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阿里第三季財報:告別“漂亮資料”換取高質量增長?

*《科創板日報》(記者 胡家銘 北京)訊** 阿里巴巴近日公佈了2022財年第三季度(2021年Q4)業績。平臺監管疊加新冠疫情,資本市場亦波詭雲譎,各種不確定性也在干擾市場情緒,進而影響阿里巴巴的股價表現。

一個最直觀的現象是,自2021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經歷了大跳水——相比其他中概股的回撥幅度,阿里的股價,走勢要更為陡峭一些。

但這並不影響投資大佬買入阿里巴巴。一年一度的DailyJournal股東會後,查理·芒格在接受《證券市場紅週刊》採訪時強調,阿里巴巴競爭力很強,即便在競爭激烈的零售領域也有極佳競爭力。“投資阿里巴巴是讓我感到舒適的投資決策。而他與股神巴菲特一樣,已是耄耋之年。

在資本市場之外,以電商、本地生活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在大環境下行的壓力下逐漸收縮,而阿里巴巴作為平臺經濟的橋頭堡,自然首當其衝。其注重效率的業務模式在面對經濟下行的挑戰時,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上述現象,在財報中早有體現。

阿里巴巴管理層顯然意識到了當前面臨的問題,服務產業數字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正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淨利潤告別“漂亮資料”

在此前的投資者日上,阿里巴巴集團業已宣佈,將商業分部進行拆分,以期進一步提升公司透明度。

詳解阿里第三季財報:告別“漂亮資料”換取高質量增長?

照此劃分的結果是,本財季,阿里巴巴“中國商業”收入為1722.26億元,同比增長7%。截至2021年12月止12個月,該分部AAC(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8.82億,單季淨增長2000萬。

財報資料還顯示,阿里巴巴的海外業務本季度保持健康增長。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阿里的海外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總數達到3.01億。國際零售業務方面,在東南亞市場,Lazada的訂單量同比增長52%;在土耳其和中東市場,Trendyol訂單同比增長49%。

但與使用者增長形成鮮明反差的,則是其核心營收資料。三個季度以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490.10億元,同比增長22.48%;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709.37億元,摺合成全面攤薄EPS為3.27元,同比減少54.47%;實現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1165.89億元,同比減少20.02%,業績低於預期。

單季度拆分來看,集團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25.80億元,同比增長9.72%;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204.29億元,摺合成全面攤薄EPS為0.94元,同比減少74.28%;實現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446.24億元,同比減少24.63%

當然,營收資料的增長乏力並非始料未及,資本市場早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給出了回答。相較319.32美元/股的高點,如今阿里巴巴集團股價已不足110美元,跌去近三分之二。因而,在第一季度的財報中,集團已經表示,開始將增量利潤及額外資本用於投資戰略領域。而在本次財報中,“穩健”、“長期”已經成為了主題。

罕見出現的商譽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淘特和淘菜菜作為集團在電商領域的新業務,也是中國商業分部的增長主力。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淘特AAC(年度活躍購買使用者數)達2.8億,較上一季度增長3900萬。本財季,淘特支付訂單量同比增長超100%,淘菜菜的季度GMV環比增長30%。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並未披露上述業務的具體營收,但可以預見,業務尚處前期階段的淘特和淘菜菜到目前為止成本的貢獻仍然大於營收。具體到財報中的體現則是,集團2021年第四季度成本為1466.58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61%;上年同期的成本為1212.68億元,佔營收的比重為55%,同比增長21%。

另一個好訊息則是,阿里的雲計算業務保持著穩定的增速。2021年第四季度,阿里雲實現195億元營收,比去年同比增長21%,較2019年同比增長59.83%,且在2020自然年第四季度調整後EBITA首次實現盈利。北京冬奧會成功將核心賽事技術服務遷移至阿里雲,也是其產品硬實力的體現。

但有接近阿里的人士向媒體表示,雲業務的高自然增速停止於2020年,華為、騰訊以及百度正在後面窮追猛趕。

在新業務尚未挑起大梁時,阿里作為平臺方的佣金收入已然陷入疲態。整個年度來看,集團實現的管理收入分別為636億元、810億元、717億元、1000億元,同比漲幅39.78%、12.2%、3.3%、-1%,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客戶管理收入出現環比11.6%的降幅。而這正是阿里業務核心中的核心。

此外,阿里此次三季報極為罕見地出現了商譽減值的問題,這代表此前併購的企業出現了減值。而這正是阿里此次淨利潤大幅降低的主因。財報顯示,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Q3收入為人民幣81.13億元,2020年同期為80.79億元,經調整EBITA虧損13.74億元,2020年同期虧損人民幣13.89億元。這一部分“貢獻”了阿里的商譽減值。

這塊業務即通常理解的“阿里大文娛”,但其在阿里業務系統中的權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而內容作為流量製造的“良田”,這方面業務的乏力為阿里埋下了流量危機的種子。

對其主營業務增速放緩,阿里給出了兩個解釋,GMV(商品交易總額)漲幅下跌和其他玩家入場瓜分。

而其他玩家入場瓜分的,不僅僅是GMV。

見頂的流量與群狼環飼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流量見頂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阿里成長於流量見頂之前的十多年,其業務增長模式仍然很大程度上服務於流量的“大水漫灌”時代。而在流量紅利逐漸枯竭之時,入駐阿里的商家自然會面臨銷售額下降,但支付的廣告費用不降反升的“效率問題”。曾有多名分析師推測,阿里在2020年把流量收入和佣金收入合併記錄,有掩蓋流量被大量分食現象的嫌疑。

阿里賴以起家的電商矩陣作為工具型應用,“流量匱乏症”在BAT之中尤為突出。

當然,在直播電商浪潮興起之時,阿里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並培植出以薇婭和李佳琦為代表的頭部主播群體,且在直播電商賽道佔穩了頭三把交椅。

但直播電商作為方興未艾的新興業態,面臨的合規與審查風險與其所得收益幾乎對等。這也正是2021年下半年頭部帶貨主播因納稅等合規問題接連“翻車”的深層原因。而這也給直播電商平臺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即便如此,直播電商本質上偏內容消費,但在阿里的業務板塊中,內容業務恰好屬於軟肋,換言之,其並不能作為導流入口給到直播電商以流量支援,因此,除了獨力支撐的淘寶直播。直播電商的大部分流量,仍然留存在抖音、快手等內容型平臺上。

而餘下的流量,則由拼多多為首的其他玩家接下。淘特作為競品,即便在使用者數層面有趕上之勢,但拼多多在下沉市場耕耘多時,其先發切入與獨特打法,已形成競爭優勢。而下沉市場的薄利特性,意味著對於流量的渴求只增不減。這讓流量本趨於見頂的阿里壓力進一步加大。

“野蠻生長一去不返”

從上述同業競爭亦可看出,當下阿里新舊業務的發展,其增速無一例外都受同質化產品的同場競爭掣肘。這一因素亦導致,長期“輕資產”運營的阿里電商矩陣,受到了存量時代經濟形態的挑戰。

一位資深網際網路分析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當前漸趨封閉的經濟環境和漸趨收緊的平臺監管政策,對於自由市場的效率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阿里輕資產“重效率”的業務模式,實際與當前漸趨轉型的經濟發展方向不相適應。

而阿里眼下佈局的新業務,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已經無法再“炮製”當年野蠻生長的奇蹟,這反過來要求阿里,需要犧牲一些“漂亮資料”,用更高質量的增長,為後續轉型贏得時間。

正如阿里巴巴在電話會議中所說,24日晚間,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在業績電話會議表示,我們認為,在獲得10億高質量的AAC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基本覆蓋中國絕大部分有消費能力的使用者,未來的重點已經從使用者的增長,轉變為使用者的留存和ARPU值的增長。我們將始終堅持服務民生,服務以中小企業代表的廣大客戶,服務產業數字化,服務實體經濟,造福社會,面向未來,堅持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09 字。

轉載請註明: 詳解阿里第三季財報:告別“漂亮資料”換取高質量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