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逐步回穩 提振全球供應鏈信心
中國海關總署14日釋出的最新進出口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4.24萬億元人民幣,雖然同比下降3.2%,但降幅較一季度明顯收窄3.3個百分點。特別是自4月份起,中國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4.3%,進口同比增長6.2%,實現了年內首次雙雙正增長。可見,上半年中國外貿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表現好於預期,總體逐步回穩,顯示中國政府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努力正在起效。
從外貿市場看,“一帶一路”市場潛力不斷得到挖掘,外貿夥伴日益多元化,對穩定中國外貿基本盤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這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東盟國家。上半年,中國和東盟進出口總值達到2.0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佔中國外貿總值14.7%。東盟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究其原因,在於東盟地區整體疫情防控形勢相對較好,且近年來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合作持續深入,產業鏈結合更加緊密,雙邊貿易得以穩步增長。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以東盟國家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正在彌補中國在歐盟和美國等傳統市場的損失。
從市場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在中國外貿穩增長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6.42萬億元,增長4.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5.1%,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在當前全球貿易低迷、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之下,民營企業進出口能夠實現逆勢增長,離不開多年來中國鼓勵自主創新、鼓勵自主智慧財產權,湧現出一批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民營企業代表,它們同其他中小型民營外貿企業共同發力,不斷為中國商品拓展出口市場。如今民營企業已經超越外資企業,成為中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特別是在面對疫情衝擊時,這些民營企業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成為中國“穩外貿”的一道堅固屏障。
從貿易構成看,上半年,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55萬億元,佔外貿總值60.1%,比去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相比加工貿易等貿易形式,一般貿易的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也更能反映企業自主發展能力。一般貿易的進出口比重提升,顯示中國的貿易方式和結構持續最佳化。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雙重壓力疊加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得以逐步回穩實屬不易,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隨著中國國內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國內市場對海外產品需求逐步恢復,促進進口逐步回升,特別是大宗商品進口量和重點農產品增幅明顯。另一方面,防疫物資、“宅經濟”產品的出口也有較快增長。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32.4%,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3.6%、46.4%,“宅經濟”消費提升帶動膝上型電腦、手機出口分別增長9.1%、0.2%。與此同時,作為新型貿易形態的跨境電商逆勢上揚,也為中國外貿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中國外貿總體逐步回穩與政策鼎力支援密不可分。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出臺外貿穩增長10條措施並制定50條具體任務清單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將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廣交會轉到線上舉辦、利用中歐班列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恢復進出口業務、新增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近期,中國政府繼續加碼相關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信保、擔保等融資支援,暢通國際貨運通道,開闢更多方便商務人員往來“快捷通道”……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為外貿企業渡過當前難關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援。根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的資料,今年1至5月,全國累計為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達6324億元。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全球市場需求趨於疲弱。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將下降13%至32%,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下降20%。這意味著,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在增多,下半年進出口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然而,逐漸好轉的進出口資料說明,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特別是隨著相關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應的持續釋放,中國有能力穩住外貿基本盤,提振全球供應鏈信心,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貢獻力量。(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