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婷曹學平深圳報道
近日,深圳開立生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33.SZ,以下簡稱“開立醫療”)披露2020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2億元,同比減少9.8%;淨利潤2686.31萬元,同比減少57.72%;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110.13%至-372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以來,開立醫療的營收增速大幅減少,直至2020上半年出現負增長,而公司核心業務彩超的收入及毛利率亦呈現下滑趨勢。
11月5日,開立醫療董秘李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院門診量大幅下降,醫院執行體系內部相應的採購動作和商務洽談亦都停止,導致與疫情非直接相關的產品收入受到負面影響。此外,公司依然維持研發、市場方面的投入,兩種原因作用下使得公司利潤下滑幅度較大。而2019年遭遇國內醫療改革特別是對民營醫院端,間接影響了醫院裝置的自主採購,公司在此大背景下收入亦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開立醫療近期仍擬募資12億元用於發展彩超、內窺鏡等業務,加上此前擬使用6億元自籌及自有資金建設武漢高階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以下簡稱“武漢基地專案”),開立醫療這一系列操作可謂“大手筆”,而公司2019年的營收也才12.54億元。
不過,李浩告訴記者,若此次定增未能順利完成,開立醫療將透過銀行貸款解決專案所需的資金。
彩超營收下滑
開立醫療主營業務為醫療診斷及治療裝置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醫用超聲診斷裝置(主要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裝置與B型超聲診斷裝置)、醫用電子內窺鏡裝置及耗材、血液分析儀等。其中,彩超是開立醫療最核心的收入及利潤來源。
只不過,自2019年以來,彩超業務收入出現持續下滑,但公司並未披露具體原因。財報顯示,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彩超業務的收入分別同比減少9.86%、17.76%。
近年來,開立醫療佈局高階彩超領域,先後推出S50、S60、P60系列。
但從毛利率表現來看,彩超業務毛利率已從2018年的71.22%下滑至2020年上半年的62.86%,而其收入佔比也從2018年的80%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67%。
對此,李浩對記者表示,彩超務毛利率下滑本質是來自國內的收入下降,整體毛利率也被拉低。不過,李浩稱,預計過了今年,彩超業務的收入和毛利率會逐漸恢復,原因是國內大背景的回暖以及公司產品也在往高階迭代。
事實上,彩超業務的乏力表現已對開立醫療總體收入情況造成影響。開立醫療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國內超聲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因此公司收入端增長較慢,增幅僅為2.2%。
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0.72%,雖內鏡裝置業務(剔除耗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2.34%,但因規模較小尚無法彌補超聲業務的缺口。同時,受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季度國內商務活動、二季度起國際商務活動均受到限制,給公司業務的推廣帶來諸多不便。
此外,費用端的剛性支出蠶食了開立醫療的利潤。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同比增加15.51%至4.07億元,管理費用同比增加20.48%至7345萬元,均高於2%的收入增幅;2020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費用同比增加12.57%至3646萬元。
李浩表示,疫情期間,開立醫療的應對措施主要是控制費用,講求費用使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修煉“內功”,包括加強研發效率和內部營運效率。
標的業績未達預期
開立醫療也意識到產品結構單一對公司發展帶來的風險,為此,其自2012年起,開始投入醫用電子內窺鏡的生產研發。2017年及2018年,公司的內鏡收入已佔總營收約10%。
2018年8月,開立醫療釋出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3.88億元受讓南平軒盛、南靖軒盛持有的上海威爾遜光電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爾遜”)、上海和一醫療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一醫療”)100%股權。
資料顯示,威爾遜成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研發、生產、銷售軟性內窺鏡下治療器具,包括活檢鉗、異物鉗、細胞刷、網籃、圈套器、三腔管等,運用於上下消化道及呼吸道的診療;和一醫療為其同一控制人下的銷售公司。兩者經營的產品屬於內鏡耗材領域。
交易對手對威爾遜及和一醫療給出的業績承諾是:兩家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
淨利潤金額分別不低於2450萬元、2940萬元、3529萬元。
年報顯示,威爾遜、和一醫療2018年完成的淨利潤為2508萬元,達到承諾數,完成本年預測盈利102.34%;威爾遜、和一醫療2019年度淨利潤為2476萬元,未達到業績承諾數2940萬元,因此對其計提2007萬元商譽減值準備。
2020年上半年,開立醫療再度指出,威爾遜上半年業務收入下滑比例較大,公司預計威爾遜
2020年存在無法完成業績承諾的風險,進而影響公司商譽減值。財報顯示,威爾遜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087萬元,同比下降45.49%;淨利潤393萬元,同比下降65.81%,僅完成全年淨利潤承諾額的11.14%。
開立醫療對此表示,“短期內威爾遜業績的下滑不改變內鏡耗材行業長期向好的趨勢,公司將繼續保持在內鏡耗材領域的投入,加大研發力度,匯入高階耗材
產品進入威爾遜平臺,為威爾遜未來業績的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李浩對記者透露,在今年對賭完成後,開立醫療會藉助公司產品的營銷渠道與團隊,對威爾遜在國際國內的銷售渠道進行重新整合,使其在後續幾年內能夠實現銷售的快速增長,“所以對於公司來說,從產業及戰略的角度而言,威爾遜的價值還在,並不會因為它收入與利潤的短期波動而發生變化。”
內鏡產能加碼
針對彩超及內鏡業務,開立醫療近期公告擬發行定增募資12億元用於四個專案,分別是彩超和內窺鏡產品研發專案、總部基地建設專案、松山湖開立醫療器械產研專案(以下簡稱“松山湖專案”)、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為松山湖專案,該專案擬投入5.05億元,將打造一個內窺鏡產業基地,包括軟性內窺鏡、硬性內窺鏡、超聲內鏡、鏡下治療器具等,全部工程建設週期為42個月。定增預案披露,預測期內,松山湖專案達產後年均銷售收入將達9.02億元,淨利潤1.36億元,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記者注意到,開立醫療前次募投專案——位於深圳光明區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建設專案”(以下簡稱“光明產業基地專案”)截至目前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公司將其延期一年半,原因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受到周邊環境、施工單位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預計專案建設時間超出原計劃”。
李浩告訴記者,對於“光明產業基地專案”後續資金的投入為公司自有資金,而其進度不達預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彼時當地政府沒有較好地完成專案的土地使用權整理工作,導致交付給公司的不是一塊“熟地”,從而拖延了2~3年時間。
此外,在發起此次定增之前,開立醫療還公告稱,公司擬投資建設“武漢基地專案”,總額不超過6億元,基地主要建設內容為開立華中區醫療器械高階研發基地、微導管超聲和超聲內窺鏡等高階醫療器械產品生產線、內窺鏡全球維修服務中心及其相應配套設施。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技術及產能或許不是開立醫療面臨的主要難題。李浩對記者表示,營銷及渠道是公司相對較弱的環節,這也是公司後期需不斷加強的方面。
而對於最近兩次“大手筆”的投入,開立醫療是否顯得有些著急?李浩對此認為,醫療器械生產場地的建設和規劃一定需要提前考量,主要是因為涉及註冊證和生產經營許可證等報批報建手續,以及專利轉移等問題,所以一定要提前進行規劃。“我們將來的規劃是將不同的產品線放在不同的地方進行相應的生產與擴產,因此建設了光明、松山湖和武漢專案,而這幾個專案建設大部分是3年~5年期,所以費用也全是攤在3年~5年期當中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彩超和內鏡,開立醫療也在體外診斷領域深耕多年,但在這兩次投資建設中,未見體外診斷專案的身影。
對此,李浩告訴記者,“對於開立醫療而言,公司此前在體外診斷領域佈局了6年~7年時間,但整體感覺不太成功,所以我們想的是未來不會在這一領域再做過多投入,只是維持其原有產品和原有售後服務。”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