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證監會此前釋出《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證監發〔2022〕41號,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切實做到行業發展與投資者利益同提升、共進步”。
《意見》提出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蓋經營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等核心員工的長期考核機制,將合規風控水平、三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核範疇”
劃重點:三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要納入基金公司管理層和基金經理的績效考核範疇。
“投資者虧錢、基金公司賺錢”是行業頑疾。國資背景的大型頭部基金公司理應率先帶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金融法律法規政策。
麵包財經【虧損之王】系列將逐一梳理那些運營多年,累計鉅額虧損卻持續向投資者收取大額管理費的公募基金產品。當投資者鉅額虧損的同時,相關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是否仍然獲取高額薪酬?相關做法是否違規《通知》精神?相關人員薪酬發放是否合規?
本篇的主要研究物件為華夏基金旗下長期鉅額虧損的QDII產品。後續將繼續對具備類似“投資者虧錢、基金公司賺錢”的產品逐一研究。
作為國內首批QDII基金之一,華夏全球股票(QDII)於成立之際吸引了投資者的狂熱認購。然而,頂著爆款基金的光環成立近十五年,基金淨值增長率僅為-2.5%,累計虧損達34.85億元。
鉅額虧損並不影響華夏基金從中獲得高額的報酬,自成立以來華夏全球股票(QDII)合計收取管理費用約2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證監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的提出,以持有人實際盈利為主、弱化規模排名的長期化考核應成為主流,而部分表現不佳的公募基金“躺賺”基民管理費的格局未來是否也應該改變?
出道即巔峰?十五年規模縮水九成華夏全球股票(QDII)成立於2007年10月,是國內首批QDII基金之一。募集首日,其認購資金就超過預定規模,初始有效認購戶數達183.70萬戶,最終認購金額達300億元。
按照投資目標,該基金主要透過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積極的股票投資,追求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穩健、持續增值。然而,頂著國內首批QDII基金的光環成立近十五年,華夏全球股票(QDII)的淨值常年處於1元以下,累計虧損達34.85億元。
截至2022年4月28日,該基金的單位淨值僅約0.975元,淨值增長率為-2.5%,而同期間其業績比較基準總回報達77.35%。
圖1:華夏全球股票成立以來業績表現
由於表現不如人意,15年間,華夏全球股票(QDII)資產淨值不斷減少。截至2022年一季度,基金規模已由發行時的300億元縮水至22.71億元。
圖2:華夏全球股票(QDII)2007-2021年末資產淨值
多名基金經理離任 2021年以來淨值下跌近三成面對業績壓力,華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更換基金經理。成立近15年間,華夏全球股票(QDII)共有5位基金經理,其中周全、楊昌桁、崔強、陳永強均已離任。最新的基金經理為李湘傑,自2016年5月任職後,李湘傑便不斷加大對於資訊科技行業的配置比例,而基金淨值也於2017年首次迴歸1。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至今,華夏全球股票(QDII)的表現仍然不盡人意。2021年,基金虧損4.85億元,淨值下跌14.62%。
2022年一季報顯示,華夏全球股票(QDII)再度下跌12.61%,本期利潤虧損超過3億元。今年4月以來,隨著市場持續調整,該基金的淨值繼續大幅下滑,預計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圖3:華夏全球股票(QDII)2022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年初以來漲跌幅
研究重倉持股發現,華夏全球股票(QDII)多次“追漲殺跌”。2021年3月,特斯拉曾一度觸底539美元/股,該基金也於2021年一季度減持了超4%的特斯拉股票。2021年中報顯示,特斯拉已跌出華夏全球股票(QDII)前十大重倉股名列。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年三季度特斯拉暴漲之際,該基金再度增持特斯拉。根據2021年年報, 特斯拉佔基金淨值比例達7.55%,已成為該基金第一大持倉股。
與之相似的還有美團,華夏全球股票(QDII)於2021年一季度大幅度加倉股價處於高位的美團,而在其二季度大幅下跌之際又選擇減持,基金的投研及擇時能力存疑。
累虧超30億元 豪取28億元管理費儘管基金虧損超30億元,但不影響華夏基金從中獲得高額的報酬。年報披露,華夏全球股票(QDII)按前一日基金資產淨值的1.85%年費率計提管理費,逐日累計至每月月底,按月支付。據統計,15年間華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費用合計為約為28億元。
圖4:2020-2021年華夏全球股票(QDII)管理費用
事實上,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根據持有華夏基金62.20%股權的中信證券披露的年報,華夏基金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0.15億元,淨利潤23.12億元,其中,2021年華夏基金來自於QDII基金的管理費收入約2億元。值得關注的是,華夏基金旗下18只QDII基金中,僅4只基金近一年回報率為正。
同為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南方全球股票及嘉實海外中國目前也處於虧損狀態。值得關注的是,四隻基金15年間均賺取了超20億元的管理人報酬。在當年頂流光環之下,只有投資者成為最終的買單者。
圖5:國內首批QDII基金成立以來回報率及累計管理費
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模式之下,基金公司與基民利益訴求的不一致,或是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2022年4月26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強化長效激勵約束的機制,將合規風控水平、三年以上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實際盈利等納入績效考核範疇。
華夏全球股票(QDII)業績不佳僅僅是因為運氣不好?“追漲殺跌”等操作是否合理合規?投研和投資決策過程是否嚴謹科學?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是否勤勉盡責?基金公司相關高管和基金經理的薪酬是如何確定的?
【虧損之王】系列後續研究將進一步探討相關產品的風控、合規等關鍵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