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首日破發的癥結在哪裡?

  截至12月16日,今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有13只,其中10月份有9只(東方財富資料)。而此前從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之後到去年,新股上市首日沒有出現過破發。

  雖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是市場行為,但這卻也是一種沒有贏家的現象。就此,詢價物件首先需要檢討自己的報價行為。

  詢價物件都是頗具實力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對新股的報價體現著其專業水準。如果一家機構不能實事求是地給予新股合理報價,其在投資者、擬上市企業心中的地位自然會打折扣。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更是實錘砸向證券公司。投資者對券商的依賴從未降低,從投資開戶到對趨勢、標的的把握,券商的意見往往是投資者重要的投資依據。如果券商做出非理性詢價,是對證券業發展最大的傷害,是所有市場參與者都不願意看到的。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註冊制,是擺在所有詢價物件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此外,首發企業要堅持專案融資原則,募資並非越多越好。企業上市,一般都會有明確的募投專案,所需資金也有明確預算。為了確保募投專案順利開展,首發新股一般都會有一定規模的超募。但A股市場新股超募的比例和幅度卻令人咋舌。比如,最近發行的一新股,包括募投專案所需資金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所需,共計擬融資不到5.6億元,但詢價機構的報價,則讓其募資規模接近了56億元。

  姑且不去討論這家新股上市首日會有怎樣的表現,僅是巨大的超募比例和規模,就讓市場感到震驚。於是,部分網上投資者選擇棄購,棄購金額合計超過了3.6億元。

  該怎樣解決超募的問題呢?就讓註冊制下的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來處置吧。

  如今,新股不敗漸成傳說,投資者也要精準打新。而在註冊制下的市場參與各方中,投資者亦是成長最快的群體之一。他們率先感受到了註冊制帶給市場的變化,對某些不合理現象選擇“用腳投票”。

  然而,大多數的投資者仍具有很強的從眾心理。為適應註冊制帶給市場的新變化,投資者可選擇提升研判能力或選擇基金等專業理財產品。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佈置的2022年重點工作之一。如何在註冊制下讓新股定價更真實、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是詢價物件、上市公司、投資者以及其他市場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6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股首日破發的癥結在哪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