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實習記者 徐川)訊,央行數字貨幣的國際化程序再進一步。
近期,國際清算銀行(BIS)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以及阿聯酋央行聯合釋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專案第一階段報告。
據瞭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專案將透過開發試驗原型,進一步研究分散式賬本技術(DLT),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的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結算,便利跨境貿易場景下的本外幣兌換。
跨境交易凸顯快速便利
報告指出,應用央行數字貨幣和分散式賬本技術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模式有助於實現更快速、更便宜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
具體來看,該專案在本階段已實現一款名為Inthanon-LionRock Phase 2(以下簡稱“IL2”)的原型。結果顯示,IL2能從多方面助力央行,包括管理央行數字貨幣的流動性、監測央行數字貨幣的流量與餘額、提升交易私隱度以及實現合規功能自動化等。
與目前通行的代理銀行模式相比,IL2極大地提升了跨境轉賬速度,從以往耗費多日大幅壓縮至近乎實時完成,並有望幫助銀行節省近一半成本。
據瞭解,IL2藉助分散式賬本技術來直接連線跨境交易中的支付方與收付方,這意味著能夠同步所有交易資料,並將其記錄在一個自動化智慧合約中。形成的智慧合約可以應用於跨境交易過程的每一個環節,能夠自動化地開展財務處理、對賬和確認、合規驗證與最終結算。
積極探索流動性管理與區塊鏈技術
報告認為,專案的目標在於“創造更廉價、更快速、更有彈性的跨境支付系統”。對於未來的發展前景,報告表示,“如果專案試驗成功,將形成一個高效、低成本、合規、可拓展、多貨幣的央行協作網路,從而顯著提升國際貿易流動和跨境業務的潛力。”
但同時,報告亦指明瞭現階段所遇到的難點與限制。尤其是隱私保護在跨越多個司法管轄區時無法支援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結算。此外,如若將更多地區中央銀行或貨幣種類納入其中,分散式賬本技術在處理大量交易時的效率與效能仍有待進一步評估,且需要建立更完備的風險管理程式。
人民銀行此前曾表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將進一步構建有利環境,讓更多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央行共同研究提升金融基礎設施的跨境支付能力,以解決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難題。根據研究成果,各參與方將評估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在跨境資金調撥、國際貿易結算及外匯交易中應用的可行性。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將繼續與創新樞紐及其他央行密切合作,以擴大及深化專案研究,推動全球探索利用央行數字貨幣推動跨境支付。
報告亦指出,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專案將繼續探索現有系統在流動性管理以及提升區塊鏈效能等方面的潛力,研究建立更為完善的治理模型,並鼓勵更多商業銀行和其他市場機構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