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IPO日報 精彩文章第一時間推送
“官宣”八個月後,聯想集團的回A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
9月30日晚間,記者從上交所官網獲悉,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聯想集團”)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計劃募集資金100億元,中金公司為其“保駕護航”。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聯想回歸(A股市場)後,其經營模式更容易被投資者瞭解,資訊透明度更高,有利於企業充分享受A股帶來的估值溢價。
截至9月30日收盤,港股聯想集團收報8.37元/股,總市值約1008億港元。
募資100億
申報稿顯示,作為一家註冊地在中國香港的企業,聯想集團計劃以公開發行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公司擬向存託人發行不超過13.38億股普通股股票,作為擬轉換為CDR的基礎股票,不超過初始發行後股份總數的10%;基礎股票與CDR之間按照 1股/1份CDR的比例進行轉換,最終以有關監管機構同意註冊的發行數量為準。
記者瞭解到,2020年10月,科創板“CDR第一股”九號有限公司上市,發行價格為18.94元;此外,AI獨角獸曠視科技也系發行CDR並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公司於本月已成功過會;如今,隨著聯想正式向上交所遞交申報稿,科創板或在不久的將來再添一家CDR企業。
2021年1月,港股聯想集團曾釋出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了公司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
彼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公開表示,“回A股上市計劃將有助於增強公司戰略與國內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的緊密連線,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從而進一步釋放聯想的價值。”
此次申請上市,聯想集團擬募集資金100億元,用於新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專案,包括雲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專案、行業數字化智慧化解決方案專案、人工智慧相關技術與應用專案;其餘資金將投入產業戰略投資專案,和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參與到聯想集團回A的機構也是眾星雲集。
除了擔任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的中金公司外,公司的聯席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此外,2021年5月,公司作為境外基礎證券發行人與中國銀行簽署了《存託協議》,委託後者作為本次發行CDR的存託人;2018年12月,中國銀行與中國銀行(香港)簽署了《託管協議》,委託中國銀行(香港)作為存託憑證的境外基礎證券託管人。
作為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聯想集團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業績有所增長
公開資訊顯示,作為全球智慧裝置的領導廠商,聯想集團每年為全球使用者提供ICT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包括電腦、平板、智慧手機及相關解決方案等,2018年PC銷售量全球第一。1994年2月,聯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
公司控股股東為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想控股”),無實際控制人。
截至2021年3月底,聯想控股直接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3.81%,並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南明有限和眾傑有限分別持股3.23%、3.99%;聯想控股透過直接和間接持股及前述一致行動安排可行使公司已發行股份表決權的43.48%,為聯想集團的控股股東。
申報稿顯示,2018/2019年財年至2020/2021財年(採用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作為會計年度,下稱“報告期”),聯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423.83億元、3526.76億元、4116.2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42.47億元、55.94億元、86.85億元。
公司的收入由智慧裝置業務集團和資料中心業務集團組成。
報告期內,公司智慧裝置業務集團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分別貢獻了3019.68億元、3144.29億元、3687.18億元收入,佔收入比例分別為88.2%、89.16%、89.58%;資料中心業務集團的收入佔收入比例分別為11.8%、10.84%、10.42%。
公開資料顯示,聯想集團的個人電腦業務在2019年與2020年產品全球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移動裝置業務中,公司2020年在拉美地區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二;資料中心業務方面,在2020年11月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聯想集團的超級計算機入圍182臺,佔比達36.4%,在全球高效能計算機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選擇迴歸A股,除了融資之外,估值或也系聯想的考量因素之一。
IDC統計資料顯示,在2020年全球PC廠商排名上,聯想以7266.9萬臺的出貨量、全球24%的市佔率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則是惠普(市佔率為22.4%)。在收入上,以2020年財年的資料來看,惠普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807.95億元,聯想較其高出略高出8.09%;不過,從最新市值上看,惠普的總市值(314.75億美元)則是聯想的兩倍多(總市值按照9月30日港元對美元的匯率換算得出)。
在全球流動性釋放的大背景下,聯想港股估值大幅攀升,此時籌備融資是以股本稀釋最小化、融資最大化的有利視窗期;此外,A股上市更容易提升品牌識別度,未來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基調,提前佈局搶佔國內巨大消費市場”,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END
記者 楊紫薇
版式 褚念穎
編輯 王瑩
1
2
3
4
IPO日報
IPO日報是《國際金融報》旗下新媒體,對平臺刊載內容享有著作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按下“分享”,給我一點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