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資本市場上的一件大事,就是頻頻爆發的上證指數點位保衛戰:先是3000點保衛戰,然後又是2900點保衛戰。在新媒體時代,上證指數這個位於輿論中心的股票指數,難免受到許多嘲笑。
其實,上證指數的長期增長速度是很高的,甚至比許多歷史悠久的股票指數都要高得多,比如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簡稱“道指”)。
滬指回報領先美國三大指數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資料,道指釋出於1896年5月26日,到2023年已經有127年的歷史。在這127年間,道指從40.94點上漲到3.74萬點,累計漲幅913倍。
有人也許會說,看看人家美國的股市,漲幅913倍,創造了多少財富。但是這913倍漲幅是在127年間取得的,道指年複合增長率(CAGR)是5.5%。
當然,這5.5%並不能完全精準代表道指的財富回報,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這個數字要扣除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二,要加上股息帶來的正面影響。絕大多數主流的股票指數是不包含股票派息的,但是投資者卻會收到這些錢。
如果將這兩項相抵,基本上大體相當。所以5.5%的回報率,以及下面分析的各個股票指數的長期回報率,在反映真實回報率方面,也可以算八九不離十了。
道指在127年裡取得了5.5%的CAGR,上證指數如何?答案可能讓許多嘲笑上證指數的投資者大跌眼鏡,上證指數的CAGR幾乎是道指的2倍。
上證指數的基期(也就是成立日期)是1990年12月19日,基點(最開始的點位)是100點。設立33年之後的2023年12月21日,上證指數的點位是2918點。33年累計漲幅是28倍,CAGR是10.8%,幾乎是道指的2倍。
在2023年12月21日,上證指數正處於一個熊市點位。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資料,其當天的PE(市盈率,前溯12個月,下同)只有12.4倍,而同一天道指的PE則有25.4倍。如果上證指數和道指的估值一樣,上證指數的CAGR會更高。
比完道指,再來看看標準普爾500指數(簡稱“標普500指數”)。在美國市場,標普500指數作為一個成立時間稍晚、覆蓋面更廣的指數,往往被更多投資者所看重。
不過,標普500指數成立時間晚,是相對道指而言的,從具體時間來說一點都不晚。
標普500指數是標準普爾公司從1957年開始編制的,但是它的基期則早在1928年,基點為10點。截至2023年12月21日,標普500指數收報4746點,在96年裡漲幅達到474倍,CAGR為6.6%,其長期增長速度大約只有上證指數的60%。
即使是代表著美國科技行業的股票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簡稱“納指”),其從成立以來的CAGR,其實也不如上證指數,這絕對是一個超出許多投資者認知的事情。
從1971年2月8日的100點,到2023年12月21日的14963點,納指在53年裡上漲了149倍,期間CAGR達到9.9%,仍然比上證指數的10.8%要低。在複利投資中,即使是1個百分點的區別,長期造成的差異也是巨大的。以100年為例,9.9%的CAGR帶來的回報是1.26萬倍,而10.8%的CAGR所能帶來的回報是2.84萬倍。
巨大波動性拖累滬指表現
看完了以上對比,你是不是感到很吃驚?上證指數居然是這麼厲害的一個股票指數?為什麼我們會感覺這個指數這麼弱,還經常要打關鍵點位保衛戰?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上證指數的波動太大了。
上證指數成立於1990年12月19日,當時基點為100點。結果,僅僅過了一年半之後的1992年5月25日,上證指數就飆升到1422點,漲幅13.2倍。在那個時候,上證股票幾乎是“買到就賺錢”。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資料,當時上證指數的PE(市盈率)為讓人震驚的1071倍,PB(市淨率)則高達26倍。
1000多倍市盈率買股票,這樣的交易長期回報要能好,那真是奇怪了。
類似的事情,在2007年再一次上演,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6日的最低998點(注意這個點位,比13年前1992年的點位還要便宜,高估值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大了),飆升到了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點,而根據Choice金融終端的資料,市盈率也從17倍飆升到了54倍。
由以上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上證指數雖然有著優秀的長期增長速度,CAGR比美國三大股票指數其實都高,但是它的波動性實在是太大了。
這種巨大的波動性會讓投資者在賺錢的時候忘乎所以,也會讓投資者在賠錢的時候無比沮喪。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波動性市場中,我們應該怎麼賺錢呢?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
根據《太平御覽》記載,春秋時的楚國國君楚莊王,即位之初是一個典型的昏君。他當了三年的國君,政令一道都不發,天天喝酒玩樂,而且還下了一道命令:誰敢勸我我殺誰。
結果,天下不怕死的人還是有(就像今天不怕虧損在熊市中以低估值買入的那些投資者一樣)。楚國有個人叫伍舉,冒死進諫。楚莊王這個昏君,“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抱著美女在音樂廳等著這個不怕死的伍舉。
伍舉說:“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飛不叫,大王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結果,楚莊王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不鳴,但是一旦飛起來,天下都會害怕。
後來,楚莊王習氣不改(就像今天的熊市不會突然就反彈直接變牛市一樣,總要在底部拖延很長時間),又有個叫蘇從的人去進諫。這次進諫以後,楚莊王徹底改觀,史載他“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一掃昏君形象,殺貪官汙吏數百人,任用賢能之士數百人,楚國就此興起,楚莊王也成為名載千秋的春秋五霸之一。
所以,對於上證指數這種長期增長其實很高,但是經常“幾年不飛,偶爾一飛沖天”的股票指數,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是應該在它多年不飛的時候,嘲笑它的某某點位保衛戰,棄它而去,還是應當在這些時刻,尋找指數中所包含的優秀、低估值的股票,然後等待它們將來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呢?聰明的讀者,看完楚莊王的故事,我想你一定找到了答案。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