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被高位追捧的比亞迪,市值已“跌”出一個吉利汽車。
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今年2月,國內27家整車廠商裡僅有14家企業市值上升,市值總量縮水超3400億元。
另外,曾被資本“寵愛”的新能源賽道也出現逆轉,集體遭遇“滑鐵盧”。特斯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及理想汽車市值總計蒸發約1481億美元。
實際上,自開年以來,滬深股市便迎來一輪風格轉換,新能源汽車、有色冶煉、醫美概念、銀行等板塊均出現集體下挫,國內整車企業市值同樣受到較重衝擊。
具體來看,比亞迪的市值減量最大,截止發稿,比亞迪每股報211.4元,總市值6048.46億元。要知道,自年後開盤以來,比亞迪已經歷6連跌,股價也隨之一路走低,市值最低點曾至5644億元,累計跌幅達26.1%,相比市值最高時破7800億元的市值,縮水幅度達2100多億元。
不過,這並不妨礙比亞迪穩坐國內車企市值第一的寶位,截止美東時間3月1日16時,蔚來汽車總市值為777.5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031.2億元)。截止北京時間3月2日16時,恆大汽車市值為4731.03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3946.6億元),前三位依舊是比亞迪、蔚來汽車及恆大汽車。
跌幅最大的比亞迪,卻剛被資本市場“寵幸”過。
2月17日晚,高瓴資本斥資兩億美金參與了比亞迪最新一輪定向增發股票的購買。此前,高瓴資本在2020年第四季度清倉了新勢力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美股,並在今年一季度買上比亞迪這張“車票”。
高位受捧還要歸於其新能源產業鏈的完整性,已經形成產業生態閉環。
比如在上游,10年前比亞迪就出資2.01億元收購了西藏扎布耶鋰業18%的股權,擁有穩定的鋰礦資源。
中游方面,比亞迪自主研發了IGBT、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並在電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3月推出了密度大、更穩定、更安全的刀片型磷酸鐵鋰電池。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比亞迪推出刀片電池,將在電池安全性和實用性兩個方面進一步威脅到以三元鋰電池為主打產品的寧德時代。
在下游,比亞迪則可以獨立完成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製造,相比起新勢力造車, 其在新能源領域擁有更加穩定可靠的產業鏈生態。
不過,高估值背後的市場表現卻不及預期。
除電池業務外,比亞迪其它業務營收不是處在增長減緩就是負增長中。
在眼下智慧手機出貨量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手機制造業務增速減緩。根據電子製造服務研究機構MMI釋出的2020年全球50大電子製造服務商代工廠榜單顯示,富士康排在首位,比亞迪僅位列第八。
公開資料顯示,2018-2019年,比亞迪手機零部件及組裝業務營收分別為422.3億元及533.8億元,而2020年年中報資料顯示,上半年其營收為233.8億元,同比增長率僅為0.24%。
即便是被眾多資本看好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比亞迪的表現也並不出眾。
整車業務方面,其汽車銷量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2020年比亞迪累計銷量約為42.70萬輛,同比下降7.4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97萬輛,同比下降17.35%,不到總銷量的一半。
比亞迪繼2019年被特斯拉搶走全球新能源銷冠頭銜後,雙方的差距正越拉越大。資料顯示,2020年特斯拉全年累計銷量為49.95萬輛,再奪2020年新能源汽車全球銷冠。
動力電池方面,“一哥”比亞迪在2017年被寧德時代超過後,在2020年,又被日本松下超越,此外,其身後還面臨著國產廠商國軒高科等競爭廠商的步步緊逼。
根據SNE Research 釋出的資料,在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單中,寧德時代以34GWh排名第一,LG化學和松下分據二、三位,而比亞迪僅僅排在第四位。其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也從2017年的17.65%跌至現在的14.9%。根據SNE Research之前的預測,比亞迪在2021年的市佔率將會再下跌一個百分點。
三大核心業務均不具備明顯優勢,比亞迪還有機會衝擊萬億市值麼?
答案是大有可能。比如針對品牌力不足的問題,比亞迪已率先行動。有訊息稱,比亞迪汽車將推新能源高階品牌,首款車型或定名“海豚”,預計2022年正式上市,並將基於EV2.0平臺打造,並建立獨立的經銷網路,原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被調任至高階品牌負責籌建工作。
比亞迪方面對此表示:“此次調整將更有利於比亞迪汽車在品牌建設、產品規劃及營銷、客戶體驗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與夥伴和使用者共建更具價值的汽車品牌,匹配未來3-5年發展需要。”
在業內看來,品牌力不足一直都是外界詬病比亞迪的重點之一,此前推出的新Logo和衝擊高階市場都是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並加強年輕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可。要知道,同為自主車企的長城和吉利,均已涉足高階市場並取得相應成就,比亞迪必須迎頭趕上。
另外,在電池業務方面比亞迪也有了新進展。天眼查資料顯示,1月4日比亞迪成立電池研究新公司。據悉,其研發固態電池最早於2021年進行量產,可能將於2022年裝車。之所以快速推出新電池技術,也是迫於目前行業內的巨大競爭壓力,除寧德時代外,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也都推出了相應的新電池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比亞迪還宣佈了董事會已審議透過半導體拆分上市的事項。據光大證券分析,比亞迪在半導體業務上開始發力,就是想在原有業務遭遇困境的現狀上,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後續技術和產品上,隨著搭載DM-i超級混動系統的比亞迪全系王朝插混乘用車陸續上市,有望藉助比亞迪一貫的高效能及比同級別燃油車更高的價效比優勢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加速對燃油車的替代,並進一步搶佔燃油車市場份額。
另外,基於比亞迪旗艦純電轎車“漢”月銷量持續高漲,電子基本面持續向好等顯性優勢,中信證券給予比亞迪的目標市值為9300億元,A、H股目標價分別341元/股、411港元/股,維持公司(A+H股)“買入”評級。
眼下,比亞迪的多元化業務困難不少,想要保持自身優勢的前提,仍要專注於新能源賽車道,解決現有問題。說至此,不由讓人想起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時問王傳福的一個問題,即如何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彼時,王傳福回答是:“我們從不停歇”。
【版權宣告】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