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5月5日訊 5日,走在漢口黎黃陂路上,遊人如織,處處繁花似錦,路兩旁的綠蔭如蓋,一切都顯得那麼生機盎然。這條路,如今已經成了武漢網紅打卡地和“慢生活”街區的代表。
5月5日,江岸區城管清掃一公司環衛人員在黎黃陂路剷除牆面牛皮癬。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五一”假期,這裡天天遊人不斷,高峰期是4號,達到5000餘人。黎黃陂路“路長”、江岸區清掃一公司二片片長劉佳介紹,為保證節日期間提升遊客舒適感和體驗感,讓大家感受到英雄城市的熱情與活力,他們在環衛精細化管理上下足了“繡花功夫”,力保街道24小時始終乾淨又整潔。
5月5日,江岸區城管清掃一公司環衛人員在黎黃陂路擦洗路牌。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神秘利器”之一:
三把不同掃帚,掃不同材質路面
徜徉在黎黃陂路,從沿江大道到中山大道,長604米的馬路兩旁有著鱗次櫛比的歐式建築,路兩旁有鮮花如錦,漫步其間讓人倍感愜意和浪漫,路邊幾十個咖啡廳,座無虛席。
從孝感來此打卡的朱女士說,自己十多年前來過這裡,這次趁五一假期特地再來玩,發現變化太大了,建築修舊如舊,道路乾淨整潔,加上街上的歐式電話亭和各種盛開的鮮花,太美了。
馬路做乾淨容易,怎麼能保證24小時都乾淨?長江日報記者跟隨路長劉佳尋找答案。劉佳雖說看上去還是個“娃娃臉”,卻是個工作近十年的“老環衛”,說起環衛的事,劉佳如數家珍。
在珞珈山街路口,環衛工陳細芳正在保潔,劉佳指著路邊三把不同的掃帚說,答案就在這兒。她解釋說,傳統意義上,掃帚就是掃地用的,就是應該只有一個樣子。但經過多年實踐,針對黎黃陂路不同材質的地段,他們總結出三種不同的掃帚“利器”。麵包石鋪成的路面縫隙多,他們用綠色毛球掃帚打掃;大理石路面灰塵難掃,他們用自制的波斯掃帚打掃;路沿靠牆邊普通掃帚難掃到,他們用軟毛的金絲掃帚打掃。
陳細芳說,五一假日期間,她和同事們都是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客流高峰過後再隨機進行保潔清掃,儘可能不打擾遊客。
5月5日,江岸區城管清掃一公司環衛人員在黎黃陂路進行路面保潔。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神秘利器”之二:
腰包裡的“六件套”,令汙垢無處藏
途中,讓長江日報記者感到特別的是,黎黃陂路的環衛工每人身上都掛有一個綠色腰包。一位中年環衛工正拿出腰包裡的噴壺和抹布,邊用水噴邊清洗垃圾箱。劉佳上前介紹說,她叫嚴軍芳,也是位工作認真負責的“老環衛”,別小看她背的這個腰包,裡面的“六件套”用處可大呢,她一一將六件套拿出來,有抹布、噴壺、夾子、手套、鋼絲球、小鏟子等。
嚴師傅說,遇到牆上、電線杆上平時很難清理乾淨的汙漬、小廣告等,有了這個腰包“六件套”,都能搞定。
黎黃陂路兩旁的香樟樹鬱鬱蔥蔥,從街頭延伸到街尾。路長劉佳介紹,針對大樹落葉,還專門配置有沖洗壓塵功能的小型機掃車,在遊人不多的時候隨時清掃保潔,清掃效率高。
5月5日,江岸區城管清掃一公司環衛人員配戴“六件套”保潔利器上崗。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神秘利器”之三:
居家服務,以情服務
下午3點,劉佳帶長江日報記者走進黎黃陂路上一間咖啡館,向店員詢問有沒有垃圾要收。其他環衛工師傅們也紛紛走進其他商家,挨個詢問是否有垃圾需要處理。
劉佳介紹,由於這裡遊客較多,不宜按通常方式將垃圾集中在路口再用車輛清運回收,而是採取人工來收集垃圾,再運到不被遊人所注意的地方進行清運。雖說這樣做給環衛工增加了工作量,但有利於環境美觀和遊客的舒適,這也是目前環衛戰線倡導的居家服務,以情服務。“由於我們真心實意為這條街工作,商家和遊客都蠻配合,亂丟垃圾的現象幾乎看不到,我們也感到十分欣慰。”
長江日報記者採訪中瞭解到,“五一”期間,環衛工師傅們不僅認真做好道路保潔工作,不少暖心事也在這條“網紅街”上發生。4日晚上8時許,正在值班的環衛工丁雲超在保潔中發現一部蘋果手機遺失在馬路中間,他等了大半個小時,直到有兩位女大學生來尋找便上前詢問,確認她們是失主後他將手機交還給大學生,兩個大學生再三致謝。
(長江日報記者戴紅兵)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