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連續五年全市“雙第一”

海淀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連續五年全市“雙第一”

中關村壹號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標誌性建築,園區裡匯聚了一大批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高新技術企業。

2020年,海淀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4.6億元,同比增長5.9%;經濟總量在全市佔比23.6%,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均位居全市首位,連續五年保持“雙第一”!2020年海淀區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80.0億元,下降1.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823.0億元,同比增長6.7%。這是記者從海淀區統計局瞭解到的。

2020年全年四個季度,海淀經濟累計增速分別為-4.8%、2.6%、4.6%和5.9%。從-4.8%到5.9%,韌勁兒從何而來?

3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拉動力強勁

2020年,中關村科學城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預計突破3萬億元,增速達13%左右;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6%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3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80件,創新投入不斷提升。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正成為增長新亮點。

高新技術企業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1至4季度,海淀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7823億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規模佔全區經濟總量比重為92%,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資訊業和金融業是帶動全區經濟恢復的核心動力,兩個行業增加值佔比合計48.6%,較上年同期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其中,資訊業總量突破3000億元,實現增加值3162.9億元,同比增長16.2%,高於上年同期3.6個百分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968.2億元,同比增長8.2%,高於上年同期4.1個百分點。

“創新雨林”生態助推技術變成生產力

海淀區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以大資訊產業為支柱、大健康產業為突破、科技服務業為基礎、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高精尖”產業體系。在重點領域培育“創新雨林”生態,推動研發優勢變成生產力。

聚焦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超高畫質顯示等4個細分領域,同步推進5G、積體電路設計、網路安全、智聯網聯汽車、商業航天等領域發展,實現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2020年,高精尖產業重點關注企業專案達507個,各類平臺及產業化專案達320個。

在全市率先開展科技應用場景建設,目前24個新基建、21個新場景專案依次展開,環保園自動駕駛示範應用場景專案建設完成,五環內及重點區域實現5G全覆蓋。

發揮領軍企業產業鏈叢集作用,打造產業創新集聚區。在矽谷電腦城、藍潤大廈等地打造人工智慧創新集聚區;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目前入駐企業40餘家;5G+8K產業園去年底投入使用;“星谷”千億級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具雛形。

目前,海淀區僅人工智慧領域企業數量就近800家,佔全國兩成。獨角獸企業44家,佔全國五分之一。小米、百度、美團、位元組跳動等數字經濟企業先後進入“千億俱樂部”,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企業75家,其中科創板15家,上市公司總數達239家。

疫情之下新消費拉動新增長

2020年,海淀區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時,多舉措推動復工復產,最大限度地落實國家、市、區三級的企業幫扶政策,助推經濟向好。

疫情之下,“新消費”也重塑新需求。電商直播、社群營銷、預約制到店自提等新興消費模式不斷壯大,數字經濟優勢凸顯,網上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1至12月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實現網上零售額845.9億元,同比增長30.9%。

“新場景”開拓新空間,網際網路醫療需求激增。疫情期間醫院日常診療人次大幅下降,但線上需求大幅增長,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發展向好。網際網路醫療企業2020年1至11月共實現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44%。(記者 於麗爽 通訊員 王興輝)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淀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連續五年全市“雙第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