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貶值、被動貶值加上剛進入新財年,三大因素共同推動了日元的此輪暴跌。
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一家外匯經紀公司的大螢幕上顯示著日元與美元的實時匯率情況。當天的日元兌美元匯率創20年來新低。圖/新華社
文 |徐立凡
據報道,4月20日,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1美元兌換129日元關口,創下2002年5月以來新低。
這已經是日元連續14日下跌。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的“日經貨幣指數”顯示,今年一季度日元匯率以5.7%的跌幅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盧布。
日本經濟新聞估計,作為出口大國的日本經常專案可能出現42年來首次逆差。如果日元持續走軟、原油價格漲至每桶130美元,2022財年日本經常專案逆差將達16萬億日元。
如此暴跌,日元到底是出了什麼狀況?
這是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元和美元紙幣。圖/新華社
三大因素導致日元暴跌
實際上,自今年以來,日元就在貶值通道里不斷下滑。這是三個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一是日本央行堅持無限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認為,通縮是日本經濟的最大風險,而且日本與其他國家不同,無限寬鬆並不會造成惡性通脹。對於美元兌日元的匯率,黑田早先就設定了一個上限——1:125,這也被稱作“黑田防線”。
進入4月,隨著俄烏軍事衝突導致外部環境變化,日本央行進一步從“黑田防線”退守。4月18日,黑田再次強調會繼續堅持無限寬鬆政策,其講話強化了市場對日元貶值的預期,導致日元加速暴跌。
二是美元和日元的息差擴大。美國加息後,歐洲國家和擔心資本外流的經濟體紛紛跟進。歐美國家的利率多數都已“轉正”, 其中美國目前長期利率為2.88,而日元政策利率仍維持在-0.10的負利率水平,導致日元和美元的息差擴大。這刺激投資者拋售日元買入美元,加快了日元貶值速度。
三是季節性因素。日本剛剛進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新財年,其央行認為,新一年日本經濟增速有望達到3.8%,扭轉疫情暴發以來的頹勢。日本央行不願意以收緊貨幣政策作為新財年的開端,影響市場預期。
主動貶值、被動貶值加上剛進入新財年,三大因素共同推動了日元的此輪暴跌。
2022年4月20日,日本東京一家外匯經紀公司的大螢幕上顯示著日元與美元的實時匯率情況。圖/新華社
日本內部對此看法不一
對於日元目前的大幅貶值,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並不擔心,但日本內部也有其他看法。
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認為,日元貶值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在當前環境下,日元疲軟也有很強的負面影響。所謂的當前環境,是指在全球原油和原材料價格飆升,日元疲軟推高了進口價格,拓寬了輸入型通脹的渠道,增加了日本企業的成本。
雖然不利於進口,但一般來說,日元貶值有利於日本商品出口。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今年2月,在日元貶值預期增強的背景下,日本出口總額是644.76億美元,比1月份的650億美元還有所下降。
同樣,2012年至2014年,在“安倍經濟學”——主要是無限刺激政策的背景下,日本出口也沒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實際上,日本這麼多年來堅持無限刺激政策,不敢讓日元升值,是因為政策執行空間狹小,簡單說就是沒得選,原因是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在下降。除汽車及零部件外,日本家電、半導體等傳統產業的國際市場份額都有不同程度萎縮。
比如,日本政府禁止向韓國出口三種半導體原材料,不僅是因為慰安婦歷史問題之爭,也反映了日本對競爭對手不斷攻城略地的擔心。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確實不敢輕易讓日元升值。
日本央行把球踢給政府
日元動盪,目前已導致日本通脹有所抬頭。據估計,4月份日本CPI可能升到2%左右。適度通脹不是壞事,但日本出現的通脹不是需求擴張型通脹,而是成本推動型通脹,這並不健康。
而且,日元暴跌也有損日元過去“避險貨幣”的名聲。顯然,現在美元、大宗商品、貴金屬、糧食更能避險。如果日元繼續動盪,日元的國際信用還會下降。
所以,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需要判斷日元的連續下跌是波段性的還是趨勢性的。
黑田東彥已經表示,匯率問題不是日本央行的事,而是日本政府的事。不管這是不是把球踢給了岸田文雄,岸田都可能不得不接這個球。
今年夏天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這是岸田內閣的第一個大考。目前,日本企業還沒有因輸入型通脹大幅提價。但如果企業熬不住,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岸田可能就該捱罵了。而岸田能出的牌,也只有財政政策。
但不管是透過貨幣工具還是財政工具,對日元暴跌最多隻能起到臨時矯正的作用,內需不振、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都不是短期可以改善的,而日本一些人在國際事務上的上躥下跳,又進一步惡化了日本經濟的外部環境。
從這個角度說,日元持續動盪,這些人恐怕也難辭其咎。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