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宣佈設立一週年之際,北交所重磅推出兩項改革創新措施,釋出北交所指數編制方案,並對融資融券制度(簡稱“兩融”)公開徵求意見。北交所市場首隻指數為北證50成份指數,定位於反映北交所市場最具代表性的50只證券的整體表現。
北交所方面表示,未來隨著市場不斷髮展,將進一步編制不同規模、行業、主題、風格特徵的指數,豐富北交所市場指數體系,探索打造反映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晴雨表”。
首隻指數為何選擇北證50指數?指數編制有何意義,其定位是什麼,是如何編制的,就這些關鍵問題,記者為您逐一梳理。
問題1:為何編制北證50指數?
指數是市場各方進行跟蹤觀察、投資操作的重要參考。指數的推出能夠及時反映市場整體走勢情況,又有助於集中反映核心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在客觀、準確評價市場的同時,為指數型投資產品提供跟蹤標的。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來看,市場各方可透過北證50瞭解上市公司總體價格變動和走勢;投資者及各類專業機構可透過北證50進行市場分析與業績基準比較;隨著指數釋出並平穩執行,可引導機構持續開發跟蹤北證50的被動型產品。
問題2:北證50指數是何定位?
北證50成份指數是北交所市場的首隻指數,定位於反映北交所市場最具代表性的50只證券的整體表現,兼顧表徵性和投資性,為市場提供投資基準及指數產品標的。
未來,隨著市場不斷髮展,北京證券交易所將進一步編制不同規模、行業、主題、風格特徵的指數,豐富北交所市場指數體系,探索打造反映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晴雨表。
問題3:北證50指數如何編制?
為便利投資者理解運作,北證50指數的編制借鑑了境內外市場指數及指數化投資產品發展經驗,並充分考慮市場具體執行情況,各項指標設計遵循標準化原則。指數型別及樣本股數量方面,編製成份指數,固定樣本股數量50只。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北交所實際情況看,分佈較為集中,頭部公司已具備良好的表徵性。選樣方面,北證50指數在剔除日均成交金額後20%的證券後,以日均總市值排序進行選樣。
權重方面,北證50指數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分級靠檔賦予權重因子。為防止指數受個別證券影響過大,提高指數抗操縱性,參考境內外有益經驗,對單一個股設定10%的權重上限,前五大樣本股權重之和不超過40%。
樣本股調整方面,指數釋出初期,按季度定期調樣,設定調樣比例上限和緩衝區制度。調整比例上限設為10%,緩衝區比例設為20%,即50只樣本股緩衝區為40-60之間,排名前40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60以內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新股計入方面,證券上市6個月後被納入樣本空間,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北交所市場排名前5且發行總市值100億元以上的除外。市場主體可透過北京證券交易所網站(www.bse.cn)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網站(www.csindex.com.cn)詳細瞭解北證50指數編制方案。
問題4:編制指數是否具有市場基礎?
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開市後,上市公司數量逐步增多,整體執行平穩,已具備編制釋出指數的市場基礎。
從市場規模看,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10家,總市值近2千億元,集聚了一批在工業材料、資訊科技、醫藥健康、“雙碳”和消費領域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的優質企業。
從市場執行看,110家公司上市前平均新三板掛牌5.6年,57%的公司上市滿1年,75%的公司上市滿6個月,市場培育時間較長,整體執行較為平穩。
從指數編制看,已有81只證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透過市值、流動性等指標,篩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認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只樣本股具備一定餘量,同時依靠調樣機制將新上市的優質股票及時納入,為後續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
問題5:北證50指數的基日選擇有何考慮?
北交所於2021年11月15日正式設立,至2022年4月末已平穩執行近半年時間。北證50指數將基日定為2022年4月29日。
北交所方面表示,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符合市場慣例,創業板指、恆生指數、納斯達克100、MSCIA50等市場核心指數均以月末作為指數基日。二是市場前期執行時間與指數編制方案中新股企穩納入樣本空間時間(6個月)相符,市場認知初步形成,價格博弈相對充分,可更客觀反映市場真實水平。三是有一定回溯期,可以反映北交所市場執行相對穩定後的歷史走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