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製藥斷供集採被罰的訊息在資本市場持續發酵了一段時間:斷供集採合同金額僅673萬元,卻讓企業市值在一週內蒸發超過20億元。隨著市場情緒逐漸平復,斷供風波引發了不少投資者的冷思考:究竟集採對藥企業績的影響有多大?證券時報記者深度分析了藥企的上半年業績,以及過去幾輪集採結果對企業後續業績的影響,試圖從數字背後體會藥企對集採的愛與恨。
盛宴
帶量採購,這是一項能直接改變醫藥行業競爭格局的政策。在集採面前,大小企業一視同仁,是否中標只看價格高低。這意味著,大藥廠數十年構建起來的營銷王國,頃刻傾覆;任何一家有技術實力能將成本降下來的小藥企,都有可能成為集採黑馬,搶佔大藥廠的市場份額。這就很明顯了,每輪集採孰喜孰憂,投資者已心如明鏡。
受益於中標集採、以量換市場的企業已經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剛上市還未投入市場就拿下集採訂單,這是最可喜可賀的,因為這意味著藥品基本無需在營銷市場投入一分錢。已上市的存量產品獲得中標資格,經過短期的讓利陣痛期後也已經開始穩定下來,享受以量換市場帶來的紅利。
8月底,石藥集團釋出半年報:營業收入125.9億元,同比增長12.6%;淨利潤23.1億元,同比增長23.2%,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從具體業務來看,除卻新品上市增厚業績外,石藥集團重點成藥在市場推廣和下沉的帶動下保持快速增長,核心藥品恩必普同比增長29.7%,抗腫瘤收入同比增長44.4%。
抗腫瘤藥作為石藥集團長期佈局的專業領域,今年上半年腫瘤藥三大單品都實現快速增長:多美素銷售收入增加51%,津優力增加12.8%,克艾力增加17.9%。這是公司營收實現增長的主要來源。其中,克艾力是第二輪集採產品,在進入集採後放量顯著,降價68.9%後仍取得了17.9%的銷售額增長,集採減費增收逐漸彰顯成效。
除此之外,上半年石藥集團心血管領域產品收入14.5億元,同比增加31.1%,其中玄寧的銷售收入增加32.1%。而恩存進入了集採執行的第二年,中標省份所報的採購量明顯增長,拉動了本期的銷售收入增加35.5%。
科倫藥業和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生物製藥、國藥控股等藥企,也透過集採大幅增收,提高市場佔有率。
中國生物製藥此前受第一批、第二批集採影響存量業務,自第三批集採以來多為新品中標,有利於產品放量。公司在半年報交流會上披露,整個集採產品佔公司總收入20%(約30億元),與2020年同期基本維持穩定,第四批集採產品在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達到15%,預計第五批集採對公司影響也是正面。
業績證實了上面的說法。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核心藥品抗腫瘤、心腦血管、骨科領域、呼吸系統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5%、45%、20%、77%。公司表示,心腦血管領域增速顯著提高,得益於集採中標和新產品放量,呼吸領域藥品布地奈德上半年銷售5億元,後續集採實行後有利於進一步放量。
緊箍咒
有人歡喜有人憂。對於在集採中丟標的企業,集採就像一個緊箍咒,影響深遠,迫使企業不得不斷臂求生,甚至連“醫藥一哥”恆瑞醫藥也感受到壓力。丟標之痛,從過去兩年信立泰和華東醫藥核心產品丟標後的艱難處境,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集採丟標成為信立泰的業績分水嶺。2019年,信立泰結束了此前連續14年的業績增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並且第二年影響更大:2019年、2020年公司淨利潤分別下降51%、91%,從2018年的年賺14.58億元降至2020年的5013萬元。
導致這場噩夢的,是信立泰接連在藥品與高值耗材的集採中失利。影響最大的是泰嘉“丟標”事件,這是信立泰所生產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的商品名,在丟標集採之前的年銷售額大約為30億元,佔公司營收的比例接近七成。
丟標之後,其他拿到集採門票的藥企輕鬆搶佔了市場份額。曾經國內最大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生產商之一,信立泰不得不斷臂求生:硫酸氫氯吡格雷團隊的部分同事轉入血壓、特藥、器械等團隊;此外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部分人員經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此外,在去年年底的首輪冠脈支架集採中,信立泰產品再次出局。雖然冠脈支架業務在信立泰業務收入中佔比不高,但這引發了公司2020年的大額商譽減值:對蘇州桓晨計提商譽減值2.8億元,計提完成後,蘇州桓晨的商譽賬面價值為0元。
同樣因核心品種集採丟標而導致業績大幅下降的還有華東醫藥。作為華東醫藥的核心產品,阿卡波糖連續兩次丟標,對公司業績影響巨大。資料顯示,華東醫藥的阿卡波糖片2018年銷售額超20億元;2019年銷售額增幅超30%,達到30億元以上;2020年公司已不單獨對阿卡波糖的收入進行列示。
華東醫藥在2020年報中直言:2020年,從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全面衝擊,到阿卡波糖片集採失標,以及後續國家集採和醫保價格談判等一系列政策影響,使得華東醫藥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年,華東醫藥的營業收入雖然同比降幅不大,但這是公司近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集採丟標的影響還在持續。今年上半年,華東醫藥淨利潤同比降幅達到24.89%。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美華東部分產品因國家集採及醫保談判原因降價導致收入及毛利同比有所下降。
更慘的是恆瑞醫藥。丟標事件還沒在公司業績上體現出來,股價已經先跌為敬,今年以來截至9月3日累計跌幅已超過50%,市值蒸發接近3000億元。
6月份,恆瑞醫藥參加了第五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的投標,公司共有8個品種參與集中採購,但有2個沒有中標。其中一個便是恆瑞醫藥的重磅產品——注射用造影劑碘克沙醇。恆瑞醫藥表示,目前無法評估集採帶來的影響,所有資訊以公告為準。
之後不久,恆瑞醫藥的“大當家”董事長、總經理周雲曙遞交了辭職報告,稱因身體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業內人士議論紛紛,猜測其辭職或與丟標有關。
8月底,恆瑞醫藥釋出了一份低於市場預期的半年報:營業收入132.98億元,同比增長17.58%;淨利潤26.68億元,同比增長0.21%;經營性淨現金流14.98億元,同比下滑55.6%。分析指出,公司增速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去年年底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採涉及的6個藥品,導致公司一季度銷售收入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是公司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自今年3月份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到85%。
破局
面對集採的常態化推進,仿製藥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徹底改變,對於這些倚重單一品種、又缺乏後繼品種的仿製藥企,在政策變動面前的風險明顯更大。高度依賴單一產品的商業模式無法支撐藥企的可持續發展,創新轉型成為仿製藥企的共識。
這就導致了,全行業研發投入在不斷加大。記者據Wind統計,申萬化學制藥板塊的124家企業,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137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半年投入超過1.1億元。而這在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投入僅7700萬元和8300萬元。
恆瑞醫藥一直是研發投入大戶,創新藥研發費用的增長也很明顯,2019年、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分別達39億元、50億元、25.8億元,兩年半時間累計投入達115億元。
集採的下半場,註定是藥企研發為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