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經濟頻現風口,荔枝能把握住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靈貓財經
日前,荔枝公佈了2021年一季度財報資料。財報顯示,荔枝2021年第一季度移動端月活躍使用者是5970萬,同比增長了10%,月均付費使用者數也升到了47.5萬人,營收更是達到4.95億元,增長了34%。
較為好看的營收業績背後卻是淨利潤虧損的增加,本季度淨利潤為-7003.7萬元,同比擴大45%。在財報公佈後第二天,荔枝股價盤內下跌8.49%。
股票價格如此變化,更能看出荔枝在資本市場的不樂觀。荔枝自上市以來,股價一直是起起伏伏,音訊故事並沒有想象中獲得資本市場投資者認可,這對於荔枝來說,並不是個好訊息。
而且音訊賽道風起雲湧,新玩家的不斷入局,老玩家的之間的強烈競爭對於荔枝都是嚴峻的挑戰,如何把握新的機會,決定了荔枝未來生存的關鍵。
“音訊第一股”含金量有多少作為音訊賽道里第一家上市的企業,荔枝的確擁有著巨大的優勢。但在音訊賽道里,荔枝還要面對與蜻蜓FM、喜馬拉雅的競爭,而喜馬拉雅還是在行業第一位置。荔枝作為音訊行業中上市的第一家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不及預期,股市一番震盪,市值大幅萎縮,荔枝作為線上音訊第一股,做的還不夠。
荔枝自建立以來,主打的是音訊內容的原創,開發更多的原創性內容,想要成為國內音訊最大的UGC創作平臺,這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參與進來。在荔枝的招股書裡,女性使用者佔比為56%,且多是90後的年輕女性。這說明荔枝內容更加符合年輕女性們的關注重點,緊靠情感上的聯結,這也是荔枝在逐步發展中形成的重要社群文化,是使用者粘性較高的關鍵。
這樣的定位,確實為荔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也阻礙了荔枝其他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以UGC內容為主的荔枝,雖然能避免因版權高企造成的成本壓力,也避免了與音訊頭部喜馬拉雅的直接競爭,但是沒有較為影響力的IP內容也必定無法吸引大量的使用者數量,這也是荔枝規模暫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以荔枝的月活躍使用者為例,2020年一季度為5450萬,在2021年一季度為5970萬,經過一年的發展,增長了520萬。
而且自主創作的屬性吸引了眾多創作者,但也拉低了內容創作質量,內容更容易往法律邊界上游走。2019年,荔枝便因打擦邊球下架了約一個月。無法有更大影響力的內容作品也是其無法長足進步的重要原因。
另外,荔枝仍在虧損,還沒有形成一個健康的盈利體系。財報顯示,2017年到2020年荔枝淨虧損分別為1.5億元、934.2萬元、1.3億元、8218萬元,累計虧損達到3.7億元。隨著荔枝的上市,虧損並沒有很好的解決,2021年一季度虧損更是佔過去四年虧損總和的19%。
一方面,荔枝的變現路徑主要依靠的是直播打賞,付費使用者佔活躍使用者比例不足1%,盈利的單一很難維持企業健康執行;另一方面雖然音訊行業的變現難題也都存在,但多元的盈利手段和更有效果的盈利途徑仍是荔枝所匱乏的。
在音訊領域,喜馬拉雅以62.8%的使用者滲透率高居榜首,荔枝前面的這座大山,並不好跨越。相比著喜馬拉雅的PGC內容,荔枝的UGC內容在內容質量和IP吸引度上都不足以與之對抗。
除此之外,還有蜻蜓FM,這家看似存在感較低的企業。2018年底,蜻蜓FM就宣佈月活躍使用者破億,荔枝現在還沒有突破6000萬月活大關。
而且受限於知識付費,音訊的知識訂閱也不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也限制了荔枝UGC版塊盈利的可持續,為愛發電不適合商業化。那就需要荔枝探索更多的變現手段,來彌補營收的單薄。
這樣算起來,荔枝的第一股身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而且在盈利壓力和競爭下,荔枝也在試圖把握著新的話語權。
車載播客,音訊IOT又起播客的出現給了荔枝業務形態新的選擇。
播客是由美國發展而來的,原是美國汽車場景中的娛樂方式,類似於我們國內的汽車電臺節目,但由於其人人參與製作使用,表達,互動,成為大眾娛樂工具之一,所以也叫做車載播客。
相對於傳統的音訊內容,播客是PUGC型別,播客從一點創意到完整作品的誕生都是以音訊為基礎鋪建完成的,屬於音訊獨一的娛樂方式展現,無法從其它娛樂形式中獲取。這使得音訊是播客唯一的表現載體,成為音訊平臺新的獨立增長版塊。
播客的創作方式契合了荔枝的定位——UGC內容社群,荔枝和部落格都需要大量原創性的內容和大量使用者成為內容產出者,所以荔枝單獨為此開發一個獨立APP。2021年1月,荔枝播客上線,以個性化和AI智慧推薦為特點,為使用者提供海量的播客內容和互動交流場景。
隨著對播客進一步的探索,荔枝也與汽車領域合作,包括與小鵬汽車、HMS for Car、比亞迪等公司就車載音訊達成合作,試圖將播客內容放到所屬中控平臺上,增加汽車中控終端的使用者量。
荔枝增加的使用者量暫時還看不到,但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態度卻顯而易見。最近,荔枝和理想汽車達成了車載音訊上的合作,終止了因財報造成的股價下跌,在6月4日荔枝股價大漲12%。
根據艾媒諮詢,人們收聽網路音訊的最主要場景是睡前和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工信部也曾對智慧交通終端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這些都說明,音訊行業在智慧汽車上發展的可能性。
播客的興起也帶動了新玩家的入場,市場競爭變得也愈發激烈。網易雲音樂,QQ音樂都相繼在音樂平臺上開發出一個播客版塊,快手釋出了快艇,還有即刻的小宇宙,喜馬拉雅和蜻蜓FM也都有自己的播客等等。
播客領域除了市場競爭激烈,荔枝在音訊IOT生態的佈局上也並不樂觀。
播客作為音訊獨有的娛樂渠道,確實為音訊增添了重要色彩,但播客也是音訊IOT生態競爭下的一個切入點。IOT生態下,更多的終端能擴大音訊行業的市場份額,增加音訊使用者數量,這對於音訊企業擴大商業規模,增加盈利渠道提供了更多的支援。同時在音訊IOT裝置上加入播客,也能讓音訊這一形式能涵蓋更多使用場景,增加音訊作為娛樂方式的可能性。
而音訊IOT生態的打造需要企業有更大的資金支援,以及在業務上對IOT廠商有更強大吸引力,這些讓荔枝很難競爭過喜馬拉雅,更不要說新玩家在不斷進場。
而且播客的本土化也不一定會在短時間看到成果,在數字音樂和電臺FM的競爭下,都需要在播客使用者的培養上繼續打磨,荔枝的機會並不比別人多。
播客風口下音訊生態的打造,要求企業為音訊提供一個更好的需求場景,增加使用者量和商業規模,方便於探索更好的盈利模式,以及儘可能地去代表行業的發展方向。這或許是荔枝著力於打造音訊生態的關鍵所在,但也是更難辦到的事。
音訊主打陪伴特點,將這種陪伴的屬性參與到使用者的生活裡,才是贏面的關鍵。對於荔枝來說,前途撲朔迷離,如何拿到音訊賽道里的新的話語權,決定了荔枝接下來的路有多長。
Clubhouse語音社交,引領音訊新局面播客未停,語音社交又起。
Clubhouse在馬斯克等人的推動下,瞬間席捲全球,語音社交成為音訊市場最炙手可熱的專案。而荔枝也早就在做語音社交的專案,孵化出了Tiya這一產品。Clubhouse的興起,帶給了荔枝Tiya的巨大發展。Tiya自身也以遊戲作為切入點,吸引了大批的使用者使用,在3月份Tiya的MAU超過200萬。
雖然Tiya的火爆賴於clubhouse的突然興起,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荔枝這一語音社交產品仍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海外市場,Tiya還面臨Facebook,Twitter等巨頭的擠壓;一方面國內競爭也不會小,荔枝本身體量也不大,隨著巨頭的下場,荔枝很難在這種圍剿中維持住現有的局面。
在國內,各家除了原來在音訊下的佈局,都開始加大在語音社交方面的砝碼。一方面,網際網路使用者天花板很難突破,都需要新的增長點,來佈局未來發展;另一方面,語音社交可能革新現有的社交模式,可能打破微信的社交壟斷地位。音訊在場景使用,使用頻率,還有其陪伴的屬性,都會對音訊的地位拉高以及音訊這一娛樂方式的普及有深遠的影響。
無論荔枝能否在語音社交裡拿到一定的份額,以結果來看,都不一定能解決荔枝本身的問題。即使荔枝盈利良好,其發展限制也不少,因為荔枝本身對於音訊的定位,就限制了荔枝的上限。
UGC確實在社群方面有著不錯優勢,但和影片領域一樣的問題,真正吸引你選擇音訊,或者某一平臺,是以內容為核心的。假如你喜歡有聲書,這就是你選擇的起點;假如你喜歡戲曲,但是沒有你喜歡的選段和名家,使用的頻率必然下降,這必然要求內容面廣且質量要高。在音訊領域,內容IP版權佔據很大的主動權。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音訊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無論是播客、語音社交,還是新的音訊方式等探索音訊發展的可能性,都會對荔枝產生影響。而在音訊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以及音訊競爭愈加激烈下,荔枝能否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都是未知數。但能肯定的是,音訊將迎來新的一波洗牌,音訊行業也在迎接新一輪的挑戰。不知道,還在虧損的荔枝能否走通自己UGC道路,能否抗住新的壓力,成為新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