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行業將迎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5月27日,金融委辦公室釋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中提及,推動信用評級行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評級機構和民營評級機構在我國開展債券信用評級業務,鼓勵境內評級機構積極拓寬國際業務。
京東金融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該政策是對2019年7月金融委擴大信用評級行業對外開放措施的拓展延伸,前期是允許外資機構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開展評級。
“這次則是對內對外同步開放,也就是說國際評級機構和民營評級機構都可以開展債券信用評級。此外,引進來、走出去同步推進,鼓勵境內評級機構開拓國際業務。” 沈建光表示。
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信用評級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金融業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促進我國信用評級業和金融市場高水平、國際化發展,也有利於改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
此前,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惠譽先後於2019年1月、2020年5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這是我國主動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果,更表明外資看好中國市場長期發展。”上述負責人認為。
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在對外開放的同時,同步對內開放,體現國民待遇和公平競爭原則。在引進國際先進同行的同時,也要引入國內優質資源,尤其是引入民營資本和金融科技頭部企業進入信用評級市場,有效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推動我國信用評級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鼓勵境內評級機構積極拓寬國際業務,體現了對等開放原則和推動本土評級機構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導向。我們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與國際接軌。”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推進,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活動日益繁榮,境內評級機構應當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走出國門,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並伴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
具體到融資主體,中信證券(行情600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更為嚴格的評級模式短期將揭露原先被隱藏的信用風險,對於部分發債主體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衝擊。然而,對於信用狀況優秀的主體,會獲得很高的海外評級,海內外雙重認證使其在債市中脫穎而出,有利於降低發行利率、減小資金成本,拉大國內的信用利差。
“長期而言,海內外經驗結合帶來市場估值修正與評級差異化落實,國有企業高信用的盲目信仰被打破,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環境必然得到改善。”明明表示。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明明分析稱,信用評級行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必然是一個積極事件。
“整體來說,國內外不同的信用評級與披露方式可以擴大投資人的資訊獲取渠道,提升透明度,豐富對發行人的信用風險揭示,協助投資人進行科學合理地決策。”明明表示,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說,外資評級機構為國內債券市場提供信用評級服務,可以擴大投資者的選擇範圍,吸引國際投資者進一步配置國內發行的債券,有利於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常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