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一劍封喉的背後

五糧液這幾年實在是太火了,從2014年1月的低點算起,6年時間不到,漲了35倍,同期貴州茅臺是38倍,山西汾酒是14倍,瀘州老窖超過了13倍,洋河股份不到13倍。五糧液只比酒王茅臺差了一點點,在五糧液一劍封喉斬眾多高手於馬下的背後,是什麼給了他這麼大的力量?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了五糧液年報的閱讀。

一、 劉中國任期內的印象

在劉中國同志的任期內,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事,一是2014年年中的悲觀描述,二是2015年的非公開增發,三是大量存款吃低息。

1、慌得一B的2014年

“量價齊升”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依靠高階白酒價格上行拉動整個行業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段描述,是有多麼的悲觀,回過頭來看,這個描述又是多麼的錯誤。當然,不能以後視鏡的眼光去看當時的情境。但處在同樣環境下,同樣作為白酒龍頭的茅臺,卻發表了四個“沒有變”的結論。

白酒行業是中國傳統行業,發展至今有四個沒有變:一是白酒作為國人情感交流的載體沒有變;二是白酒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符號之一沒有變;三是白酒作為國人偏愛的消費品沒有變;四是國人消費白酒的傳統風俗習慣和文化習慣沒有變。

這是一段經典的話,流傳很廣。茅臺當年領導人的境界真是高,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反觀五糧液的悲觀,反差還是相當大的。

2、非公開增發

2015年通過了增發的議案,這是五糧液上市以來唯一的一次增發,為人所詬病,為人所不解。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增發,計劃募資金23億,而當時手頭的貨幣資金超過了263億,而且絕大部分的貨幣資金都是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隨時可以支用,募集這麼點錢又有何用。

唯一有點合理的解釋就是員工持股計劃了,但員工持股計劃佔總募集資金的比例也太低了,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次非公開增發,到了2018才最終落地,2018 年 4 月 20 日,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暨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完成,本次非公開發行數量為 85,641,285股,發行價格為 21.64 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853,277,407.40 元,募集資金淨額 1,815,032,613.98 元。

員工持股,自有員工持股的方法,比如股權激勵等,這都是正常的操作,透過增發,還是大部分都賣給機構,這就有點理解不了了,關鍵是還不差錢。

3、大量存款吃低息

2012 年 10 月 24 日,五糧液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透過,五糧液與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及其下屬 6 家子公司、農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 20 億元,其中五糧液出資7.2 億元,佔註冊資本的 36%。到2014年,這家財務公司就正式成立了。

從2014年起,五糧液每年都跟五糧液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簽署《金融服務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限定五糧液存在財務公司的每日存款餘額不超過多少元。比如2014年就限定每日存款餘額不超過50億元。

統計了一下五糧液每年存到財務公司的錢和收到利息,不算不知道,這利率也真是挺低的,而且還一年比一年存得多。這麼多錢,沒地方花,又不捨得分給股東,又不做做投資理財,真是浪費啊,存存定期,買買國債,也比這強啊。

二、一劍封喉的三年

劉中國同志任期內,當前大名鼎鼎的李曙光同志在2017年登場了,李曙光同志擔任的是五糧液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簡介如下:

李曙光先生,本科學歷。1983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在四川省機械工業廳、四川省計經委、四川省經委、四川省經貿委、四川省經濟委員會、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工作並任職。曾任瀘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四川省政府國有企業監事會,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總經濟師、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現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我們知道,王國春同志和唐橋同志退居二線後,都去了五糧液集團公司當董事長,同樣是當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李曙光同志與他們又明顯不一樣,首先,李曙光是直接調任為五糧液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不是從五糧液股份公司轉過去的,再次,李曙光調任時才55歲,相比他們60歲左右任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曙光更年富力強;最後,最重要的是,李曙光是從五糧液股份公司領取薪酬的,光從領取薪酬來看,李曙光同志一登場就不是衝著董事這個虛頭職位來的。

雖然職位沒變,但核心已然改變,從李曙光同志上任時,權力就已經轉到了他身上,五糧液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不再是個二線的崗位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一定有某些人做了考量,不是股份公司內部的考量,而是來自外面的力量。以後會不會轉變過來不知道,但這種變化的背後,一定是希望五糧液做得更好,畢竟行業調整期的那幾年,五糧液做得確實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事實上,李曙光同志上臺,五糧液的業績確實做得非常好,從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營收增長率分別是23%、32.6%和25.2%,淨利潤增長率分別是42.9%、39.2%和29.8%。正是因為這種高速增長,才有了本文一劍封喉的描述。

高速增長的這三年,李曙光做對了啥,我認真地在年報的字型行間尋找答案,他做了啥,好像也沒做什麼太明顯的事,基酒沒有擴大產能,只繼續最佳化基酒儲存庫這種常規提質操作,公司制度也沒有明顯改變,雖然考核制度有所調整,但我估計也是為了讓他權力上位做的鋪墊。建了那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對短期的業績肯定也是沒什麼影響的。既沒有解決五糧液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沒能阻止不能理解的非公開增發,用於收取低利息的存款也是越用越多。李曙光的改革,我確實是沒有看到什麼精彩的內容。那到底是什麼促使了五糧液這幾年的高速發展,我認為,他在2017年就看準了高階產品放量的趨勢,並提前做好了戰略佈局。

雖然600億還沒突破,但承接茅臺外溢的高階放量是做到了。所有戰略都是圍繞核心品牌五糧液開展的。

為什麼做出這個戰略調整,除了李曙光同志的戰略眼光外,我認為也是五糧液的歷史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五糧液在行業的深度調整期,一直採用的是“1+5+N”的品牌戰略,力推中低價位新產品新品牌。

而這個“1+5+N”的品牌戰略,在2017年是已經被證實是失敗的。所以這次戰略轉型,我認為也有歷史必然的成分,當然,李曙光同志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執行能力也必不可少。

三、五糧液的後續發展潛力

在我那篇寫王國春同志的文章中,論證了五糧液的基酒產能,結合老唐關於五糧液基酒產能的資料,以他的資料為準,能用於五糧液及以上品質產品的基酒產能約為2.32萬噸。後面就一直沒有再提升產能了,不管是唐橋時代,還是劉中國時代,從目前的年報和公告來看,後續也沒有提產計劃。

前文提到,李曙光的戰略目標就有“核心品牌五糧液市場投放量3萬噸”,2.32萬噸的基酒,對應3萬噸的商品酒,我認為商品酒的量已經到了一個天花板了,至少這個頂已經擺在那裡,可以看得到了。 所以五糧液後續的發展,我認為不會像2017年到2019這三年這麼出彩了,增長的動能,更多是產品的提價、優質率的提升和系列酒的放量,而這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不能一蹴而就。

四、總結

五糧液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李曙光同志也是一位卓越的企業家。這幾年的高速發展,確實非常精彩,一劍封喉,斬同行於無形,得益於王國春同志的辛苦提產擴張、唐橋同志的改革最佳化企業環境和李曙光同志的卓越戰略眼光。正是這些優秀企業家的努力,才講述了五糧液這麼精彩的故事,也讓五糧液的股東獲得了優厚的回報。文:淡月星微

五糧液一劍封喉的背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67 字。

轉載請註明: 五糧液一劍封喉的背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