兩會經濟策丨碳達峰碳中和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蘊含巨大機會

兩會經濟策丨碳達峰碳中和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蘊含巨大機會

去年我國提出“3060目標”後,碳達峰、碳中和在多箇中央重要會議中高頻“露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有不少著墨,提出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等內容。碳達峰、碳中和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和產業?金融支援綠色低碳會出哪些政策和工具?3月6日,新京報舉辦2021全國兩會經濟策論壇,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共同討論。

專家們表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任務艱鉅,會對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帶來很大壓力,要制定好退出的時間表,低碳發展根本上要靠技術。但同時蘊含的巨大投資機會有望成新增長點。

劉世錦:調整能源結構要重視退出問題

談到“3060目標”,劉世錦表示,碳達峰、碳中和與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關係,其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很可能會帶動工業革命以來技術結構、產業結構乃至整個發展方式全域性性、系統性的重大變革。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產業結構一定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煤炭產業佔比較大的地區,要大量關閉煤炭、壓縮產量,這是非常大的挑戰,要認真考慮勞動力退出問題,可能涉及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調整。”劉世錦稱,因此整個能源結構的調整應該有退出時間表、路線圖,如果不重視這個問題,那就不是真正準備讓新能源進場,也進不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是推進碳減排相關目標的重要步驟,其實我國2011年起就在7個省市啟動了地方碳交易試點工作,今年元旦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週期正式啟動,從區域試點過渡到建立全國統一市場。

不過劉世錦提出,現在交易情況還不算讓人滿意,講碳達峰、碳中和,一定要解決微觀機制問題,就是落實責任,否則市場擺在那裡也沒人去交易。

他建議加快綠色發展賬戶的研究和完善,推動綠色發展賬戶的試點和推廣。綠色發展賬戶中要有四個元素:碳排放物、一般汙染物排放、生態資本服務價值和GDP。“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光是減碳、治理汙染,GDP還得增長。我們遇到的除了碳排放,還有其他汙染物排放問題,同時我們的綠水青山、生態服務資本價值還得提升。”他解釋道。

在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同時,我國還有GDP提升的任務。劉世錦稱,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已有約7噸,不能漲太多,但人均GDP又要從1萬美元提升至3萬-4萬美元,這就要求採取低碳、甚至零碳的辦法來發展,解決這一問題根本上要靠技術,因此我國可能面臨一個相當大規模的技術轉換過程。

他進一步表示,這種技術有三大特點:高生產率、低排放、低成本。要求高,創新不易,但有可能做到,光伏、風能發電就是很好的例子,過去十年光伏發電成本降了80%以上,風能發電的成本降了30%以上,往後更重要的就是要推動大量綠色技術湧現出來。

肖鋼:加快發展綠色金融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肖鋼也稱完成“3060目標”任務非常艱鉅,會對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帶來很大壓力。但他同時表示,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目標。

他分析稱,我國制定的目標是2030年前碳達峰,現在碳排放量是100億噸,有機構預計達峰值是106億噸,也就是說在現有排放總量基礎上還可以增加,但不能太多。從碳中和目標看,肖鋼強調,不是“零排放”,而是碳排放與碳吸收基本平衡,因此透過植樹造林或新技術等吸收碳排放成為關鍵。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巨大機遇。肖鋼稱,有機構測算,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的投資額約130多萬億元,用來產業轉型、發展新能源等,這一投資額大概佔我國每年GDP的2.5%,這是一個巨大的新的增長點,新的發展機遇。“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非常重要。”肖鋼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金融應如何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可能有哪些支援工具?

肖鋼表示,我國近年已圍繞綠色金融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框架,綠色金融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他認為,綠色金融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環境保護,即不僅是碳排放,其他汙染也要治理;另一部分就是完成“3060目標”。兩個目標密切聯絡,又不完全相等。

“綠色金融正好是著眼於這兩個方面。新增專案碳排放和其他汙染物排放都要有限度,我們要按照這樣的新標準和要求來給予金融方面的支援。”肖鋼稱。第二是降碳,和“3060目標”密切相關,更多的是存量,即現有產業、經濟結構要進行調整,綠色金融要覆蓋這兩個部分。

他進一步稱,前幾年綠色金融的發展較多側重環境保護,去年中國提出“3060目標”以後,綠色金融要突出降碳這個重點,兩個方面同步進行,降碳的任務更加緊迫且更加艱鉅。

支援工具有哪些?肖鋼稱,近幾年一直在做,今後還要繼續發展。一是綠色信貸,二是綠色債券,三是綠色基金,四是綠色保險,五是綠色投資等。

當前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也都在討論,中央銀行要不要設立專門支援綠色發展和降碳的政策工具,如專門的再貸款、再貼現等支援工具。總體來看,肖鋼稱,要實現目標,綠色金融發展要加大力度,對金融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歐陽明高:使用可再生能源,人類會朝更加和平的方向進步

歐陽明高也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

他表示,以往各國都在爭取能源,甚至採用戰爭方式,如果能使用可再生能源,人類會朝更加和平的方向進步,因為太陽、風等可再生能源對大家都是公平的,更多考驗的是利用資源能力。

我國已具備哪些優勢?歐陽明高提到,光伏、風電是中國的優勢產業,新一代光伏也正在研發中,目前普遍達到了20%以上的效率,未來到30%是完全有可能的,技術潛力還很大。

另一個綠色技術可能是電池技術。歐陽明高稱,尤其是鋰電池,未來十年有可能再次革新,僅僅是將鋰電池應用於汽車產業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在汽車電動化之後,智慧技術也將與之結合,甚至進步為自動駕駛,如果再把電的來源轉變成風電、光伏,這是一個幾十萬億元的產業。

“難度稍大的氫能領域目前也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他進一步稱,所有的這些技術都會讓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是綠色的增長,也會讓國家、經濟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和時代。

歐陽明高同時提醒,新能源技術成熟度足夠,但其匯入會引起利益結構分配的變化,所以現在的很多非技術問題成為瓶頸和阻礙。

煤炭發電部分,目前光伏、風電發電成本持續下降,但這些都是波動效能源,必須配備儲能或靈活調節的能源,才能真正保證電網穩定。像德國已轉為可再生能源為主,但大部分煤電廠都沒有關停,只是發電的小時數越來越低。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不要燒煤,將煤不作為能源,而是作為原材料去使用,這樣就不會產生太多二氧化碳,這可能是一條主出路。

“將來我們能用電的肯定都用電,不能用電的可能就需要用氫,也就是說,現在是汽柴油為主,將來或許電、氫既是能源載體,也是儲能介質。”歐陽明高說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程維妙 顧志娟 侯潤芳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付春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22 字。

轉載請註明: 兩會經濟策丨碳達峰碳中和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蘊含巨大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