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工業增速回落:鋼鐵首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8月16日公佈的資料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比6月份回落1.9個百分點,近兩年7月份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5.6%,增速比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且降幅加大。

受高溫、暴雨以及區域性疫情散發的衝擊,工業增速正在加速回落。

受訪專家認為,短期內,河南等地的洪澇災害,華東、華中、西南等經濟活躍地區多點散發的疫情從供需兩端衝擊了工業生產。中長期看,國內外需求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上游漲價擠壓下游工業利潤,也使部分企業的生產陷入觀望。

受環保、控制粗鋼產量等政策影響,高耗能行業生產正在進一步減速。7月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0.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今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生鐵、粗鋼、鋼材、原煤、焦炭均出現負增長,需要高度關注上游供給的進一步收縮或為原材料價格提供支撐,擠佔中下游行業的利潤。

受缺芯、原材料漲價、供應鏈受阻、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7月汽車製造業降幅進一步擴大至8.5%,汽車產量降幅也擴大到15.8%,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高達162.7%,增速比上個月加快了27.4個百分點,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真實寫照。

洪水、疫情衝擊產出,工業加速回落

1-7月份,中國工業生產同比增長14.4%,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長6.7%。7月單月的工業兩年平均增速為5.6%,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且降幅有擴大的趨勢。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7月份工業增速的回落,是中長期趨勢性因素與短期因素疊加的結果:從長期看,這延續了此前經濟繼續復甦但動能放緩的趨勢。短期看,7月部分省市發生洪水影響了工業生產活動;疫情多點散發,且主要集中在我國經濟活躍度較高的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也影響了工業產出。

“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工業生產帶來的衝擊一方面是疫情防控措施加強,上中下游供應鏈受到衝擊,供應短缺問題凸顯,同時運輸等成本也會提高,另一方面,疫情在需求端也會抑制投資增速。但是,由於我國疫情防控精準性明顯提高,企業對疫情防控的適應能力也明顯增強,不宜高估疫情對工業生產的長期影響。”

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工業增速回落,主要受制造業產出下降和基數走高影響,7月份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個月回落2.5個百分點,這一方面是因為上游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企,對部分下游工業利潤形成擠壓,部分企業短期陷入觀望;另一方面,受“缺芯”等因素影響,汽車製造業下降明顯,並對部分上下游產業構成拖累。

此外,周茂華也提到,7月工業產出下滑幅度超預期,受到了“短期突發”因素的衝擊,極端天氣、散發病例透過物流運輸等對企業生產經營構成了影響。

8月16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7月份全國發生過四次區域性強降雨,其中河南的極端暴雨天氣影響比較明顯,7月份,河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月回落1個百分點。總的看,汛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

他指出,7月份面臨高溫、暴雨以及區域性地區疫情散發的狀況,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當月同比增速有所回落。同時,去年經濟受到疫情影響整體呈前低後高趨勢,今年受基數影響,全年經濟增速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但工業等指標仍保持在合理水平。

黑色系收縮,粗鋼產量下降8.4%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門類中,採礦業和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正在進一步減速。

7月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降至0.6%,當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值下降2.6%,今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7285、8679、11100萬噸,同比分別下降8.9%、8.4%、6.6%。原煤、焦炭產量分別為31417、3879萬噸,同比下降3.3%、2.9%。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黑色金屬、煤炭等受國內政策、國內供需的影響比較大,過去幾個月,中國密集出臺了能耗“雙控”、壓降“兩高”專案等多項措施,政策干預的力度和頻率都非常大,這使得相關品類在過去兩個月產量出現了明顯的回落。

周茂華指出,國內正在嚴格控制粗鋼等產量,防範相關行業產能過剩,基於碳中和目標,持續推動高能耗行業轉型。比如,中國明確制定了年內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紅線”,因此,7月鋼鐵等品類的產量均進入了負增長區間。

需要高度關注的是,上游供給的進一步收縮或為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提供支撐,進而繼續擠佔中下游行業的利潤空間。

中銀研究報告顯示,國內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化學纖維製造業、有色金屬冶煉業、黑色金屬冶煉業等行業的利潤增速最高,2020-2021年1-6月份兩年平均增速分別高達257.57%、183.24%、163.2%、99.46%。

然而,由於中下游工業企業議價能力弱,終端消費品類價格無法隨著原材料價格同步上漲,企業被迫承擔成本上漲壓力。利潤增速落後的行業分別為皮毛製品及製鞋業、紡織服裝業、傢俱製造業等行業,2020-2021年1-6月份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9.98%、-17.31%和-10.34%。

付凌暉指出,當前採掘業、原材料業價格漲幅明顯高於加工業的漲幅,7月份,PPI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上月有所擴大。但是生活資料價格同比增速只有0.3%。由於大宗商品供給偏緊,航運價格上漲,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流動性充裕,大宗商品價格仍將高位執行。

“下階段要繼續加大保供穩價力度,增加對下游行業、中小微企業的支援,保持物價總體穩定。”付凌暉說。

汽車降幅擴大,新能源逆勢大增1.6倍

受傳統燃油車生產放緩的影響,7月汽車產量和產值降幅再度擴大。

7月汽車製造業降幅由上月的4.3%進一步擴大至8.5%,當月汽車產量185.3萬輛,降幅達到15.8%,比上個月擴大2.7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張航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傳統汽車產量收縮,一方面是因為在“雙碳”約束下,傳統汽車面臨更多限行等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去年疫情發生後,因社交隔離需要,汽車需求得到充分釋放,不同於易耗品,汽車是耐用消費品,短期內需求得到滿足後,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缺少持續性需求支撐。

周茂華認為,汽車產出下滑是缺芯、原材料漲價、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國內外需求放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汽車晶片短缺問題不斷凸顯,部分汽車廠商被迫停產,抑制了汽車產能釋放。此外,汽車產業高度依賴全球產業鏈,國內汽車產量下降可能與工業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全球配件物流不暢等因素有關。”

不過,新能源汽車產量依舊非常強勁,這與傳統汽車產量回落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7月轎車、SUV產量分別為70.6、65.4萬輛,同比下降14.5%、12.9%,降幅分別擴大1.4、1.8個百分點,而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8.9萬輛,增速高達162.7%,增速比上個月加快了27.4個百分點,增長勢頭非常強勁。

“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增長迅猛,一是國家和各省市層面產業政策和消費刺激政策支援的結果;二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各個環節日趨成熟,消費者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有所提高;三是隨著技術提升,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高。”伍超明說。

當前工業復甦並不均衡,行業分化明顯。大部分傳統行業增速出現了放緩、甚至負增長的現象,而新產業則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速。

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增速快於全部規上工業9.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為12.7%。其中,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25.3%;航空航天器製造業、資訊化學品製造業分別增長27.2%、21.7%,較上月分別加快9.8、5.3個百分點;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裝置製造業均增長10%以上。工業機器人、智慧手錶、服務機器人同比分別增長42.3%、32.0%、18.4%。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江源公佈的細分資料顯示,7月份,中國電子、金屬製品、電氣機械等行業同比分別增長13.0%、12.7%、10.3%,積體電路、電子元件、光電子器件、印製電路板繼續快速增長,同比增速均在20%-50%;太陽能電池增長30.3%,充電樁增速升至97.3%;海運所需的金屬集裝箱供不應求,產量增長兩倍以上。

“總體看,工業經濟延續恢復態勢,但受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衝擊,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有所回落。與此同時,私營企業、小微企業成本上升、利潤受到擠壓,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不確定因素增多。”

江源指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原材料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暢通經濟社會迴圈,著力化解小微企業、下游企業經營困難,鞏固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28 字。

轉載請註明: 7月工業增速回落:鋼鐵首現負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