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抓“要害” 破解“豬週期”
經過連續暴跌後,如今生豬價格在平均每斤7元左右的低位盤桓,生豬養殖企業深陷虧損“泥潭”。從2006年至今,我國生豬市場已出現4輪豬週期,“豬貴傷民、豬賤傷農”的怪圈反覆上演。生豬行業具有很強特殊性,如何精準抓住“要害”,讓豬肉價格迴歸長期理性,成為業內人士和消費者最大的期盼。
2018年至今的最新一輪豬週期內,豬價漲跌速度快,價格波動劇烈,堪稱“超級豬週期”。造成該輪豬週期的成因十分複雜,非洲豬瘟、環保約束、養殖成本上升等無不是影響因素。生豬價格的走勢也愈發難預測。不少專家指出,當前生豬價格下跌至近年來最低,已違背供求關係決定價格的市場規律,以養豬大省四川為例,上半年生豬出欄2928.7萬頭,產能剛達常年水平,價格卻跌破成本價每斤8.5元。
正因如此,要保持心態“淡定”和政策穩定,絕不能急於求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出現價格變,政策就變的情況。此前一些地區為促產能,補貼政策覆蓋面過大,致不少養殖主體一哄而上,在投機心態下投資生豬養殖,最終虧損嚴重。日前國家六部門首次逆週期調控生豬生產,堅定延續2019年保供促生產的政策,體現了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
抓住生豬市場的“要害”,亟須做到“精準”。例如全面掌握市場現狀和動態,利用大資料、網際網路等手段,搭建全國性的生豬存欄、出欄、豬瘟、價格資訊資料庫和監測平臺,對市場變化進行科學分析,建立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養殖企業資訊共享機制,做到各個層面都可及時分析預判市場走勢,實現科學養殖;同時分割槽分級精準細化防疫措施,提升豬種研發水平,推動規模化養殖等。
抓住了“要害”,還要對症下藥,實現精準調控。例如對生豬動態收儲要保證及時到位,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尤其要保證金融支援落實到位。雖然中央屢次要求穩定生豬貸款政策,不得隨意限貸、抽貸、斷貸,但記者近期在四川多地調研發現,價格下跌的重壓之下,養殖戶面臨最大的難題還是融資。將符合農業發展職能定位的生豬養殖貸款業務納入政策性業務範圍,亟待施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