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料,光伏的死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巨潮WAVE(ID:WAVE-BIZ),作者:荊玉,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別讓矽料燙傷了整個光伏行業!”業內人士的警惕,沒能阻擋今年矽料價格繼續一路飆升。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7月20日釋出的資料顯示,該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8.8萬元/噸至31.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9.76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92%,進一步重新整理前高。
相比2021年初8萬元/噸的價格,矽料價格已經漲了2.5倍多,也越來越成為行業的不可承受之重。
7月1日,關於光伏元件大廠(為抵抗上游漲價)停產的訊息在市場迅速傳播,引發了光伏板塊的整體大跌。雖然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方面否認了這一說法,但確有二線元件廠向媒體證實了減產訊息,側面印證了部分元件廠虧損的艱難處境。
不僅下游元件廠“繃不住了”,就連財大氣粗、揹負穩增長任務的央企客戶也感受到了壓力。
根據通威7月25日公佈的最新光伏電池片價格(漲價4-5分/瓦),如果下游光伏元件跟隨漲價,則一線單晶元件的價格將全面超過2.1元/瓦。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不少下游電站投資商的投資收益率底線,亦有多位央企電站投資商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高價元件降低了實際裝機的進度。
在7月的行業會議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業鏈)價格問題已經給我們行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他還透露稱,工信部已在牽頭有關部門協調這一問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展之中。”從以上表態中足以看出光伏產業鏈失衡問題之嚴峻。
回顧過往,2000年以來光伏行業已經歷了“電池片為王”“矽片為王”等階段,目前又出現“矽料為王”的局面,產業鏈失衡好像行業魔咒一般始終伴隨和影響著行業的發展;也成為投資光伏行業無法繞過去的重要變數。
光伏大年,需求超預期
雖然遭遇了矽料價格暴漲,產業鏈失衡問題,但2022年仍將大機率是個光伏“大年”。
根據國家能源局釋出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資料,6月光伏新增裝機7.17GW,同比增長131.2%;1-6月光伏累計新增裝機30.88GW,同比增長137.4%。
出口方面,王勃華在7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會議上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59億元,同比增長約113%。
據此,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為85-100GW,同比增長將達到60%-89%,較此前預測調高10 GW。
在今年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光伏賽道的高增長實屬難得,這也是光伏能夠獲得資本市場追捧的關鍵原因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光伏ETF(515790)自4月低點以來最高反彈了75.2%,大幅跑贏大盤。
為何在矽料價格高位且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國內外市場的光伏需求還能夠快速增長、高度景氣?
實際上,今年的光伏下游需求超出不少人的預期,這與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不無關係。
在國外市場,突發的俄烏衝突導致了歐洲能源成本和電價飆升,光伏發電的收益率由此得以提升,經濟性更強。在傳統能源受限的背景下,歐洲各國繼續加大新能源建設的意願也更加強烈。
據統計,歐洲各國2022年5月的電價較2021年初上漲達到100-330%。對應一季度,歐洲進口我國光伏元件達到了16.7GW,和去年同期的上年6.8GW相比,增長了145%。
在國內市場,雙碳戰略引導下,央企的光伏電站的建設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政治任務色彩;而今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訊號下,“新基建”政策的主要方向落在了新能源電力建設上,央企為完成任務選擇“犧牲”一定的收益率,也帶動了光伏裝機量的快速增長。
去年市場普遍預計,隨著2022年新增產能落地,矽料價格將會大幅下滑,帶動整個行業的繁榮。這一點在通威股份的股價上也有所反應,由於今年矽料降價的悲觀預期,其股價曾一度受到壓制。
但最終,俄烏衝突帶來的歐洲光伏需求、新基建政策帶來的國內光伏需求一起,造成了光伏產品需求的增長,矽料價格非但沒有下降,反而繼續飆升,最終影響到了整個行業。
擁矽為王,產業鏈負重
今年以來,矽料價格持續上漲,成為“行業熱點中的熱點”。這不僅僅因為其高價影響下游需求,還因為其作為當前產業鏈中話語權最高的瓶頸環節,會深刻影響到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玩家的業績表現。
目前光伏產業鏈四大重要環節——矽料、矽片、電池片和元件中,除了矽料嚴重供不應求外,其他環節則處於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況,因此對於上游矽料的漲價並不能做到很好的傳導,利潤也會因此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根據已披露的中報預告,矽料廠商通威股份2022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120億~125億元,同比增長304.62%~321.48%;大全能源2022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億~96億元,同比增長335.03%~344.28%,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相比之下,“光伏茅”隆基綠能差距立現。
隆基綠能走一體化路線,在矽片、電池片、元件環節均有佈局,今年上半年,其預計歸母淨利潤63億~66億元,僅同比增長26%~32%。這一資料不僅遠落後於國內裝機量增速,也落後於其營收增速。
也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光伏全產業鏈60%(的利潤)都被矽料賺走了。”
需要指出的是,當下玩家們的業績是在上半年光伏需求高度景氣的背景下實現的。目前矽料價格仍居高位,下游需求受到抑制,下半年的裝機量必然受到影響,全年的裝機目標也有可能無法完成,這也會反過來影響到光伏廠商的業績表現。
因此雖然從長期來看,當下的“擁矽為王”只是光伏星辰大海中的小小浪花,但從短期來看,矽料價格暴漲,對未來半年整個行業的景氣度和其他環節的利潤,都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
且矽料價格目前仍未出現明顯下跌的趨勢。7月27日,矽業分會公佈的多晶矽料最新報價顯示,本週矽料價格不變,但矽業分會同時指出,7月由於矽料產量出現年內首次下降,供不應求的程度只增未減。
當下市場對於對年內矽料價格走勢也觀點不一。看空者認為今年下半年或四季度矽料價格將逐步回落。而看多者如通威股份董事長謝毅曾表示,“今年,(甚至)可能明年矽料供給都將處於偏緊狀態”。
一般而言,產業鏈的自我調節機制是會透過下游下調開工率來倒逼上游降價,目前也有部分二線元件廠商傳出減產的訊息,但究竟何時作用於上游矽料,仍需時間驗證。
據PV InfoLink預測,2022年初、2022年底和2023年底的矽料環節的產能規模分別為264GW、442GW和663GW,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分別將達67%和50%。
博弈背後,利益的失衡
對於矽料漲價這一“熱點中的熱點”,行業內人士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上游矽料廠家涸澤而漁,行業“苦矽料久矣”,監管應該出手干預,使價格迴歸合理區間。
也有觀點認為,料行業並沒有壟斷現象,價格是由供需關係形成的,供需關係變了價格自然會下降。此前矽料企業也曾長期承受虧損,因此應該尊重市場機制。
據王勃華透露,工信部已在牽頭有關部門協調(矽料漲價),或許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產業鏈失衡的問題。
市場機制也已經在發揮其調節作用。除了老玩家紛紛擴產外,矽料環節的高利潤已經吸引了青海麗豪、潤陽股份、寶豐集團、新疆晶諾、合盛矽業、信義玻璃等新玩家入場投資,不過由於矽料廠從建設到達產一般需要一年半以上時間,新產能要投入市場仍需時日。
長期來看,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產能不匹配的問題會普遍且長期存在。
如前文所言,在矽料、矽片、電池片和元件四個環節中,自2000年以來光伏行業已經先後經歷了“電池片為王”、“矽片為王”、“矽料為王”的局面,矽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當下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擔憂,目前多晶矽投資過熱將會導致產能過剩,進而導致矽料企業退出倒閉,將對行業再次造成傷害。
在此背景下,無法強行改變市場執行機制,能做的就是合理引導,探索建立供應鏈協調保障的長效機制,避免單一環節過冷和過熱。
光伏ETF表現(2022年1月至今)
對於光伏投資者來說,則不得不接受產業鏈失衡給行業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由此造成的小高潮和小低谷,以及市場暫時的過冷和過熱。
短期來看,產業鏈的博弈和利潤最大化或許是關鍵因素,但從長期來看,在光伏行業的星辰大海之路上,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巨潮WAVE(ID:WAVE-BIZ),作者: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