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4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釋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在資管新規出臺後,一方面,理財市場如期有序完成整改,理財產品淨值化水平大幅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顯著增強。另一方面,自去年底過渡期結束後,資管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資管行業的轉型任務艱鉅,未來需要走的道路還很長。
滿足實體經濟需求
近年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資管行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新舊規章制度下的有效過渡,以其獨特的韌性保持了一定的增長。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上,光大銀行行長付萬軍表示,在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我國資產管理行業持續迴歸本源,邁入了穩健發展新階段。光大理財與波士頓諮詢聯合釋出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1》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達134萬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11%,創歷史新高。
從整體上看,資管行業已經走上良性發展軌道。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目前各項改革目標取得積極進展。一方面,行業自身生態得到明顯改善,監管規則逐步完善,監管套利、市場亂象得到有效遏制。理財產品淨值化水平大幅提升,達到了93%,以理財公司為主、銀行機構為輔的理財市場格局正在形成。此外,產品投資標的更加多元,養老理財、跨境理財、ESG投資等領域創新在提速。
另一方面,資管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顯著增強。隨著資金空轉減少,企業融資鏈得以縮短,募集資金更有效地流向實體經濟,為支援國家重點戰略建設,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提供金融支撐。截至去年底,理財產品透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公司的股權等資產,支援實體經濟規模約25萬億元。
“從國內市場結構看,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達134萬億元,而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大概是382萬億元。資管規模和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比約是35%。下一步,這個比例還有進一步增長趨勢。可以說,我國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為整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表示,資管行業應乘勢而上、主動作為,主動發揮好對金融系統間接融資市場助力和補缺功能,從而加強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援。比如,重點投向節能環保、能源創新等領域,把公共資金合理地配置到實體經濟的執行中去,從而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尚福林表示,資管行業不能脫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一方面,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面鄉村振興等領域和行業的投資與支援。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充分發揮彙集中長期資金、靈活配置資產、承接居民財富管理資產的配置需求。
理性看待淨值波動
今年一季度有2000多隻理財產品破淨,主要集中在權益類、混合類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回撤,備受投資者關注。由於國內外股、債市場共振調整,理財產品正迎來資管新規自去年底過渡期結束後的首次考驗。
“理財產品破淨,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市場化波動。”楊凱生表示,資管機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做好自身風險防控,另一方面也要學會怎樣把風險理念正確地傳遞給投資者,把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作為資管業務核心環節,準確評估客戶風險偏好和實際風險承受力。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總裁成家軍表示,從業內統計來看,總體波動幅度有限,涉及產品數量佔比極低。據統計,全市場回撤幅度大於5%的理財產品只有300多隻,佔回撤產品總數2%,佔理財市場存續產品總數不足1%,市場整體表現比較平穩,“銀行理財淨值情況總體可控,理財公司要繼續重視做好資訊披露,將資訊及時、完整、便捷地傳遞給投資者”。
為推動理財公司高質量發展,成家軍建議,一方面在業務執行拓展、風險防控方面,要建立健全與母行的風險隔離機制。另一方面在系統運維、客戶服務、渠道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與母行的規範合作機制。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加強理財公司內控機制建設的相關規定,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內控管理水平,健全機制建設,保證理財業務合規開展。
隨著資管新規全面實施,銀行理財邁入淨值化時代。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釋出《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顯示,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產品淨值化轉型非常顯著,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26.96萬億元,佔比92.97%,較資管新規釋出前增加23.89萬億元。絕大部分銀行已經如期完成存量整改的任務,保本理財不合規的短期理財產品實現了“清零”。
楊凱生表示,資管行業只有進一步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加強自身合規文化建設,增強合規經營的內生動力,主動加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方面的全方位管控,真正看好、管好老百姓的錢袋子,自身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動力。
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
近年來,資管行業在整個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隨著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的完善與發展,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被進一步啟用。市場需求在轉型,資管行業能不能適應這樣的轉型?
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屠光紹表示,推動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在市場需求、經營模式等方面做好有序轉型。資管行業不是獨立存在的,資管行業的發展要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自身要轉型。“市場需求轉型是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簡言之,就是是否滿足市場對資管行業的需求,滿足得越好,資管行業的發展越有基礎,高質量發展越有支撐。”
具體從居民財富結構、理財方式主體等方面轉型來看,屠光紹表示,以前分析的是儲蓄到非儲蓄、實物資產到金融資產。實物資產房地產在相當程度上充當或扮演了金融投資的功能。現在房地產依然非常重要,但要回到正常狀態。所以居民財富結構就會從實物資產向金融資產轉型、由單一配置向多元配置轉型。此外,理財方式主體的轉型對資管機構投資人也是重要的動力。個人理財隨著市場變化和產品的豐富,包括金融科技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人逐步轉向機構投資人,這樣的轉型對於資產管理機構而言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經營模式轉型是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屠光紹建議,一是從賣方代銷向買方投顧轉型。當然包括智慧投顧,整體來說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從過去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是滿足市場需求最核心內容。二是從同質化經營向差異化經營轉型。向差異化轉型涉及政策監管、整個資管機構定位,這個過程中數字金融會為行業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援。
展望資管行業未來的發展,尚福林表示,在資管新規的規範下,產品估值方法、資訊披露等都發生了重大調整。下一步,仍然需要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搭建覆蓋全生命週期匹配不同風險偏好的產品體系,探索發展私募股權基金、資產證券化、海外投資、家族信託等產品和配置組合。整合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有利的資源,開發一些跨資產品種、跨市場的產品,滿足投資者日益凸顯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 (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