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全球奢侈品市場超過50%的增幅都來自中國
每年的雙十一都是一場焦點戰,而今年的雙十一是一場持久戰。在剁手黨大軍你一磚我一瓦的努力奮戰下,今年“雙11”各大電商成交額突破7747億元,與往年相比實現大幅增長。
是的,一不小心大家又參與了一項上千億的大專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雙11”奢侈品牌格外熱鬧。開售即售罄,補貨之後二次售罄,不得不從海外緊急調貨,包括蔻依、萬國、巴黎世家等“豪門”在內的65個硬奢品牌都在全球調貨。
除此,8月以來,全國多地奢侈品門店外掀起“排隊潮”。尤其在有關LV、CHANEL、Cartier等奢侈品牌將在9月1日漲價的訊息曝出後,消費者的購買慾再次被激發。
對比國外,疫情催化下歐美不少國家的奢侈品門店都紛紛關閉,而國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卻依舊蓬勃。
━━━━━
奢侈品牌
得中國者得天下
奢侈品,國際定義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經濟學來講,奢侈品是無形價值/有形價值關係比值最高的產品。
簡單講,就是貴,價格遠高於我們日常用品。
而近些年,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原本標配富人的奢侈品,大眾也可踮起腳尖觸碰了。
特別是針對女性的大牌包包、一線化妝品、高品質衣物,入門價格也就幾千塊錢,高一點上萬塊。這對城市白領來說,並非難以企及的價格,稍微省吃儉用就可以成功“剁手”。
在人們高漲的購買慾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奢侈品市場。
2012年,中國個人奢侈品消費市場僅佔全球12%,2018年時就已達到8720億元(按當時匯率測算),佔比達到33%。
六年間,全球50%的增長都來自中國,而據BCG諮詢預測,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75%。屆時,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額將佔全球41%。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奢侈品市場受到重創,預計比2019年下挫25%至45%。但國內市場由於疫情控制得當率先回暖,預計2020全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或實現20%至30%的增長。
許多大牌為了彌補受疫情影響的業績虧損,上調了國內售價。近幾日,時尚商業快訊援引多位訊息人士透露,奢侈品牌LV將上調旗下產品價格,漲價幅度約為15%。如若漲價訊息屬實,這將是Louis Vuitton今年以來第四次漲價。
每當有奢侈品漲價訊息傳出,都會引發一波搶購熱潮。在今年3月、5月、9月期間,奢侈品一傳出漲價訊息,相關奢侈品實體店門口就會出現排隊場景。
“得中國者得天下”已經成為奢侈品行業不爭的事實。
━━━━━
誰在買?
都買了些啥?
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大幅增長,年輕群體功不可沒。他們都是“數字化原住民”,對未來保持樂觀並充滿希望,極為容易種草最新潮流事物,小紅書和抖音都是他們的常駐地。
相比其他年齡階層,新時代的他們更願意追逐最新潮流趨勢、購買高檔產品,提高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
年輕“購物達人”在購物時相信“一分錢一分貨”,平時也不太關心為未來提前儲蓄,這賦予他們強大的購買力。
可以看出,26-35歲的人群能夠貢獻高階奢侈品62%的消費額,這部分人剛好是處於人口生育高峰的80後90後,在中國總人口中佔比較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口出生資料,80後合計2.2億人、90後合計2.1億人,遠高於00後1.6億人和10後1.6億人。這部分年輕人和父輩相比物質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因此擁有更高的邊際消費傾向以及個性化消費需求,更願意為高品質商品支付溢價。
從購買的商品種類看,服飾、腕錶、珠寶、手提包等品類的消費最多。
據BCG諮詢的《2019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奢侈品市場消費中,服裝、腕錶和珠寶、手提包均貢獻了500-600億人民幣的零售額,銷售份額均佔20%以上,其餘配飾品和鞋子的銷售額各佔16%、15%。
品牌是大部分消費者選擇購買奢侈品的主要原因,對消費者而言,品牌是質量的代表。品牌是企業經營多年樹立的信譽,所以在品牌製造商品時會花更多的心思去設計,作品時尚新穎。
但對年輕人來說,品牌的其重要性不如對年長一輩那麼高。隨著社交媒體影響推動著奢侈品消費觀趨於成熟,更多消費者開始認可並欣賞設計、面料和工藝等元素。
瞭解品牌之外的更多知識,成為年輕人交往的一種社交資本。
另一方面,在購買奢侈品的因素裡,相對設計、工藝、面料而言,價格似乎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這是主要是因為國人收入越來越高,消費力越來越強了,消費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結構。
━━━━━
收入增加,消費力增強
對奢侈品需求也增加了
回望過去10年,中國消費市場整體增長日新月異。10年前,92%的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為14萬元人民幣或更少。如今,已有一半的中國家庭躋身較富裕家庭行列,可支配年收入達到14萬至30萬元人民幣。
收入增長讓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後,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消費力增強了,人們在選擇商品時越來越注重品牌、崇尚健康、追求時尚、彰顯個性,對商品品質的要求大大提升,更願意為高階消費品和更好的服務體驗支付溢價。
當然,想買,也得有的買。
由於境內外奢侈品的稅率不同,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境外購買奢侈品,代購行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的。
近幾年來國家實施了多項降低關稅、下調增值稅及消費品行郵稅稅率的措施,也降低了境內高奢品牌的門檻。
2019年4月,國務院宣佈下調部分日用消費品行郵稅稅率,包括一些貴重首飾及珠寶、高檔手錶、高檔化妝品等,這些奢侈品的稅率由之前的60%降至50%。
同時,今年海南“旅遊+免稅”政策進一步升級,奢侈品消費迴流,充分釋放中高階收入群體消費潛力,對高階消費也起到積極提振作用。
加上近幾年來,網際網路應用已經深入人心,奢侈品營銷渠道數字化變革,高階消費可觸達性大大提升。
當奢侈品消費路徑呈現高度數字化、碎片化的狀態時,年輕的消費群體可以透過類社交媒體和網上平臺獲取資訊,購物也不再限於實體店,找人代購、網上商城、品牌公眾號、小程式、社交媒體等購買方式層出不窮。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在線上渠道購買的消費明顯增加,國內線下消費幾乎取代了國外購買和代購,國人各類奢侈品的獲取成本大大降低。
中國市場被奢侈品公司描繪成“複雜而有挑戰性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不斷開啟國內的銷路。
但隨著工業體系完整、設施配套完善和製造工藝的進步,我國也不斷推出一些自有品牌,有些精美的國貨,不管是從製作還是藝術感上甚至不輸一些國際大牌。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奢侈品也曾一度與“面子工程、超前消費”等代名詞捆綁。當下,杜絕浪費,適度消費越來越成為社會的主旋律,理性消費也更值得追捧,實用、價效比高的物件才應該是我們生活購物的首選。
奢侈品雖好,但大家要量力而行,合理消費、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