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中,投資醫藥or醫療的股民、基民們,普遍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去年春節前,在那波“基金熱”中,跟白酒、新能源一起勇攀高峰。
春節後,市場調整,跟大家一起捱打,回吐利潤,甚至虧損。
3月,開啟了第二波上漲,一直漲到7月份,彷彿一切都回來了。
但下半年,眼看著別人家的新能源一波一波地創出新高,曾經共患難的消費也有回暖跡象,但醫藥,卻一路下坡、跌跌不休。
經過三個月橫盤,開年後再次重挫下跌,這周,終於有點像樣的反彈了。
今天(2月25日),在CRO板塊的帶領下,醫藥板塊走強,醫藥基金也是猛回血。備受基民關注的“一姐”葛蘭的中歐醫藥健康基金估算淨值也是大漲近四個點。
反彈能否持續?醫藥見底了嗎?
導致醫藥股這次大幅回撤,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推動的帶量集中採購所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
所謂集採,指的是國家或地方組織透過招投標的形式,對仿製藥、器械、醫療服務進行集中採購,能夠很大程度上擠掉原先價格中的水分。
作為普通消費者,對於集採當然是舉雙手贊成,對於民生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對於醫藥企業來說,集採實在是太可怕了,集採擠掉的水分,全都是過去的利潤空間。
醫藥股何時迎來反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集採為首的政策何時出盡。而截至目前,國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已經開展六批,總共採購了234種藥品。國內醫藥行業的集採之路還遠遠沒有結束。
雖然政策仍有不確定性,但是從醫藥的估值來看,當前已經回落到合理位置。
從中證醫藥指數可以看到,這麼多年來指數沿著45度斜率展開漂亮的螺旋式上升,期間共發生了4次大的上漲和4次大的回撥。
截至2022年2月24日,統計相對於4次上漲的回撥幅度,可以看到前3次的調整幅度基本落在了62%到70%的區間,而目前第四次的調整幅度已超過60%。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2月24日,中證醫藥衛生指數的市盈率TTM為32.88,處於近10年曆史較低水平。而且,醫藥板塊兼具科技創新、消費升級、高階製造等多重屬性,具有市場空間大、成長速度快、進入壁壘高等特點。基於對醫藥板塊長坡厚雪的信心,基於當前中證醫藥指數的調整幅度和估值水平,應該可以對醫藥板塊更有信心些。
國盛證券近日研報也表示,醫藥已經進入中長期的佈局區間,中短期仍然是自下而上,更重“業績估值籌碼”三因素。醫藥調整到現在,“雙高問題”得到了一定消化,雖然有很多資產短期估值難言極度便宜且短期擔憂難以證偽,但從中長期來看已經進入到了配置區間。
華安證券也認為,考慮到的醫藥行業的背景,一方面,今年集採政策持續推進落地(耗材集採、國採、聯盟採等)帶來的不確定性,另外,短期醫藥行業板塊暫沒看到明確的利好政策/變化,短期無上漲動力。但風物長宜放眼量,很多醫藥公司的估值都已經到了非常合理的區間。
基金如何操作?
面對醫藥基金半年時間動輒20-30%的巨大回撤,很少有人能做到心靜如水。
眼瞅著這兩天,回血了不少,基金要如何操作呢?
這主要和你的配置倉位、投資週期和風險偏好相關,大概分為幾種情況:
1、如果你重倉了醫藥基金,尤其是像葛蘭這類倉位激進、規模巨大的產品,可以趁這段回血時間,選擇贖回部分倉位。重倉品種的較大回撤,往往會極大影響我們的投資心態,而只有舒服的配置倉位,你才能投資長久;
2、醫藥板塊分化加劇,一些高估值、產品市場飽和度較高的醫藥股短期估計難有更多的價值空間,且當下醫藥行業仍存不確定性,很難判斷板塊是否已經見底。如果你對主動型醫藥基金經理沒有深入研究,或者對其產品沒有持有信心,不妨尋找一些醫藥指數基金進行長期定投;
3、賽道投資或者叫行業投資,是把雙刃劍,相較均衡配置型的基金,行業主題基金的波動更為劇烈,當行業出現趨勢性調整時很難獨善其身。當然,從長期來看,投資一個持續成長的高景氣行業,這類基金也能充分享受到上漲紅利。一定要對行業主題基金的優劣勢有清醒的認知。
(文章整理自華安證券、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