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做的其實不是盲盒

由 回秀蘭 釋出於 財經

這個幹了十年的新物種,未來會怎樣?

12 月 11 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定價每股 38.50 港元。開盤後,其股價迅速拉昇到 77 港元,市值一度突破了 1000 億港元。

在不少人印象中,這似乎是一家年輕的公司。它甚至還曾被評選為中國新零售的十大新物種。實際上,泡泡瑪特已經十歲了。

創始人王寧大學就開始創業,2010 年成立泡泡瑪特,最早的定位是銷售傢俱、文具、影片等生活創意產品的雜貨鋪。

開設第一家門店,作為老闆,王寧得自己刷牆搞裝修,騎著三輪車到批發市場進貨,當時,連最初級的店員都很難招到。

如今,泡泡瑪特在中國開設了 100 多家零售門店,在 62 個城市安置了一千多家機器人商店,推出了 Molly、Molly 等爆款盲盒產品,今年雙十一還在天貓創造了 1.42 億的銷售業績。

十年間,是什麼推動了泡泡瑪特的持續發展?而在外界質疑盲盒生意泡沫多的當下,又是什麼撐起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

泡泡瑪特上市敲鐘現場 | 泡泡瑪特

「盲盒不是核心競爭力」

從招股書裡就能發現,泡泡瑪特不僅賺錢多,而且賺錢快。

2017 年,泡泡瑪特的淨利潤是 160 萬元,2019 年則是 4.51 億元,兩年翻了 288 倍。即便是疫情嚴重的 2020 年,它在上半年也賺了 1.41 億。

促使這家公司業績騰飛的當然是盲盒,這種用不透明密封盒包裝銷售的系列玩具。Molly 是泡泡瑪特推出的最成功的盲盒 IP。這個嘟著嘴巴的小玩偶,僅 2019 年就給泡泡瑪特貢獻了 4.56 億的收入。

因為 Molly 系列盲盒過於成功,加之泡泡瑪特在一二線城市開設了多家線下門店,不少人逛一圈下來,就自然覺得這是一家專門做盲盒的玩具公司。

王寧在媒體採訪時表示,盲盒本身不是泡泡瑪特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的業務板塊也不只是大家看見的潮玩零售。

泡泡瑪特Molly 系列盲盒形象|視覺中國

最初,公司命名為泡泡瑪特(POP MART),是想做日本 LOFT 這種雜貨零售商,也就是流行產品的超市。團隊發現潮玩銷量增長很快,就開始做減法,最後只做潮玩這個品類。

十年來,流行的潮玩種類一直在變,但王寧說,「這麼多年不變的就是我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一個關於設計,一個關於商業。」

關於設計,涉及到 IP 形象的挖掘,這是泡泡瑪特的產品核心。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泡泡瑪特總共運營了 93 個 IP,包括 12 個自有 IP、25 個獨家 IP,56 個非獨家 IP。

將一個 IP 轉化成爆款商品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首先,你得找到最頭部的藝術家,打動這些藝術家接受自己的作品被批次化生產。

以 Molly 這個 IP 為例,在其創作藝術家 Kenny Wong 還未走近大眾視野時,泡泡瑪特就與他簽約。

IP 簽約後,要找到合適的生產供應鏈,要去做運營管理,做營銷,構建自有渠道,這裡就涉及到泡泡瑪特的商業化。

參與泡泡瑪特投資的華興資本董事長包凡提到,「泡泡瑪特成功的核心絕對不是因為盲盒,而是將設計、供應鏈,再到最後的零售終端,整合成平臺化能力。」

除了盲盒,泡泡瑪特的產品線還包括手辦、BJD、衍生品等。除了潮玩零售,它還開展了藝術家經紀、互動娛樂、潮玩展覽等業務。

潮玩並不是新的行業,盲盒是十幾年前就有的老玩法,IP 也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在王寧看來,泡泡瑪特的創新在於圍繞潮玩打造了一個平臺。

這個平臺將上游設計端,中游銷售渠道等供應鏈,以及下游潮玩文化社群這些業務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生態閉環。這也是促使泡泡瑪特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的新型全球化

華興資本領投了泡泡瑪特 Pre-IPO 輪的融資,包凡回憶,「這個交易從決策到投進去只用了 20 天。」

為什麼這麼快?包凡告訴極客公園(ID:geekpark),投資泡泡瑪特之前,消費已經是華興投資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未來 10-20 年出生的 Z 世代會是消費的新興主力軍,回報週期是最長的。

泡泡瑪特背靠的正是這個消費群體。其招股書披露,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泡泡瑪特共有 360 萬名註冊會員,年齡段集中在 15 至 35 歲。這個群體的特徵是消費能力強,熱衷分享和展示。

網際網路產品強呼叫戶時長,消費品也是如此。在包凡看來,一個 IP 之所以能成為爆款,一定是建立在使用者時間之上的。

如今,年輕人的時間更碎片化。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潮玩反而降低了消費者的時間門檻,「一款盲盒,一兩分鐘你就能判斷喜不喜歡」。

另外,抽到中意的款式,「擺在家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跟它的互動時間無形中就增加了,這個 IP 也會慢慢佔據你的心智」。

在使用者時長的卡位戰裡,如何利用渠道有效觸達使用者非常關鍵。王寧說:「泡泡瑪特永遠會把自己卡位的維度做多一點,覆蓋所有能用的銷售渠道。」

除了線下門店,泡泡瑪特還有一千多臺自動售賣機分散在不同的場景裡,線上場景也覆蓋了天貓、京東、微信小程式的。據瞭解,上市之後,泡泡瑪特的戰略重點將是在海外市場拓展更多渠道。

泡泡瑪特線下門店|視覺中國

在王寧看來,泡泡瑪特走的是一種新型的全球化。這種全球化是指,泡泡瑪特將產業上中下游的環節串聯起來,形成了一種集結 IP 開發、生產、商業化等全流程能力的基建型平臺。

這種平臺在出海時提供技術支援,針對不同地域環境和文化,藝術家們都能共創潮玩。王寧說:「我們簽約的藝術家裡面,很大比例是海外藝術家。」

此前,泡泡瑪特簽約了一位斯洛維尼亞的女性藝術家。王寧說:「中國有成熟的製造業,有大量的工廠,她的作品就可以很快速地把藝術展現出來。」

對此,包凡告訴極客公園,過去文化的制高點在歐美,隨著經濟等因素變化,現在可能在朝亞洲遷移,這是泡泡瑪特出海的利好環境。

「以往中國企業出海是低端的製造,如今中國品牌往外走是大趨勢。」包凡進一步解釋。泡泡瑪特在潮玩領域做基建平臺的模式,目前國外還比較少,這種模式是可以複用到海外的。

此前,泡泡瑪特已經在日本、韓國、臺灣、加拿大等國家設定了自動售賣機器,今年 10 月在韓國首爾開設了第一家直營店,新加坡的直營門店也將開業。

今年是泡泡瑪特的第十年。在包凡看來,這家公司的此前的節奏相對穩妥,「未來是可以提速的。」

包凡判斷的依據有兩點:一是,它所處的賽道很模糊,小到只是盲盒,大到是潮玩,是年輕人的精神消費。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賽道的外延內涵都在變化,包裹進來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二是,對泡泡瑪特而言,它自身的勢能和組織能力在不斷增強,能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

在十年的發展裡,最早泡泡瑪特想做萬代一樣的雜貨鋪,之後是學習樂高,迪士尼,圍繞 IP 做商業開發和價值轉化,如今,它想做的則是「中國的泡泡瑪特」。這是藏在盲盒生意之下,泡泡瑪特的野心。

本文作者:萬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