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个月,在科创板的“撤回”大军中,最让市场惊讶的是无锡的拟上市公司——尚沃医疗(全称“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国内最早研发呼气监测技术的中国企业之一,于2020年初向上交所申请科创板IPO。幸运的是,其当年5月份即获得问询,9月成功过会;不幸的是,今年2月份,其保荐人中信证券突然撤回申请文件,上交所最终决定终止对公司上市的审核。
一家已经过会的公司被“撤回”,而且是被保荐人“主动”“撤回”,这不仅在科创板上难见,即便是放在两市上来看,也是很少发生的。
客观说,尚沃医疗的整体质量并不差。
公司招股书披露,报告期(2017-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349.01万元、5645.25万元和1.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4.30万元、1859.27万元和4957.22万元。相较于科创板上许多企业“尚未盈利”的状态,其在行业积累、研发和销售上还是可圈可点。
尚沃医疗并非江苏唯一一家科创板“撤回”企业。截至目前,国光信息(全称“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紫泉能源(全称“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锐芯微(全称“锐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也采取了“撤回”措施。
和尚沃医疗一样,这三家公司在业绩上也是比较能“打”的。以2019年度财务数据为参考,当期国光信息净利润6885.90万元,紫泉能源净利润5128.13万元,锐芯微净利润5211.74万元。科创板不以业绩为门槛,但是江苏的这几家企业都还拿出了比较漂亮的业绩。
那么,既然企业质量还可以,为何要“撤回”申报呢?而且个个还是“主动”“撤回”。
事实上,自今年1月29日证监会下发《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后,两市便掀起了一阵IPO申报“撤回潮”。其中创业板撤回数量最多,但是科创板“主动”撤回比例最高,接近90%。
需要提的一个小插曲是,在《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发布后,监管抽签了首批实施现场检查的20家企业,其中11家为申报创业板企业、9家为申报科创板企业。被抽中的11家申报创业板企业中有5家撤回申报材料,这5家中有4家是江苏的企业,分别为江苏凤凰画材科技、苏州湘园新材料、江苏恒兴新材料科技、江苏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和上述4家申请科创板的企业一样,这4家申请创业板的企业,其盈利水平也不俗,以2019年财务数据为参考,净利润最少的江苏凤凰画材科技,当期也录得4049万元。
换句话说,不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这些江苏拟上市公司的“撤回”,重点并不是由于“自身质量”的问题。
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指出的,“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分析《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出台的大背景,可以清晰的看到监管的逻辑,即在科创板不断扩容之下,把好入口关,防止带病闯关,浑水摸鱼。其中,将最关键的矛头对准了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合规。
从已知的情况看,尚沃医疗在上市临门一脚之时,被保荐人“撤回”,主要是因为保荐机构在相关信息披露上未尽到义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科创板上共有28家企业主动“撤回”申请,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按下科创板IPO暂停键。综合这些企业“撤回”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即是中介机构执业存有瑕疵;第二是企业存在一些规范性问题,达不到上市条件;第三是受疫情影响,有的企业的业绩已不符合上市条件;第四是少数企业存在质量问题、科技属性不强等原因。
目前,科创板的密集“撤回”,确实给准备申报的企业带来一些压力和疑虑。尤其是像江苏这样的科创板大省。已上市科创板数量达48家,在排队科创板数量接近30家。能不能尝试去上?选择什么样的合规中介?怎么与中介共同将风险降到最低,都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但是,从中长期看,“撤回潮”只是暂时的,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尤其是对于江苏这样的科创板大省而言,更多的是利好。
作为资本市场选“苗子”的重点省份,一直以来江苏因为拟上市公司多、上市公司质量较好,吸引了大批的中介服务机构进驻。而由于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上市后因中介机构原因收到监管“问询”的不在少说。
此番,《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重点规范中介机构,一方面让江苏的拟上市公司在选择中介机构时更谨慎,不让中介拖后腿;另一方面也是让真正有专业的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有质量的服务,为江苏拟上市公司赋能。
(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