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零元購”?福光股份近日披露的一則員工持股計劃在市場上引發廣泛爭議。
2月16日,福光股份公告稱,公司擬推出一份名為“追光者1號”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根據草案,10名董監高和71名骨幹員工擬獲配不超12萬股份,股票是由公司回購然後0元轉讓,無須參與物件出資,而更令人心動的是,該“持股計劃”沒有對持股員工作出任何業績考核要求。
為什麼要給上述人員發放免費福利?福光股份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參加本持股計劃人員為公司核心管理團隊及骨幹人員,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戰略實現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為防止人才流失、增強人才隊伍的穩定性等作用。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同日裡,福光股份還推出了一份更大規模的股權激勵草案——《福光股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該方案中,共有80人將被授予限制性股票不超過114.98萬股,行權價格為10元/股。不過與“追光者1號”方案不同的是,上述股權激勵草案則提出了公司業績考核要求和自身績效考核要求。
根據公告,透過“追光者1號”持股計劃,公司方面確認總費用預計為318.48萬元。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公司方面確認費用則為1895.48萬元。2020年年報顯示,福光股份期內錄得淨利潤5102萬元,兩次股權激勵費用佔2020年全年淨利的37.2%。
兩份激勵方案下, 公司高管無疑成為最大贏家。按照2月17日收盤股價25.9元/股計算,若高管們考核目標均達到要求,透過這兩份方案,共計12名董監高人員最多將透過兩份股權激勵方案合計將獲益約992萬元,平均每人獲益82.6萬元。
一日釋出兩份股權激勵草案,12名高管最多獲益992萬元
對比福光股份同一日釋出的兩份員工持股計劃方案,公司高管團隊無疑是最大受益者。
《追光者1號持股計劃(草案)》顯示,參加該持股計劃人員物件為“對公司整體業績和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的董事(不含獨立董事)、高階管理人員、監事及骨幹人員,參加本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81人,擬獲配不超12萬股份。
這其中,10名董監高計劃中合計持股2.66萬股,佔持股計劃總份額的22.17%。
而在公司同日釋出《福光股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下簡稱“2022年激勵計劃”)中,10名董監高同樣列入被激勵名單之列。
“2022年激勵計劃”顯示,公司擬向激勵物件授予權益總計不超過114.98萬股,參與激勵計劃的員工不超過90人。其中董監高被授予股票總量為58.06萬股,佔總授予權益數量的50.49%。
不過,相比於“追光者1號”計劃對持股計劃員工“0元購”式傳送福利,“2022年激勵計劃”行權價格不僅設立為10元,且對激勵物件員工有了具體的公司及個人業績考核要求。
具體考核要求為,2022年、2023年、2024年福光股份的營收需分別達到10億元、13億元、16億元,而個人績效方面,被激勵物件需要在A、B、C、D四個檔次中達到A等級。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名單中人員方可拿走全部股權。
貝殼財經注意到,2022年激勵計劃覆蓋的高管名單中,有8名高管同時出現在“追光者1號”的名單中,兩份激勵計劃人員名單共囊括公司高管團隊12人。
假公司業績達標,且10名董監高在考評中分別達到A等級的情況同時滿足,10名董監高被授予股票總量為58.06萬股,按照2月17日收盤股價25.9元/股減去行權價格10元/股計算,有10名董監高將透過“2022年激勵計劃”合計獲得923.15萬元收益,再加上“追光者1號”的2.66萬股收益68.9萬元。另有10名董監高透過兩份股權激勵方案,共計12名高管合計將獲益約992萬元。
上市次年業績就變臉,投資收益等佔利潤總額的半壁江山
福光股份為何在此時丟擲這兩份激勵方案?
福光股份給出的解釋是,參加本持股計劃人員為公司核心管理團隊及骨幹人員,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和戰略實現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基於上述員工過往工作付出和貢獻的肯定和回報,為防止人才流失、增強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使其繼續與公司長期共同發展,透過適當降低業績門檻,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故本持股計劃未設定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
公開資料顯示,福光股份主營光學鏡頭、光學元器件,2019年7月在創業板上市。
2018年-2019年,福光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52億元、5.8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0.91億元、0.92億元。
然而,到了2020年,即上市次一年,福光股份卻上演了一出業績變臉的戲碼。期內,福光股份錄得營收和歸母淨利分別為5.88億元、0.51億元。其2020年營收雖較2019年基本持平,但歸母淨利潤卻下滑了45%。另外,2020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降幅則達到50%。
此外,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3199.1萬,繼續同比下降8.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為2715.74萬元,同比下滑3.04%。即使如此,公司利潤依舊含有較大水分。如在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157萬元,“其他收益”613萬元,利潤總額3135萬元,兩項佔比56.45%。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伴隨著2020年業績變臉,公司部分董監高薪酬也隨之下降。Wind資料顯示,2020年公司在任高管中,何文秋、何武強、倪正雄、黃健、謝忠恆2020年年薪分別較2019年下滑了9.44萬元、15.64萬元、11.38萬元、39.22萬元、17.41萬元。根據其2020年報顯示,公司高管的薪酬部分取決於年終獎,而年終獎則視全年經營業績情況和各高階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情況研究決定。
透過上述兩份股權激勵計劃,這些被降薪高管多數得到了“補償”。
“零元購”激勵方案不止一家,過低考核標準引投資者詬病
事實上,福光股份絕非第一家釋出A股“零元購”方案的上市企業,但無任何條件“免費贈與”的股權激勵計劃則較為少見。
在福光股份之前,2021年已經有神州泰嶽、巨人網路、完美世界、四方達、桃李麵包等多家上市公司主體或子公司推出了零元授予計劃。
如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網路2021年曾披露公告,公司擬對公司(含控股子公司)的董監高及核心業務骨幹,總人數不超過 15 人制定員工持股計劃,該計劃持股規模不超過60,731,398 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3.00%,股權來自於公司此前回購賬戶,本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公司回購股票的價格為 0 元/股,無須持有人出資。參考巨人網路當時股價,3%股權市值達到了10.55億元,對應15人的規模上限,人均瓜分約7000萬元,轟動一時。
巨人股份同時也提出了條件:要求2021 年-2023 年累計考核利潤不低於27億元,相關人員方可瓜分員工持股計劃的對應股權,並且是階梯式的,達到27億元則瓜分1%股權,達到27+N億元(0<N<12),則瓜分公司總股本的(1+N/6)%,達到或超過 39 億元,方可全額瓜分3%的股權。
貝殼財經注意到,近年來,隨著股權激勵政策鬆綁,A股上市公司頻繁股權激勵計劃,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僅2021年,A股市場即有864家上市公司共計公告958個股權激勵計劃。
但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過低的行權價格以及考核標準也常常引來投資者爭議。
就在福光股份上述公告發布的前一天,申通快遞也因過低的轉讓價格和考核標準引發投資者吐槽。申通快遞擬將斥資2.36億元回購的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具體方案為以每股1元,合計1955.99萬元的“白菜價”賣給自家員工,實施折價率高達91.71%。
投資者同樣質疑申通快遞考核標準過低。申通快遞的業績考核指標規定,第一個考核期,即2022年快遞業務量增長率不低於當年度快遞行業增長率,或2022年度扣非後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第二個考核期目標為2023年快遞業務量增長率不低於當年度快遞行業增長率,或2023年度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不低於5億元。
記者注意到,此前1月28日晚,申通快遞釋出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8.4億到9.5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彭碩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