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掃街之王:靠掃大街9個月淨賺5億登陸創業板,身價超70億

由 務高林 釋出於 財經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疫情衝擊著各個行業,但你可能想不到,有一個行業不僅沒受影響,反而迎來大爆發。這就是環衛行業。

  最典型的,當屬環衛服務龍頭上市公司玉禾田。2020年10月,玉禾田公佈了當年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三季度淨利潤1.76億元至2.07億元,增長區間在70%到100%,前三季度累計淨利潤在5.24億元至5.55億元間,同比增長達118.94%至131.92%。

  一家環衛公司,三個季度淨賺超5億!難怪媒體直言,“這樣一家以掃地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掃出了比市場上大多數科技企業更多的‘金子’。”

  值得說明的是,和其它環衛公司一樣,玉禾田的員工年齡也偏大。截至2018年底,公司有員工五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員工超過1.7萬人,50歲至60歲之間的員工超過2萬人。這意味著,是大爺大媽撐起了玉禾田。

  但正是這一群人,在疫情最嚴重的階段,始終堅守在環衛一線,每天早上四點多就出門上崗,對道路進行清掃保潔、垃圾轉運,對環衛設施以及醫院、超市、車站周邊等重點區域進行消毒清洗。

  與此同時,他們還出動約1.2萬輛環衛作業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對重點區域、重要路段特別是公廁、垃圾桶和垃圾中轉站等進行不間斷沖洗、消殺作業。

  人們被隔離在家產生的生活垃圾,他們也有專人穿上防護服、防護帽,上門收取、處理。可以說,疫情期間,玉禾田環衛工也是“最美逆行者”,而且因為保護得當,數萬名員工沒有一例感染。

  這些環衛工絕大多數是初中及以下學歷,卻在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媒體稱讚其是“環衛鐵軍”。這一切的源起,是玉禾田創始人周平。

  1963年,周平出生於黑龍江,上世紀90年代,奔赴“夢想之地”深圳。當時,周平的母親在自己工作的合資紡織廠裡承包了一個對外開放的食堂,急需他去幫忙。

  在“時間就是金錢”這個口號的感召下,每個人都充滿幹勁。周平每天四點起床,和工人一起去批發市場,購買數千斤蔬菜肉蛋,晚上還要出大排檔到晚上12點左右,除了過年那幾天,幾乎天天如此。

  靠著這股拼勁,周平把食堂承包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先後承包了約10家企業的食堂。1997年,他給一家外企做食堂外包服務時,總裁邀請他把公司的清潔服務也接下來。考慮一番後,周平接下了這個“單子”,並註冊成立深圳玉禾田物業清潔管理有限公司。

  之所以將公司名取為“玉禾田”,周平曾解釋:“玉禾田是我從幾十個名字中挑選出來的。logo裡‘玉’字的主體是黑色的,代表東北的黑土地,寓意我從東北來到深圳這片沃土,下面那一點是紅色的,象徵冉冉升起的太陽。有陽光、禾苗和田野,生機勃勃,就像我們清潔行業一樣給人類帶來美麗和活力。”

  周平這番闡釋,說得很到位,但更有說服力的,是玉禾田的加速進擊。

  2002年,玉禾田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員工擴張到接近3000人,闖入深圳清潔服務行業前列。這一年,周平提出公司五年後要實現營收過億,目標太過高遠,以至於“大家面無表情”。

  誰也沒有想到,周平抓住深圳市政環衛市場化改革的機遇,2007年,順利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清潔環衛、園林綠化、有害生物防治等多元化發展版圖基本形成,營收破億。

  緊接著,玉禾田開始邁出珠三角,佈局全國,先主攻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接著往二三線城市滲透。目前,玉禾田的業務範圍拓展到全國80多個城市,員工數增長到6萬名,總營收破30億元,2019年總營收近36億元。

  2019年1月,玉禾田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同時敲鐘的,還包括公司的一線環衛工人。

  顯而易見,周平透過自己的創業經歷證明,環衛行業不僅能賺錢,還能上市,表現不比引人注目的科技企業遜色。

  事實上,周平也重視運用高階科技。從2017年起,玉禾田推動智慧環衛系統建設,透過應用物聯網(IOT)、大資料、雲計算、AI(人工智慧)和BI(資料分析模型)等前沿技術手段,打造了國內行業領先的“玉禾田智慧大腦”,能對專案進行遠端、實時、智慧化管控,能與智慧城管平臺對接,共享資料,快速出工,更能最佳化作業排班,提高效率。

  環衛公司積極擁抱數字化的同時,環衛市場體量逐年上漲。公開資料顯示,2010-2019年,我國城鄉社群環境衛生支出從654.40億元增長至2844.8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74%。

  這些資訊,看得人肅然起敬:玉禾田這樣的環衛公司,幹著最不起眼的工作,卻是在千億級市場“掘金”。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