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4月份經濟資料顯示,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衝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
“4月份疫情對經濟執行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經濟執行有望逐步復甦。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受疫情衝擊影響,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生產方面,4月份,工業三大門類中的採礦業、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供應業都保持了增長,但製造業下降了4.6%,主要受汽車等裝備製造業下降影響。4月份,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8%。從地區看,受疫情影響,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4.1%,東北地區工業下降16.9%。
當前,工業生產面臨一定壓力,主要表現在市場需求不足、產銷銜接水平下降、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堵點、生產迴圈不暢、生產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儘管如此,我國工業體系齊全、配套能力強的特點沒有改變。今年前4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產迴圈改善,尤其是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將有力推動工業生產持續恢復。
消費方面,4月份非生活必需品銷售和餐飲銷售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4月當月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9.7%,餐飲收入下降22.7%。從地區看,受疫情衝擊較嚴重的長三角和東北地區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下降幅度均超30%。但是,居民基本生活供應仍得到有效保障,相關商品銷售保持增長。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前期被壓抑的消費會有序得到釋放。4月中下旬以來,國內疫情整體趨於下降,有利於創造適宜的消費環境。同時,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強援企穩崗擴就業將保障居民消費能力,加之促消費各項政策顯效,我國消費恢復態勢有望延續。
長期向好基本面未變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付凌暉表示,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援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影響,逐步企穩回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為抵禦各種風險提供了有力保障。4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全國範圍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達3.2萬億元。從累計看,全國主要指標仍保持增長。前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8%和7.9%。
疫情衝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關係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有效實施,對紓解企業困難起到了積極作用。
“5月份經濟執行有望得到改善。”付凌暉表示,下階段,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執行的不利影響。
紮實穩住經濟基本盤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透過投資穩定經濟非常關鍵。”付凌暉表示。
今年以來,穩增長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各地積極推動重大專案開工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結構持續最佳化,對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受疫情影響,近期部分地區投資受到一定製約,但從先行指標看,投資持續增長仍有較好支撐。前4月,新開工計劃總投資增長28%;投資到位資金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9.7%,自籌資金增長13.5%。
消費方面,線上消費和升級類消費仍會成為重要支撐。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出現下降,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費恢復步伐會加快。援企穩崗力度加大,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有利於保障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一些傳統接觸型消費加快向線上轉移,居民消費升級態勢仍會持續,有利於支援消費增長。
從出口看,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交織疊加,主要經濟體政策收緊步伐加快,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同時,國外生產供給逐步增加,加大我國出口競爭壓力。但是,我國工業體系完備,製造業供給能力強,能較快適應外部需求變化。
“疫情擾動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平穩執行趨勢,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在各項政策支援下,國民經濟將會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付凌暉說。 (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