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養老金儲備日益重要,不僅是應對人口老齡化,還關乎加大直接融資比重、發展資本市場、助力經濟升級轉型。
在12月19日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屆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釋出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上,多位參會人士提出上述觀點,並就如何夯實社會養老儲備、如何發揮金融優勢助力商業養老等展開闡述。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長江養老保險董事長蘇罡等參與此次研討會。
對其發言建議,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如下。
周小川:養老金與資本市場明顯依存,需關注市場泡沫新問題
在釋出式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發表近18分鐘的影片講話,就養老金和資本市場的相互關係,提出幾點看法。
1、養老金和資本市場有明顯依存性
第一,養老金體制對資本市場顯然是有明顯的依存性關係。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隨著老齡化的發展,要想使養老金體制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必然要促進經濟增長。經濟的增長首先就需要有足夠的投資,這些投資帶來的效率能夠促進GDP的增長,這樣才能滿足人口結構的變化,也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未來養老金有周旋的空間。而且,長期投資回報能夠明顯地減少當期預籌養老金的成本。
第二,資本市場非常依靠養老金的參與,沒有養老金的參與,資本市場難能有健康的發展,難能起到有效的作用。養老金是最大的儲蓄資金來源,這些儲蓄資金需要透過合理的最佳化的配置來轉換為投資,來獲取回報,這一過程也在促進經濟發展並促進就業。對儲蓄資金配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資本市場,透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來獲取資源配置的效率。資本市場要想健康發展就離不開機構投資者,從很多新興市場的經驗,也從中國的經驗來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三,資本市場對於經濟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進公司治理的改進,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提高企業效率。為促進上市公司治理的改進,必須要依靠機構投資者,特別是依靠有長期目標的投資者,這裡對養老金的作用寄予厚望。
2、認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關係不大?有時候是不同部門有自身考慮
周小川還提到,也有人有不同觀點,認為養老金的發展跟資本市場關係不大。他分析,此類觀點出現主要有兩大方面原因。
一種情況是,認為養老金髮展跟資本市場可以不那麼相關,基於如下假定——人口結構是一種非常平滑穩定的結構,不存在特別的老齡化,也不存在平均壽命的特別地延長。在這種情況下,現收現付制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主要依靠現收現付制,就會覺得養老金制度跟資本市場沒有什麼必要的聯絡。
但是,他表示,上述假定並不成立。國際經驗研究已經清晰地指出,必須考慮三支柱形式,同時要更多地從福利機制轉向為供款機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財務可持續性。他還強調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必須考慮社會激勵機制。這個激勵機制不僅是指能夠預籌資金、為養老金供款的機制,同時它更是勞動生產率的激勵機制,使企業如何更好地發揮勞動者作用,給勞動者以激勵,能夠獲得好的效率和支援經濟增長的機制。
還有一種情況,周小川提到,有時候認為養老金體制和資本市場關係不大的,實際上來自部門分工和部門自身的考慮。畢竟社會經濟的複雜性,各個部門都有其自身的職責,主管養老金體制的部門並沒有特別的義務去考慮支援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沒有特別的義務去考慮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對企業勞動者的激勵機制。當然,他們和財政部門還是必須要考慮財務可持續性,因為財務可持續性大家都需要關心,但是這種局面有可能造成部門之間對這種依存性認識不充分,至少從責任上來講沒能充分強調相互依存性。
3、新挑戰:資本市場泡沫、長期養老金與短期決策的矛盾
周小川最後說,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關係,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一個方面是,儘管從歷史資料看養老金參與資本市場能獲得很大收益,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最近新冠疫情的情況下,主要股票市場的股指有可能脫離經濟的基本面而走高,這很大程度上與數量寬鬆型的宏觀政策有關係。而如果資本市場出現比較明顯的泡沫,未來投資股票的收益率很低,需要調整我們對於養老金在資本市場投資所獲取回報的預期。
從對Lifetime Financial Security(終身金融保障)的貢獻度來看,周小川說,他本人前段參加30人小組的討論瞭解到,他們已經把期望值調低了。原因並不是因為資本市場和養老金體制之間相互關係的改變,而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和疫情情況下估值偏高的問題。
再有一個問題是,全球所存在的民粹主義威脅問題。很多國家的政治領導人是有任期的,因此他們關心當期的業績,而養老金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超過了領導人在任期範圍內所能做的努力。有可能導致所謂的民粹主義傾向,就是給民眾、選民以及時可見的短期利益,而忽視經濟增長的長期性,忽視可持續性發展,忽視生產力和對生產力的激勵機制。
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疫情情況下,各國財政赤字都有明顯增加,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明顯增加。過去歐盟的紀律是財政赤字不超過GDP的3%,累計公共債務不超過GDP的60%,但是現在這些數字已經大幅超過了。對政治領導人的挑戰在於,他們在任期範圍內很難改變赤字特別是債務與GDP佔比規模,既然難以做出改善,很可能採取的政策就是聽之任之。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對長期的社會經濟問題做出非常有效的決策,而且可能使養老金體制的財務可持續性以及投資回報方面出現一些不理想的狀況。
因此,周小川認為,除了研究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二者之間正面積極的關係以外,也要關注到當前所面臨的新的困難和挑戰,對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相互關係,做出全面的有效的分析,從而為我們的體制改革、為我們的未來做出更大的貢獻。
戴相龍:可拿出一定比例土地出讓金用於社保支出
“中國有能力保持養老金收支的長期地、持續地平衡。”戴相龍表示,我國三個支柱養老金存在收支缺口和隱性債務,但我國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應多渠道採取資金,擴大社會保障力度。2000年成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候養老金收支援的調劑和補充,所以它的性質決定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就是養老儲備基金。養老儲備基金是我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力量、基石,一定要把它做牢。
第一,要依法堅持國有資本劃撥社會保障體系。國有企業包括銀行資本金10%劃到社會保障資金的辦法如果真正執行,社保基金規模將會增加3-5萬億。而且社會國有企業的資本金補過來以後並不浪費,沒有提高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所以劃撥國有資產作為社會保障資金必須堅定不移,而且要從行政法規變成法律,長期地執行下去。
第二,要增加中央財政的投入。社會保障基金長期儲備基金主要靠國家支援,當期的財政投入相對較少,應該適當增加。但當期的財政平衡存在壓力,靠當期的財政拿錢不現實。可以將每年超過了財政預算收入的部分費用拿出,做社會保障資金。
建議要以明確的制度和指導意見鼓勵養老基金優先參與投資專案資質好、回報穩的國家重大專案、重點企業,早日推動養老金在資本市場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可以拿出一定比例土地出讓金用於社會保障支出。大中城市,特別是中等城市還在擴大建設,國有土地是國家的,出讓金一部分劃作社會保障資金、養老儲備資金是合理的。
第四,可以將行政法院罰款用於社會保障支出。建議設立一個行政司法罰沒款專戶,所有的罰沒款進入到該專戶,到一定時期全部或者一部分劃入到養老儲備基金。
第五,可以考慮拿出一定比例的中央財政收入存款資金委託養老基金投資。中央財政的收入是先收後支,所以有大量的資金留存在中央銀行。拿出一定比例委託養老基金投資,比如按8%的回報,本錢還回到財政,因為不是財政支出所以不涉及到赤字。最終投資回報收益,積累下來不是小數。
戴相龍表示,採取這五點措施後,會把社會保障資金做大到十萬億、二十萬億的規模甚至更多。“這是集中我國的國家資源,集中我國各種財力把它補充上去,我想全國人民都會贊同的。”
肖遠企:居民手中缺乏養老用途和養老功能的長錢
對於如何發揮金融優勢來發展商業養老,肖遠企認為,發展商業養老金融,必須要有創新的理念、機構、產品、機制以及風險準備金。
要有創新的理念。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這是成熟投資文化的重要體現。我國商業養老金融之所以發展緩慢,關鍵原因就是缺乏與養老金融屬性相契合的投資理念。
要有創新的機構。目前有一些名字上冠以“養老”二字的金融產品、投資產品比較多,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不具備養老的特徵,都是一些短期的投資工具。
要有創新的產品。要明確養老金融本身的規則、統一產品的標準,體現資金的安全性、投資長期性和領取約束性等特徵。在交費方式、領取條件、資金管理、產品銷售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估與設計,在此基礎上,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開發和推出特定養老金融產品。
要有創新的機制。首先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不能夠過多地追求短期利潤。其次要建立與養老金融發展相適應的專業人才隊伍。再次就是完善風險緩釋安排機制。
要積累風險準備金,設立平滑基金。同時要建立破產隔離安排,特別是投資機構和託管機構都要建立破產隔離的機制。
鄭秉文:以前養老靠人口紅利,現在要靠資本紅利夯實養老儲備
作為本次報告的主釋出方,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開場致辭時介紹,今年《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選擇“養老基金和資本市場”作為主題,有一定背景。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當中,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支柱這麼細的詞,還真沒有過。”鄭秉文說,回溯這一年政策目的,表明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與發展養老的多支柱是一回事,這一年黨中央的政策脈絡和制定是一以貫之的。
為什麼現在提出“夯實養老儲備”這個問題?以前不行嗎?以後不行嗎?鄭秉文表示,過去40年,生物收益率是14%,預計從“十四五”開始逐漸下滑,“十五五”時期繼續下滑,在2035年前後降到平均4%左右。從14%降到了4%,這就是生物收益率過去和未來的情況。
“艾倫定理告訴我們,當一個經濟體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加上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二者之和(生物收益率)要是大於利率的話,應該用現收現付。所以在15年之前我提出來個人賬戶是做不實的,應該是空賬比較划算,所以主張NDC(名義賬戶制,名義繳費確定型賬戶制度),因為是這樣一個經濟環境。”鄭秉文說,但是,未來的預測告訴我們,情況發生了變化。
他結合GDP預測情況分析,未來,我國經濟總量將從今年的100萬億,增加到2055年的340萬億左右,但GDP增速將會逐年下降,從2016年的6%、7%左右逐年下降,到2035年前後估計是4%左右。這個時候,社平工資增長率應該是6%左右,此後繼續下降,到了2%將進入穩態,這個時候追求的就應該是養老儲備了。
“講這麼多,核心一句話就是:以往賬戶做不實是有原因的,將來我們追求社會財富儲備,大量發展養老資產儲備也是應該的,因為外部經濟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鄭秉文說,要尊重客觀規律,當我們有人口紅利的時候,養老要利用人口紅利;當老齡化了,應該運用資本紅利,我們應該順勢而為。目前,我國的養老儲備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太大,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佔家庭財富淨值的僅0.2%,英國為43%,美國24%。
蘇罡:建議鼓勵養老金優先參與資質好、回報穩的國家重大專案
長江養老保險董事長蘇罡在致辭中,對養老金與資本市場提出三大方面建議。
第一,建議最佳化頂層設計,加快充實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養老需求相匹配的養老財富儲備。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00萬億,制度性養老儲備大概為12萬億,佔比剛剛好超過10%。這和OECD國家養老財富儲備佔GDP比重平均達到80%,以及美國佔比達150%的情況相比,我國的養老儲備充足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第二,打通資金通路,引導養老基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建設。養老基金是長期的資本金,資本市場是長期市場,兩者天然屬性是高度匹配的,決定了必須相互依存、有機互動。
建議要以明確的制度和指導意見鼓勵養老基金優先參與投資專案資質好、回報穩的國家重大專案、重點企業,早日推動養老金在資本市場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完善制度框架,以更加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為養老基金的長期管理保駕護航。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成形,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與定位,下一個30年呼喚更加健全、更加開放的資本市場。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