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王”與“肉王”之戰烽煙已起?養殖與屠宰全產業鏈之爭誰能更勝一籌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 張晨靜)訊, 近期,牧原股份(002714,SZ)表示未來兩個月公司新建屠宰產能將陸續投產,集團化豬企產業鏈開始向下遊延伸,與之對應的是,屠宰行業龍頭雙匯發展(000895,SZ)亦在加速佈局養豬產業。

對此,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吳琳琳表示,去年“運豬”變“運肉”加速豬企佈局屠宰產業,有利於豬企供應、生產和銷售一體化作業,也能加速屠宰行業集中化,但其屠宰能力基本覆蓋自身產能尚需時日。某行業人士在公開平臺表示,牧原股份和雙匯發展各具優勢,但養殖端行業比屠宰行業門檻要高。

大豬企佈局屠宰業務

目前,牧原股份內鄉、正陽兩個屠宰廠投入運營,合計產能400萬頭/年,公司在近期調研中表示,未來兩個月公司新建屠宰產能將陸續投產,預計春節前公司屠宰板塊運營的屠宰產能超過2,000萬頭/年,相關部門目前加班加點,爭取新建屠宰產能在春節前銷售旺季充分釋放。

隨著生豬調運管控升級,越來越多生豬養殖企業開始佈局屠宰業務。吳琳琳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豬企加速佈局屠宰業務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2020年11月起國內部分地區作為試點禁止活豬(種豬、仔豬除外)跨省調運, “運豬”變“運肉”,這一舉措也推動了我國屠宰產業集中化程序。其次,豬企佈局屠宰業務有利於供應、生產和銷售一體化作業,最後,能夠明確企業責任,保證食品安全,解決落後屠宰企業淘汰問題。

根據公告,前五大豬企除正邦科技(002157,SZ)以外均已佈局屠宰業務,溫氏股份(300498,SZ)和新希望(000876,SZ)生豬屠宰業務早於牧原股份,雙方均按“82比例”在養殖優勢區域佈局,天邦股份(002124,SZ)亦在加速從賣豬向賣豬肉和肉製品進行轉變,天邦股份表示,加速產業一體化亦能在豬價下行時平抑公司市場風險。

“豬王”與“肉王”之戰烽煙已起?養殖與屠宰全產業鏈之爭誰能更勝一籌

(來源:各公司公告 財聯社記者整理)

但屠宰產業並非是“現金牛”專案,據悉,屠宰行業在國內已長期發展,趨於成熟,由於下游的肉食消費需求增長較為緩慢,國內屠宰產能長期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全國規模屠宰廠平均產能利用率僅在30%左右。雖然近年來規模化養殖比例提高,但國內豬養殖與豬屠宰企業也大多是各自獨立發展,因此屠宰業務並未給各上市豬企帶來太多利潤。雙匯發展屠宰業務收入雖高,但毛利遠低於包裝肉製品,根據半年報,屠宰業務毛利率約6.75%,包裝肉製品毛利達到28.46%。新希望表示,屠宰業務目前沒有達到絕對重點,下一步會在食品端持續發力,尤其是在食品深加工這塊。

豬企挑戰屠企?

作為屠宰行業龍頭,雙匯發展在全國17個省(市)建有30個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屠宰生豬年產能2,300多萬頭、加工肉製品200多萬噸,牧原股份屠宰產能有望和雙匯發展持平。

對於豬企進軍屠宰行業,有投資者擔憂屠宰企業未來是否僅能從中小型豬企及散戶收豬,屠宰企業議價能力降低。吳琳琳表示,現階段大集團養殖規模較大,若屠宰能力基本覆蓋自身產能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演變,而且國內大型屠宰企業也在全方位發展,逐步提高自身的養殖水平,並且開始向供應、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

河南生豬行業一線流通商表示,屠宰場門檻並不算高,河南這邊屠宰市場相對穩定,走貨並不困難,有不少白條流通商把豬帶到屠宰場後再拿走銷售。

當上下游企業開始一體化競爭時,進入對方主營業務是主要競爭方式之一,屠宰企業也不會“坐以待斃”。自去年起,雙匯發展開始佈局養殖業務,預計生豬養殖產能建設專案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種豬、生豬出欄合計約50萬頭。

牧原股份產能6000萬頭,完全能夠滿足屠宰需求,而且成本全行業最低。對此,有行業人士在公開平臺展開討論,多數行業人士認為,養殖企業發展屠宰板塊的門檻比屠宰企業進入養殖端低得多,而且牧原股份屠宰產能多為自用。

但對於雙匯發展而言,近30年屠宰經驗,銷售渠道遍佈全國,而且市場優勢十分明顯。牧原股份在近期調研活動中亦表示,公司屠宰板塊2021年無法實現正向盈利,預計2022年實現盈利,隨著年底 8-9 家屠宰廠的陸續投產,生豬內部銷售數量會增加,屠宰端下游銷售也會存在階段性的市場開拓壓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豬王”與“肉王”之戰烽煙已起?養殖與屠宰全產業鏈之爭誰能更勝一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