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一度認為是石油的完美替代,如今卻銷聲匿跡,背後經歷了啥
一旦可燃冰被順利挖掘,那麼石油危機將不復存在,所謂的能源危機也會無限期往後推。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可燃冰就像一把雙刃劍,而且一旦操作有問題,帶來的後果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擔的。
我們現在瞭解幾個關鍵資料,什麼叫做可燃冰 。
這裡面可解釋的東西太多了,從化學成分以及它能夠提供的熱量或者目前能夠起到的作用。
但這些咱們都不去講,只講一個簡單資料,那就是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就約等於164立方米的天然氣。
我們知道這一組資料,然後再反向類推一下,目前全球的可燃冰探測儲量是多少呢?答案是21,000,000億立方米,這一部分數量是非常可觀的。
可燃冰儲量在等效類比到164立方米天然氣的比例係數上,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的極其可觀的能量。
然後我們再來看另外一組資料,我壓根沒有必要告訴大家目前的天然氣儲備量是多少,以及他們能夠釋放的能量有多少,單純地說一點,那就是可燃冰總儲量是常規天然氣儲量的10倍。
而更令人振奮的或者感到驚喜的是,我國以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在境內海域上大概是在800億噸石油當量。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內陸區也有可燃冰儲量,如果把這些可燃冰儲量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那麼所謂的石油危機煤炭危機以及自然危機都會極大的緩解。
而如果能夠巧妙地抓住這一部分時間,緊隨其後發展可控核聚變技術,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之上再上一個臺階的話,那麼能源危機就會成為一個偽命題。
所以我們能夠得出一條結論來,那就是可燃冰比我們想象當中的要可觀得多。
這個其實是很難敘述的,就相當於我們告訴大家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東西。
我們有的時候摸不到,但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石油很容易嘛,汽車裡面就有,煤炭也經常能夠見到,至於天然氣冬天的村子裡面家家戶戶都通著天然氣呢。
所以這些日常能夠見到的大家都有一個思維概念,為什麼唯獨可燃冰不怎麼見到,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呢?
很簡單,因為可燃冰壓根不是在正常情況下能夠見到的,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三大條件,缺一不可,分別是需要具備原料,需要具備高壓,需要具備低溫。
就如同水在100度左右的時候,它能夠氣化,在0度左右的時候能夠進行固化。
同樣的道理,可燃冰也是如此,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可以類似於甲烷甲烷。
在不超過10度的環境之下以及超過10MPA的高壓情況之下,能夠生成類冰狀結晶物質。
這一部分物質說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慾火能燃燒。
同時因為是固態極易儲存,而且壓根不需要考慮外在的一些變化,就是一個固態易儲存不說有效儲存面積還非常的大。
要注意,現在國際上天然氣的運輸大多是能液化就液化,液化不了再說,因為液化會極大地節省儲存面積,但如果說能夠固化儲存面積更會進一步減少。
而且根據目前可查出來的資料來看,可燃冰當中甲烷的佔比數量能夠達到驚人的80%以上。
而且甲烷它具備以下特性,在燃燒的過程當中能夠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於典型的清潔無汙染物質,並且甲烷在燃燒的過程當中燃燒值是超高的,能夠在短期之內釋放出極大的能量來。
於是一個清潔的,沒有太多汙染的,能夠釋放出大量能量的,且能夠被控制的資源,一旦生成帶來的市場前景會超級可觀。
剛才講完這些之後,如果能夠懂行情的,或者對於資源方面有一定資料解讀的,一定會兩眼放光。
因為可燃冰完全就是一種非常高效清潔的能源的替代品,那麼,為什麼我們不抓緊時間挖掘可燃冰呢?
而且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來看,地球上可燃冰的儲量大概是10,000,000億立方米,而這一部分儲量是全球所有國家玩了命的消耗也能夠使用1000年。
1000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能源危機在那個時候壓根就不存在了,一定會有更清潔更高速的能源被髮掘出來或者被利用,至於可燃冰到那個時候,哪怕是沒有了也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而且更重要的可燃冰主要集中在我們這邊的南海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凍土帶,墨西哥灣加勒比海等這些地區。
咱們這邊探索出來的可燃冰儲量就已經是南海深水探測已探明油氣儲量的6倍以上。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就讓可燃冰在這待著,而不抓緊時間進行人工挖掘或者人工採集呢?其實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害怕引發連鎖反應。
今天我們也講過可燃冰當中的最主要或者最直接的物質是達到80%比例的甲烷,那80%比例的甲烷,如果能夠進行充分燃燒或者這部分能量進行合理的利用,本質上來說是沒問題的。
但是要注意,剛才我們講的是如果從技術層面來出發,哪怕只有1%的損失率帶來的損失或者帶來的環境影響是極大的,極有可能會進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因為甲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溫室氣體的元兇之一。
根據相關資料推測,甲烷導致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10倍到20倍左右。
在開採這些可燃冰的時候,如果說不留意,或者哪怕中間只出現一個環節的錯誤進行大批次開採,其可燃冰不受控制的話,那麼短期之內全球就會被溫室效應籠罩,現有的溫度將會在原有基礎之上提升甚至3~5度或者5~10度。
一旦溫度提升如此之多,那麼南北極的冰層就一定會融化,融化之後帶來的次生災害。
至於一些小夥伴們經常說的可燃冰在開採和挖掘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帶來海洋生物的大面積死亡。
這些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海洋生物的大面積死亡相比較而言與生態危機完整崩塌而言,完全是不值一提。
關鍵在於可燃冰當中的甲烷,來勢洶洶,氣勢太猛,一個控制不住帶來的一系列的連鎖生態反應,那就是人類的滅頂之災。
其二,目前的發掘技術不成熟。
其實關於可燃冰目前沒有開採的所有原因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一條原因就是裝置不成熟,為什麼呢?
因為可燃冰它形成的時候,對於周邊環境以及溫度壓強方方面面都有限制要求,這是意味著可燃冰周圍會有很多的砂質。
可是如果想要把可燃冰開採出來,那麼這一部分壓根就無法忽視,這就意味著海底鑽井裝置它在最開始搭建的時候就必須搭建到這一層極其薄弱的區域。
而這一層極其薄弱的區域,無論是後期沙土進入管道,還是沙土引發的一系列崩壞,都會導致可燃冰開採挖掘的失敗。
那有人就說了,我只需要提高人力物力財力,盡最大可能在最短時間之內把技術升級替代,然後進行挖掘不就行了嗎?
這又會觸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叫做成本問題。
舉個簡單案例,比如使用對應體積的石油,需要花費10塊錢,可如果使用對應能量的甲烷或者可燃冰,你需要花費1000元甚至1萬塊錢,就算是能夠帶來的好處再多在資金的角度出發也是絕對不可能採用的。
也就是說在技術沒有達到這一步的前提之下,盲目的抬高技術門檻或者提供技術資金,未必能夠起到多大的好處,且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
其三,可燃冰的優勢短期之內無法忽視。
但即便我們說了如此多的缺陷,我們依然發現世界上的部分科研力量或者科學技術攻關集中在可燃冰這個領域。
主要原因在於可燃冰能夠帶來的市場紅利實在是太大了,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波機遇,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那可就是翻身逆襲的資本。
但同時也正是因為市場紅利過大,中間的開採過程極度危險,所以世界上大多數的強盛國家或者頂尖國家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既是謹慎的又是欣喜。
關鍵在於技術能不能達到那一步,且能夠儘可能做到沒有任何損失,一旦突發某些災難性事故也能夠在最短期之內給予控制。
如果能達到這兩點的話,那麼可燃冰的開採早晚會被提到日程上來。
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看好可燃冰目前的發展市場行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