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撤回潮”考驗保薦機構質量

過去兩個月,在科創板的“撤回”大軍中,最讓市場驚訝的是無錫的擬上市公司——尚沃醫療(全稱“無錫市尚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國內最早研發呼氣監測技術的中國企業之一,於2020年初向上交所申請科創板IPO。幸運的是,其當年5月份即獲得問詢,9月成功過會;不幸的是,今年2月份,其保薦人中信證券突然撤回申請檔案,上交所最終決定終止對公司上市的稽核。

一家已經過會的公司被“撤回”,而且是被保薦人“主動”“撤回”,這不僅在科創板上難見,即便是放在兩市上來看,也是很少發生的。

客觀說,尚沃醫療的整體質量並不差。

公司招股書披露,報告期(2017-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349.01萬元、5645.25萬元和1.0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84.30萬元、1859.27萬元和4957.22萬元。相較於科創板上許多企業“尚未盈利”的狀態,其在行業積累、研發和銷售上還是可圈可點。

尚沃醫療並非江蘇唯一一家科創板“撤回”企業。截至目前,國光資訊(全稱“江蘇國光資訊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紫泉能源(全稱“紫泉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銳芯微(全稱“銳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也採取了“撤回”措施。

和尚沃醫療一樣,這三家公司在業績上也是比較能“打”的。以2019年度財務資料為參考,當期國光資訊淨利潤6885.90萬元,紫泉能源淨利潤5128.13萬元,銳芯微淨利潤5211.74萬元。科創板不以業績為門檻,但是江蘇的這幾家企業都還拿出了比較漂亮的業績。

那麼,既然企業質量還可以,為何要“撤回”申報呢?而且個個還是“主動”“撤回”。

事實上,自今年1月29日證監會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後,兩市便掀起了一陣IPO申報“撤回潮”。其中創業板撤回數量最多,但是科創板“主動”撤回比例最高,接近90%。

需要提的一個小插曲是,在《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釋出後,監管抽籤了首批實施現場檢查的20家企業,其中11家為申報創業板企業、9家為申報科創板企業。被抽中的11家申報創業板企業中有5家撤回申報材料,這5家中有4家是江蘇的企業,分別為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蘇州湘園新材料、江蘇恆興新材料科技、江蘇鎮江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和上述4家申請科創板的企業一樣,這4家申請創業板的企業,其盈利水平也不俗,以2019年財務資料為參考,淨利潤最少的江蘇鳳凰畫材科技,當期也錄得4049萬元。

換句話說,不論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這些江蘇擬上市公司的“撤回”,重點並不是由於“自身質量”的問題。

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所指出的,“據初步掌握的情況看,並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

分析《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出臺的大背景,可以清晰的看到監管的邏輯,即在科創板不斷擴容之下,把好入口關,防止帶病闖關,渾水摸魚。其中,將最關鍵的矛頭對準了中介機構——資訊披露是否真實、合規。

從已知的情況看,尚沃醫療在上市臨門一腳之時,被保薦人“撤回”,主要是因為保薦機構在相關資訊披露上未盡到義務。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科創板上共有28家企業主動“撤回”申請,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按下科創板IPO暫停鍵。綜合這些企業“撤回”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即是中介機構執業存有瑕疵;第二是企業存在一些規範性問題,達不到上市條件;第三是受疫情影響,有的企業的業績已不符合上市條件;第四是少數企業存在質量問題、科技屬性不強等原因。

目前,科創板的密集“撤回”,確實給準備申報的企業帶來一些壓力和疑慮。尤其是像江蘇這樣的科創板大省。已上市科創板數量達48家,在排隊科創板數量接近30家。能不能嘗試去上?選擇什麼樣的合規中介?怎麼與中介共同將風險降到最低,都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但是,從中長期看,“撤回潮”只是暫時的,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尤其是對於江蘇這樣的科創板大省而言,更多的是利好。

作為資本市場選“苗子”的重點省份,一直以來江蘇因為擬上市公司多、上市公司質量較好,吸引了大批的中介服務機構進駐。而由於中介服務機構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在上市後因中介機構原因收到監管“問詢”的不在少說。

此番,《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重點規範中介機構,一方面讓江蘇的擬上市公司在選擇中介機構時更謹慎,不讓中介拖後腿;另一方面也是讓真正有專業的中介機構可以提供有質量的服務,為江蘇擬上市公司賦能。

(古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5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創板“撤回潮”考驗保薦機構質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