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脫胎與反哺:“層層遞進”的機遇和挑戰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彭巖鋒

北交所脫胎與反哺:“層層遞進”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第三家全國證券交易所落地速度罕見。

9月2日最高層才對外宣佈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第二天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交所公司)就完成了工商註冊。

交易所是重要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在金融資產定價、資源配置和資本形成中居於核心地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發揮的引領作用已得到充分證明。

1990年,滬深交易所的設立,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建立執行的起點,金融現代化的程序也由此開啟。資本市場三十年,上海和深圳所獲裨益難以量化。北交所的設立對貫通京津冀區域發展,統籌南北資源配置,發揮北京特有優勢,都意義非常,這些不用贅言。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大棋中,北交所也被賦予重要職責。與另兩大證券交易所相比,北交所有諸多不同之處。首先,北交所採取公司制,北交所公司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全國股轉公司)全資持股,註冊資本10億元。

9月5日,北交所就釋出了《上市規則)》、《交易規則》和《會員管理規則》等三項基本業務規則,並向社會徵求意見。北交所在新三板市場基礎上成立,相當於從場外市場中孵化出場內市場。全國股轉公司統籌新三板和北交所的建設發展,實行一體管理、獨立執行。工商登記資料披露的北交所管理層13名主要成員,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在內,有9名來自全國股轉公司。

監管方面已經確定,北交所將堅持合適的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形成契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差異化安排,以期和滬深交易所形成錯位發展。北交所脫胎於新三板,但又反哺新三板。長久以來,新三板改革持續深入,但仍難與滬深交易所相提並論,流動性和交易量受到市場詬病。

截至9月3日,新三板共有掛牌企業7299家,基礎層、創新層和精選層企業分別為5983家、1250家和66家。新三板集聚了大量創新型企業,但這些企業在規模壯大後,卻又往往希望前往A股上市。

從目前安排看,精選層66家企業大機率會成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北交所是改革的產物,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並同步試點證券發行註冊制。

制度設計已初具雛形。如何實現“層層遞進”,即越來越多的基礎層、創新層企業達到精選層標準,打通場外和場內之間的屏障,實現良性迴圈?這既是北交所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挑戰,也是真正的機遇所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84 字。

轉載請註明: 北交所脫胎與反哺:“層層遞進”的機遇和挑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