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前端”全力技改 機器換人 安陸企業拼創新搶訂單
老字號安棉紡紗有限公司技改後的生產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劉宇 通訊員 程榮東 楊鵬程
閱讀提要
搶佔市場空白,敏銳捕捉商機,“前端意識”換來30%市場份額;老字號企業虧本技改,重新煥發生機;“機器代人”破解用工難題,銷量大幅提升……安陸一批企業大膽突破,勇於創新,迎來牛年“開門紅”。
牛年伊始,安陸市南城工業園一派熱火朝天,忙碌的生產線,火爆的訂單,孕育著首季“開門紅”。
“開門紅”的背後,是企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開拓方面的精準發力。3月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工廠車間,感受創新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源源動力。
快遞包裹裡的“前端意識”
“這款產品之前是用珍珠棉包裝,但客戶希望降低成本,找我們定製充氣袋包裝。”記者到訪時,鼎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馮珍貴剛從武漢拿回“小米”平底煎鍋樣品。
以往開啟快遞包裹,裡面的填充包裝大多是泡沫、海綿、氣泡袋等材料,如今,氣柱袋、葫蘆膜等充氣袋包裝越來越常見。
作為一家生產電商物流緩衝包裝的企業,鼎沃新材料“拳頭”產品就是氣柱袋和葫蘆膜。“市場佔有率已達到30%。”馮珍貴說,公司主要客戶除了京東、順豐、唯品會等電商物流企業,還包括華為、康佳、美的等電子、家電產品領軍企業。
走進緩衝包裝生產車間,10臺吹膜機正在上料、壓膜、收卷,再經過制袋機熱封、分切,一筒筒氣柱袋的卷料逐漸成型。
“用之前是一塊膜,充氣後就是氣柱袋。”馮珍貴現場演示,將充氣機對準膜上的進氣口,薄薄的膠膜立馬鼓了起來。“隨用隨充,佔用空間小,運輸成本也低,可給客戶每年節約成本30%以上。”
鼎沃公司是安陸迴歸企業,董事長黃斌辰早年在深圳從事傳統包裝行業。2008年,黃斌辰在一次展銷會中發現有不少電商廠家參展。在與電商廠家交流中,聽到最多的就是對傳統包裝的不滿:包裝繁瑣,佔用空間大,運輸成本高。
客戶的痛點,便是商機。黃斌辰敏銳意識到,電商物流包裝蘊藏著巨大市場潛力。他立馬組織研發團隊,用3年時間研發出了氣柱袋,並於2017年投入市場。
“非常俏銷。去年銷售收入9000萬元,今年預計增長到1.2億元。”馮珍貴說,除了電商物流領域,該公司生產的緩衝包裝也應用到了紅酒、奶粉、玻璃製品、家電等行業。
業務發展迅猛,馮珍貴也有隱憂。隨著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緩衝包裝領域的企業數量從10家迅速增加至兩三百家,競爭日益激烈。
樹立“前端意識”,才能保持持久優勢。馮珍貴介紹,公司平均每年都會將15%的企業利潤投入到產品研發中,目前已有10項實用型專利,下一步還將針對市場空白,生產研發供船運的集裝箱袋、可降解材料的快遞包裝袋等新產品。
投入1000多萬元技改搶市場
“訂單爆了,趕緊加班加點。”
在安棉紡紗有限公司,機器轟鳴,工人們緊張忙碌。因趕製訂單,公司春節只放假三天,正月初三員工們就全部到崗到位。
安棉紡紗始建於1968年11月,前身是中國紡織工業部五七棉紡織廠,由中國紡織工業部直接領導興建,2005年,完成改制。
“雖是老字號企業,但我們的思維並不老套。”安棉公司總經理尤興翔說。
因為建廠早,裝置落後,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安棉發展一度受到困擾。尤興翔說,以前公司採用的是環定紡普梳裝置,只能滿足低端市場,利潤很薄,一些海外、高階的訂單望塵莫及。
要搶佔市場,必須技改。可公司發展一直不順暢,資金不足,技改一直未能實施。企業決定,每年無論虧損還是盈利,必須積攢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將來投入技改。
去年初,疫情突襲,紡織業遭遇寒冬。“行業越是低迷,越要拼內功。”恰逢政府出臺促進企業經濟重振和高質量發展政策,企業每投入1000萬元技改資金可返還100萬元,同時固定資產投入可抵扣相應稅收。
技改計劃終於啟動。安棉公司對紡織全流程車間裝置的核心部分,進行更新改造。尤興翔介紹,從年初起,陸續投入了1000多萬元資金,產品質量可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不過,由於工人無法上班,訂單不能保證,公司去年虧損超過800萬元。
不過,痛下決心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報。受疫情影響,“宅經濟”興起,一次性家紡產品俏銷。
“我們抓住了這次機遇,改造後的生產線完全可以滿足海外訂單的要求。”尤興翔興奮地說,相對去年,公司訂單增長了40%以上,價格也上漲了三成。
減少三成用工,增長量卻衝進行業前十
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小型機器人自動裝載100公斤鋼材板,沿著地上密密麻麻的“二維碼路線”前行,抵達目的地後,將貨物輕鬆放置。
在金祿科技有限公司鑽孔車間,10臺這樣的小型機器人穿梭其中,有條不紊地作業。偌大的車間,僅有四五名工人在操作機器。
“十幾個車間,全部完成了智慧化升級,減少用工至少三成以上,基本緩解了用工不足的難題。”生產部總監劉小文介紹。
金祿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電路板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2017年落戶安陸。劉小文說,電路板製造技術門檻較低,企業數量多,競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去年疫情期間,許多中小企業舉步維艱,而金祿科技去年銷售額卻逆勢上揚,生產量從80萬平方英尺增長至2000萬平方英尺,增長了150%,增量位居行業前十。
好勢頭仍在延續。今年1月份,金祿科技迎來開門紅,生產量達102萬平方英尺,創下建廠以來歷史新高。
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靠的是什麼?
傳統的電路板製造屬勞動密集型行業,許多企業都面臨著“用工難”的困境,特別是每年春節過後,工人流失嚴重。金祿科技也不例外,曾因無法按時交貨,損失許多訂單和客戶。
去年,金祿科技下決心開展智慧化改造,讓機器走上了生產線,同時對原有生產線的工人進行崗位調整,大大節約了用工成本。
“原本需招工600名,現在400多人也可正常運轉。”劉小文介紹,一臺機器平均可以取代3-4個人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產品品質實現了標準化。
穩定的品質和高效的管理,讓金祿科技承接的業務越來越廣泛。從以往的汽車電路板為主,擴大至通訊、醫療、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領域,產品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