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資產戶均134萬元?任澤平報告引熱議,專家:高估了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5月27日,#中國居民戶均資產約134.4萬元#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

事情源於當日,知名經濟學任澤平領銜澤平宏觀聯合新湖財富釋出了《中國財富報告2022》(下簡稱“財富報告”),提到,總量層面,2021年中國居民財富總量達687萬億人民幣,2005-2021年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4.7%,財富增速遠超美日。戶均資產約134.4萬元,中國居民財富規模僅次於美國。

對此,不少網民大呼自己“被平均了”,也有網民打趣稱,“又贏了”。

該財富報告顯示,此次中國居民財富總量的計算包括了住房資產、通貨及存款、居民理財、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權、信託、保險準備金、黃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房產計算方面,任澤平團隊作出了說明——“以市價法測算中國不同類別的城鎮住房市值,以成本法測算中國農村住房市值,並對部分年份的住房市值進行了線性外推。”

居民資產戶均134萬元?任澤平報告引熱議,專家:高估了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居民住房資產的價值最難估算準確,各地房價差距大,而且房價其實是動態變化的,未來每年的市值難以測算,還要將住房貸款的利息支出進行貼現和扣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5月27日對時代財經稱,採用線性外推的簡單演算法會帶來更大的估算誤差。

康楷資料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還注意到,戶均採用的戶數口徑有問題,“澤平團隊的報告語焉不詳,而這恰恰是戶均核算基礎中的基礎,拋開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學理上無法評判其測算結果的科學性。”

住房資產的計算存疑

據悉,線性外推是指人們根據某個事物過去的表現,直接去推斷它未來的變化。在經濟學界早有共識,表面上看,線性外推是有道理的。但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並不適用於這個規律。

楊敬昊對時代財經分析,澤平宏觀團隊採取的是宏觀測演算法,採用了很多與其他國家的國別比較,在學理範疇屬於國別研究,但由於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經濟體,幅員遼闊,地理差異性巨大。

楊敬昊解釋道,對中國的國民財富分配及代際流動性研究,學界一個比較典型的方法是按照中國城、鄉進行分別測算和處理(可見Blandon, J. (2011))。而澤平宏觀直接採取均質性假設設(Homogeneity Assumption),這個只能說是一種假設,但適當性存疑。

“資料上,澤平宏觀劃分了10個類別的資產,從住房為代表的不動產到黃金,裡面至少包括了9個不同的子資料集,這些資料集的頻度、時間範圍、測算口徑並不完全一致。例如,保險準備金、通貨和存款資料採用的是《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2》,而信託資產則使用了2010、2020、2021三年的自然人持有規模佔比。”楊敬昊指出。

在楊敬昊看來,對此,澤平宏觀團隊不得不大量使用內插或外推來填補空襠年份,而且插值方法上直接採用了線性方法,引入了線性性假設,使宏觀測算的粗糙度進一步被放大。

“該報告的不動產測算偏重於住房,對農村地區也是如此,這就排除掉了戶數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表中重要的一項資產——土地,進一步放大引入城鄉均質性假設會導致的結果誤差。”楊敬昊總結道,城鎮住房由於採用市值測算,使得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便利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和不動產產生的增值被計入到居民不動產的價值當中,而這些基建投資的主體來源於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這使得越發達地區的不動產,越被高估。

居民資產戶均134萬元?任澤平報告引熱議,專家:高估了

圖片來源:《中國財富報告2022》

“戶均資產約134.4萬元”或被高估

至於戶數,財富報告中並無作出說明。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集體戶2853萬戶,合共52269萬戶。時代財經透過計算,以前述居民財富總量除以總戶數,約為131.4萬元。至於財富報告中最後得出戶均資產約134.4萬元,或許算上了一定的增長率。

有網友質疑,集體戶經常存在一個戶裡面有上百人的情況,如果把集體戶也視同與家庭戶一樣進行計算,可能不太科學。

楊敬昊稱,如果該報告剔除了集體戶,則報告結論會系統性失真,相當於將除不動產以外的其他居民持有資產僅針對家庭戶(擁有住房產權的比例遠大於集體戶下掛靠的自然人)進行平均,會導致結果嚴重高估;如果沒有剔除集體戶,那麼集體戶比較常見的是掛靠在指定派出所下的市轄區人才集體戶以及工作單位,這些集體戶下掛靠的自然人持有的各類資產加總規模計入單個集體戶,勢必依然導致戶均結果高估。

“如果該報告沒有剔除集體戶,且對集體戶下自然人進行單獨核算,從目前其公佈的資料來源上看,資料集無法支援其採取這樣的處理方法。”楊敬昊進一步說道。

“我認為戶均資產的實際價值可能低於100萬元。計算時,灰色收入因素是否應記入?由於家庭財富的分佈特點,這種估算可能放大了誤差。”鄭磊對時代財經補充道。

居民財富總量中實物資產佔七成

此外,財富報告還涉及到財富總量、財富結構、分佈等分析。

報告稱,中國居民財富總量近700萬億,居全球第二,增速領先美日。美國居民財富總量常年維持第一,2021年突破1000萬億人民幣。中國居民總資產從2005年77萬億元快速上升至2021年687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4.7%,增速遠超美國的5.1%和日本的0.65%。中國家庭戶均資產從2010年46.2萬元上升至2020年122.0萬元,年化增速達10.2%,2021年預計戶均資產可達134.4萬元。

而在結構層面,國民的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實物資產佔近七成。2021年中國實物資產佔總財富比重高達69.3%,主要表現為房地產,全國住房市值達到476萬億元;金融資產佔比30.7%。相比之下2020年全球、北美、西歐、亞洲(不含日本)的金融資產在總資產中佔比分別為48%、28%、55%和64%。

對此,楊敬昊分析稱,至於實物資產比例高、金融資產比例偏低的問題,除了我國金融業發展性的問題之外,從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是由於其對城鎮住房採用了市值測算,實物資產比例(或者說佔總資產的權重)被高估的問題就無法避免,會被進一步放大。

報告指出,在國民的金融資產中,現金和存款超五成。受“儲蓄文化”的影響,中國居民投資偏保守,2005-2008年現金和存款曾高達78%,隨著中國金融市場不斷深化有所下降,2021年佔比仍53%。

報告還揭示了財富的“馬太效應”。報告稱,大眾群體財富增速低於高收入群體。報告援引瑞信《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財富基尼係數從2000年的0.599持續上升至2015年的0.711,隨後有所緩和,降至2019年的0.697。瑞信《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還提到,全球百萬富翁約佔總人口的1%,但掌握全球總財富的45.8%。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72 字。

轉載請註明: 居民資產戶均134萬元?任澤平報告引熱議,專家:高估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