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格林
繼3月2日、3月3日、3月4日連續加倉西方石油公司之後,股神“巴菲特”又出手了!3月9日、3月10日、3月11日再出手加倉西方石油公司,斥資約15.34億美元(近100億人民幣)。
資料顯示,西方石油公司於1920年建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主要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西方石油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美國、中東、北非和南美,是美國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3月2日至3月4日的交易,股神“巴菲特”斥資31.22億美元加倉西方石油公司。3月2日至3月11日,股神巴菲特已經合計斥資46.56億美元加倉西方石油公司,摺合人民幣295.18億元。
此外,股神巴菲特截至目前還透過權證持有8386萬股,西方石油公司股票,行權價格在59.624美元每股。若西方石油公司股價繼續上漲,股神巴菲特對這家的公司的持股數量有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西方石油公司最新股價57.95美元,年初以來股價已經上漲86.57%。
根據2月14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向美國證交會提交的資訊披露報告,截至2021年底,巴菲特持倉中含兩家能源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之外,還有另一家雪佛龍。對於後一家公司,巴菲特在2021年4季度已經對它進行了加倉。考慮到,巴菲特賬上坐擁鉅額現金,巴菲特也有足夠的實力來進一步增持他看好的公司。
不過,“股神”能源投資也並非回回成功。
事實上,就是西方石油公司本身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時候。2020年5月3日,在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被問到對西方石油的投資是回答道:“如果你是西方石油股東或任何一家石油生產公司的股東,在油價走向方面你和我都犯了一個錯誤。”
巴菲特解釋道“在當時的油價上(這項投資)具有吸引力,但顯然在每桶20美元時不是,在每桶負37美元時更加不是。”
資料顯示,2020年2季度巴菲特清空了持倉中的西方石油公司股票。
這次股神巴菲特是把西方石油撈回來。
原油還能不能追高?
股神加倉,投資者也蠢蠢欲動。暴漲之後,原油還能不能追高?
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抬升了原油的需求,地緣政治壓制供給。需求激增,供給吃緊,有分析機構給出了樂觀預期,有機構稱原油價格還有大幅上漲的空間。
例如,中信建投證券黃文濤等根據歷次的“地緣-原油”衝擊的影響模式分析得出:在衝突得到實質解決前,油價難以顯著回落、持續面臨上行壓力,這增大了全球、尤其是美國的近期通脹風險。地緣政治局勢,如不能在未來1-3個月內得到和解,則轉入“持續衝突-油價上行”模式的機率在上行。
他認為,當前的原油價格易上難下,整體是受到地緣衝突和供需缺口雙重支撐的;ii)如此次衝突能在4-5月前得到有效和解,則原油價格仍有可能回落到60-90美元/桶的較低位區間;iii)如此次衝突在5月左右得到部分和解,例如僅軍事行動趨緩,則原油價格在年線層面有可能推升至160-190美元/桶的高位區間;iv)如此次衝突在5月以後仍在較激烈進行,則原油價格在年線層面有可能推升至190-230美元/桶的歷史記錄水平。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伍澤恩(John Woods)預計未來幾周內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因為市場預計供需面臨風險。從中期來看,較高的能源成本會導致通脹,而美國利率上升(儘管收緊步伐可能略低於最初預期)可能會對大多數亞洲央行施加更大的加息壓力,加起來應該會緩和增長前景,尤其是那些經常帳戶頭寸較弱的國家。對更高利率的預期往往會支援銀行的業績,這意味著尋求保護和對沖其投資組合的投資者應維持其在亞洲的金融股,而不是出售。
不過,機構人士認為,問題還有另一層複雜性:不少國家/地區正在調整關於“氣候變暖”相關議題的執行節奏。短期來看,“氣候變暖”考慮可能需讓位原油的供應安全。這會對原油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值得注意。
例如,高盛3月8日釋出研究報告表示,近期的地緣政治事件可能會促使歐洲能源政策出現轉折點。
預計供應安全將成為歐洲的能源政策的第一優先順序。其次,是關於消費者保護,限價和發電相關的監管。
大家可能會問,歐洲最關注的氣候變暖議題怎麼辦?高盛認為,長期來看,這一議題依然是關鍵性的議題,但是未來12-24個月,這一議題的優先順序會下降。
商品ETF依然強勁吸金
就目前而言資金用腳投票,還在紛紛湧入商品ETF。
例如,美國除黃金ETF外最大的商品ETF- PDBC 2022年以來截至3月12日,共吸收了資金淨流入24.47億美元。它最新規模79.4億美元。PDBC 底層為商品期貨合約。它由資管巨頭景順投資發行。
來源:ETF.com
3月4日至3月10日一週,標普油氣開採ETF XOP 吸收了資金淨流入6.63億美元。它的最新規模為57.3 億美元,底層為美國油氣開採公司股票。
來源:ETF.com
3月4日-3月10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GLD也強勁吸金,期間吸收資金淨流入7.15億美元。GLD最新規模678.7億美元。
瑞信Zoltan Pozsar提醒警惕大宗商品危機
瑞信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Zoltan Pozsar 在週一釋出的被廣泛引用的報告中寫道,一場大宗商品危機可能正在醞釀。
透過將當前正在醞釀中的危機與1997年、1998年、2008年和2020年危機進行比較,Zoltan 認為我們可以從它們的相似點中得出結論,每次危機都發生在資金和抵押品市場產生交集時。目前,危機的條件似乎已經具備。
以目前的情況為例,大宗商品可以抵押,具體而言俄羅斯大宗商品就像次級抵押品,而非俄同類大宗商品則像優質抵押品。俄羅斯能源類商品因為市場的割裂而變成“劣質”,對應的保證金規模將讓人不寒而慄。這就和雷曼時刻的次貸危機如出一轍,同樣龐大的全球市場,同樣鉅額的槓桿和流動性參與,同樣眾多交易者參與。
若Zoltan Pozsar分析得有道理,那麼此時追高進入大宗商品市場,顯然是“危險的遊戲”。
編輯:艦長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