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正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過去2年牛氣沖天的農業板塊,卻在今9月遭遇了“滑鐵盧”,與農業相關的4個板塊指數,跌幅都達到了9%以上。
通達信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9月(4個星期):水產品指數本月大跌9.01%,創17個月跌幅之最;種業指數暴跌13.11%,為開設以來的最大跌幅紀錄;豬肉指數狂瀉19.10%,為開設以來的最大跌幅紀錄——而能夠囊括上述三個板塊的農林牧漁指數,本月至今跌幅已達15.13%,為2016年1月以來的跌幅之最。
板塊指數大幅跳水伴隨的是個股慘不忍睹的崩跌。比較典型的當屬豬肉板塊股票。具體來看,迭創新高的“新希望”於9月2日見頂42.20元后,4個星期跌去三分之一;同樣是屢創新高的“龍大肉食”,更是狂跌了37%;8月份市值好不容易突破千億大關的“海大集團”見頂後重挫25%;去年的年度妖股之一“益生股份”跌破了500天線大關;曾經的豬肉龍頭股“溫氏股份”砸到了2年前行情啟動初期的水平;立華股份直逼上市以來的新低。由於整個豬肉板塊大幅走低,因而這還拖累了原本抗跌且差1分錢突破歷史新高的“京基智農”大有“功敗垂成”的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月關於發展三農的利好政策不少,但為何農業板塊跌勢如此慘烈呢?對此,富鼎資管經濟學家李維夏在接受上游新聞記者採訪時稱:“8月22日曾提到‘農業板塊存在較大的風險’,除了技術面嚴重超買外,還與今年超預期自然災害不無關係。在當時提到自然災害問題時,我們明確表示投資者要清醒認識到‘供求關係’與‘有無’是兩回事。‘供不應求’則利好農業板塊股價,而當自然災害導致農業類上市公司遭受重大損失抑或顆粒無收時,對公司業績來講屬於利空,也就利空股價。正是這個因素的存在,才導致了農業板塊大幅下挫。除此之外,隨著豬瘟疫苗研發成功,豬肉新產能逐步恢復,肉價下降預期日益明朗,利空豬肉板塊。需要注意的是,‘漲價’不是發展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唯一手段,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體現方式,原因在於市場經濟下的產品,本身就是以價格論價值的,價格高低可以反射出受眾的偏好程度。所以,短期來看,農業板塊嚴重超跌,不過還沒跌透。若下週砸出放量大陰棒,當視為一個不錯的建倉點。”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