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機構投資者評論(ID:IIR_DeepView),作者:林奕谷,原文標題:《「雙碳」目標下的好投資,從「ABC」開始 | IIR》,頭圖來自:《華爾街之狼》劇照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雙碳”目標再次作為熱點話題受到關注。會中提到,經濟的綠色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先立後破”,不能一蹴而就。而正如有兩會代表提到的,金融工具對於逐步落實“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無論是正在思考如何把握這巨大的綠色經濟機遇,還是更關注如何有效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的投資人,都面臨同一個難題:怎樣循序漸進地試水這類和“影響力”(“impact”,即社會和環境效益)直接相關的投資?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如何“立”才能“破”局?
資產類別(asset class)透過以預期財務收益和風險等特性為基礎的劃分,幫助投資人根據自身需求做出匹配的投資決策,極大地提升了金融市場的效率。那麼,針對投資行為所產生的環境和社會效益,是否有類似的劃分方式和對應的投資策略,能夠幫助投資人各取所需,做出同時符合自身財務和影響力訴求的“好”投資呢?
影響力類別
2016年,美國影響力投資諮詢公司Tideline聯手杜克大學教授凱西·克拉克,在與摩根大通、貝萊德、摩根士丹利和蘇黎世保險公司等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深入探討後, 提出了“影響力類別”(impact class)這一理念。隨後成立的非盈利平臺“影響力管理專案”(IMP)接手這一議題的研究,並明確了決定影響力類別劃分的兩個因素:一是投資標的物本身的影響力特性(也可理解為影響力目標),二是投資人如何作用於這項投資。
IMP基於與全球超過2000位投資人的共同探討,將各類投資的影響力特性分為A、B、C三類:
“A”類投資的影響力特性是“不作惡”(Act to avoid harm);“B”類是“造福利益相關者”(Benefit stakeholder);“C”類是“助力解決方案”(Contribute to solutions)。這三類投資對應的影響力程度層層遞進,相應的影響力動機和預期效益如下圖所示:
投資人可以選擇採取如下四種策略中的任意一種或結合多種策略作用於以上三類投資:
1. 表明某項影響力很重要:透過不投資或更傾向於投資某些標的,使得某些社會和環境問題對資產的定價產生影響。這一策略相對於其他策略而言,對於推動社會和環境效益提升的作用最小。
2. 積極參與:投資人運用自身專業技能和資源網路,透過與被投企業積極溝通或建立行業標準等方式,主動幫助提升被投企業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力。
3. 開發全新的或未被有效開發的市場:主動透過某些流動性較差、風險較高的投資以開發全新的或被忽視的市場機會。
4. 提供靈活的催化資金:投資人願意接受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財務收益以換取創造重要的影響力。
綜合以上影響力特性(ABC分類)和投資人貢獻這兩種緯度,理論上可以得出以下18種組合。而因為其中五種組合不太會發生,所以將目前市場上投資的影響力類別歸為如下從A1到C6共13種:
雖然這套影響力類別並沒有詳細體現影響力和對應的財務收益的關係,但是C5和C6類這兩類投資,明確要求投資人接受低於市場回報的財務收益預期,以換取實現更大的影響力效益,提升全民福祉。這兩類投資對資本的靈活性有較高的要求,實踐者往往是包括基金會、高淨值個人、發展金融機構(如亞投行、世界銀行等)等注重創造長期價值的耐心資本。
如何評估?
劃分影響力類別的前提是對影響力進行有效地衡量。目前國際上有上百種由不同行業組織或投資機構研發的衡量工具。全球影響力投資網路(GIIN)2020年的調查報告選出了十餘種使用最廣泛的衡量工具和框架。憑藉適用性等優勢,IMP推出的“影響力五大緯度”(five dimensions of impact,後簡稱“五大維度”)衡量框架正在被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影響力投資者使用。
如下圖所示,這套框架透過引導投資人關注其投資在誰(Who)、什麼(What)、多大(How Much)、風險(Risk)、貢獻(Contribution)這五大方面的體現來幫助投資人定位自身的影響力類別。同時,透過關注如下“五大緯度”中的細分資料種類,投資人能夠進一步瞭解投資所產生的影響力類別。
使用“五大維度”框架,投資人便可對自身的投資影響力進行ABC分類,並相應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如下圖所示:
誰在使用?
ABC 分類法如今已獲得不少投資機構和第三方平臺的認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也推薦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投資人使用ABC分類法,並將該套框架融入UNDP開發的“SDG影響力標準體系”中。這套體系將被聯合國作為基準,用來評判真正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行為。不少投資機構已在實踐中結合SDG目標和“五大緯度”框架。
淡馬錫旗下私募基金ABC World Asia就是其中一家。該機構的投資主題聚焦在氣候問題、醫療保健、可持續農業和宜居城市等,旨在推動將中國和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中最為重大的社會和環境挑戰轉換為長期增長的動力。
該機構在2020年影響力報告中表示,“五大緯度”的框架被其用於對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中的投資,並幫助他們捕捉核心影響力元素,以此設計盡調過程中需要提出的問題,識別需要關注的資料。
他們通常與被投企業一起設立影響力目標和衡量指標,透過評估和量化來了解這項投資每一個緯度的表現如何綜合作用於整體的影響力,並儘可能地選取和公司的核心業務相關的指標,比如客戶型別和數量、產量提升程度等運營資料,由此來保證影響力的增長是和被投公司的財務回報增長正相關。下圖顯示了該基金如何透過選取細分緯度的資料組等方式,在專案篩選和盡調過程中衡量投資的影響力。
舉例來說,該基金投資了印度一家為小農戶提供Saas服務的技術平臺Cropin。在定義這項投資的“什麼”(what)時,基金重點關注該公司的服務對於客戶的重要程度。根據世界銀行針對印度小農戶的調查報告以及Cropin與第三方合作的研究報告,基金瞭解到Cropin的服務對於提升小農戶的收入和農作物產量方面有明顯幫助,符合基金投資的影響力要求。
而在投資越南的連鎖牙科醫院Kim Dental時,基金將“誰”(who)定義為那些未被有效解決口腔問題的人群,並在盡調中瞭解到Kim Dental透過低價套餐等服務產品吸引了不少第一次接受口腔服務的客戶,由此判定該公司關注了未獲得充分服務的群體,符合基金投資的影響力要求。
除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不同資產類別的機構投資人同樣可以使用ABC分類和“五大緯度”框架。在管資產高達2200億歐元的荷蘭大型養老基金PGGM透過使用這套“組合拳”將影響力納入其投資決策的核心:以被投標的的影響力為基本依據,設計其投資組合。
該機構2018年釋出的報告顯示,其投資組合中近80%的投資的影響力目標是A類的“不作惡”,其2.1%的資產則更主動地投向在氣候變化與汙染、食品安全、醫療保健和水資源主題中那些“有助於解決方案"的C類投資。該報告也指出,其投資組合中當時有約12%的投資有“作惡”的可能。
PGGM最開始主要是透過“負面篩選”策略等A類目標的投資來排除可能危害人和地球環境的投資。發展至今,該機構進階到更主動的方式,利用其專有的碳排放指數將碳效率最低的公司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並透過與被投公司高層積極溝通、主動投資解決方案等結合ABC三種影響力類別的投資策略來擴大其投資組合整體的正面影響力。
雖然投資醫療領域,PGGM並不認為任何醫療機構都是它的標的,因為大部分醫療機構僅僅滿足於“什麼”這一項標準。而PPGM也關注被投公司的服務是否能夠對那些未獲得充分服務的人群(誰)的健康產生重大積極影響(多大),並因此提高全人類福祉(貢獻)。例如,在投資製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時,PGGM透過運用“五大緯度”進行如下分析後決定對其投資,並將這項投資歸為“C”類:
都選C?
目前國內關注“影響力”的投資,即所謂的E(環境)、S(社會)和G(公司治理)投資大都落在A類,比如不投資菸酒、軍火或高汙染企業。這一部分投資的目的更多是風控,其是否產生真正的社會價值存在爭議。例如,有投資人出於環境因素考慮從石油企業撤資,而他們拋售的該企業股票還是會由其他投資人接盤。相比而言,如果他們能以股東身份積極地影響公司治理,敦促該石油企業提升能源效率,開發清潔能源,比A類的“不投”,能直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去年由“雙碳”目標帶火的綠色主題投資、因疫情引發更多關注的醫療主題投資以及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可持續農業投資等涉及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投資,大都落在B或C類。這類投資所產生的財務效益往往與其影響力呈正相關:公司產生越大規模的影響力,投資人則能收穫更大的財務回報。
“影響力”分類的過程並不是道德評判,也不是評級或排名,並不要求所有投資人一上來“都選C”。正如沒有人會比較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哪一類更好,影響力類別的“A1”類投資也未必遜色與“B2”。但是同一個影響力類別裡可以比較出“優等生”,即這項投資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影響力效益,投資人可基於此表現動態調整持有的投資。
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應試模式”是為了應對監管或出於品牌訴求,在各種徵詢問卷表上“打勾”。而影響力類別和對應的工具能讓投資人在面對“是否應該關注投資產生的影響力”這個問題時,不再只能單選“是”或“否”,而是可多選的“選A還是BC或是ABC”。
隨著全社會對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視,綠色經濟轉型這場考試最終的贏家將是那些能透過影響力緯度識別投資風險和機會,並真正創造符合社會需求的長期價值的複合型投資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機構投資者評論(ID:IIR_DeepView),作者:林奕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