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治理 拓展業務 再保險公司“補血”解渴忙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作為“保險的保險”,“舶來品”再保險公司在國內的“補血”擴容路一直備受行業關注。12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近日瑞再企商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再企商保險”)將增資1億元用於支援公司業務拓展;梳理發現,年內還有3家再保險公司推進增資或擴股,其目的主要在於補充資本拓展業務、最佳化治理結構等等。業內人士認為,再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今年其發展潛力受疫情等因素激發,補血擴容正當其時。
根據公告,瑞再企商保險擬增資1億元用於支援公司業務擴充套件,增資完成後瑞再企商保險註冊資本變為6.69億元,唯一股東仍為Swiss Re International SE。
實際上,瑞再企商保險的增資並非年內再保險公司“補血”孤例。在此之前,太平再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再保險”)增資擴股引入戰略股東、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德國漢諾威再保險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也增資擴股。
其中,針對太平再保險引入持股25%的戰略投資者,比利時富傑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一事,中國太平相關負責人曾回覆北京商報記者稱,這是要透過增資來支援再保險業務板塊做強做優做大。
“一是可以透過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推動公司深化體制機制變革,最佳化公司治理結構,使公司經營更加市場化,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業績;二是再保險業務資本消耗大,本次融資可有效補充資本,為公司的長期向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三是透過戰略合作和業務協同,戰略投資者有望對太平再的業務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
有業內人士認為,橫向比較再保險公司與直保公司在增資擴股發債方面的頻次,再保險公司遠不及後者活躍,這一方面由於再保險機構數量遠少於直保公司,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再保險市場近年在國內發展平平。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再保險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到來提升居民保險意識等,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再保險領域的發展活力,再保險的補血擴容正當其時。
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再保險保費收入增長率為29.36%,遠超整體保險市場保費收入6.88%的增長率。據此,有人認為保費收入的高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再保險在國內市場發展狀況良好。
對此現象,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分析稱,再保險業務的高速發展背後有兩個推動因素:“首先是健康險領域的高速發展,健康險領域的很多直保公司需要再保的支援,因為該領域很多產品是直保公司與再保險公司共同開發的,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又非常高,所以對再保需求普遍旺盛;其次是財險領域的非車險業務高速增長,非車的險種面臨著比較大的承保能力的要求,所以分保的需求比車險要大很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則分析稱,這部分源於年內直保公司更多開展了資本消耗多的業務,新冠疫情流行提高了直保公司的風險審慎度。
“因為全球再保承保能力、直保公司風險偏好和業績狀況、大額風險專案等因素的不規則變動,再保保費規模比直保保費規模更不穩定。中國過去十年看,再保保費規模年增長率的標準差是均值的兩倍多,而直保保費規模年增長率的標準差小於均值。”對此,王向楠如是解釋。
而對於再保險市場的未來發展,王向楠認為,隨著中國保險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保險業加大對重大災害事故損失、長壽風險、健康風險等的承擔,以及再保公司的技術積累和傳導能力繼續提升,再保業務的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