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全媒+|【國常會速覽】今年新增減稅將超5500億元 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財經


  新華網北京4月1日電 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圍繞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後勁,推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新舉措;部署推進減稅降費,落實和最佳化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減稅政策。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援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先進製造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該政策加上已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超過5500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為此,最佳化和落實減稅政策,成為今年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在財政支出總規模比去年增加的基礎之上,今年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援力度,也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投向。

  明確三大優惠政策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在調整一些階段性政策的同時,不搞“急轉彎”,採取對沖措施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元氣,鞏固經濟恢復基礎。

  會議關於減稅降費的部署安排,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加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並將個體工商戶納入優惠政策範圍,從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底,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進一步降低實際稅負。

  二是從今年4月1日起至明年底,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由現行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

  三是從今年4月1日起,將運輸裝置、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醫藥、化學纖維等製造業企業納入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範圍,實行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

  精準幫扶三類群體

  從此次會議部署來看,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的結構性特徵明顯,將目標物件精準定位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先進製造業,勢將有助於降低這些企業的經營負擔,增強企業信心。

  以個體工商戶為例,資料顯示,到2019年底,在1.23億戶我國市場主體之中,有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其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億。積極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就有利於保住就業,穩住收入,拉動內需,從而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真正有效保障民生。

  重申“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會議強調,在落實減稅政策的同時,要有序合理壓減非稅收入,堅決防止各種名目亂收費增加企業負擔。會議要求,要多用公平普惠的政策和改革,使市場主體更大受益,提升活躍度。同時引導地方利用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合理降低政府槓桿率,防止盲目鋪新攤子,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曾分析稱,一般而言,減稅降費的政策有三種類型,即制度性減稅降費、階段性減稅降費和臨時性減稅降費。

  制度性減稅降費是長期有效的,具有可預期性。對經營主體來講,不用擔心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會突然出現調整,尤其是在稅收法定條件下,稅制的某個要素變動都需經過法律程式。

  階段性的減稅降費,也可以稱之為政策性減稅,具有一定期限,到期後是否續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此外就是一些臨時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去年的疫情衝擊前所未有,國家便出臺了一些臨時性的減稅降費政策。

  近年來,在財政擴張始終處在安全線內的前提下,我國持續較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其總體規模不斷“摸高”。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實施階段性大規模減稅降費,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有力支援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而眾所周知,今後一段時間,我國財政整體執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必須考慮好與今後年份的財政政策做好銜接。國務院常務會議重申“增強財政可持續性”,乃是為應對風險挑戰預留出政策空間。而政策重點料將放在推進結構性減稅與進一步最佳化稅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