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5月17日美股盤前,京東集團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正式公佈:營收保持在較高水平、淨利潤遠超市場預期、毛利率依舊堅挺;但與此同時,不斷減少的淨增新使用者數和自2020年三季度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曲線的活躍買家同比增速,依然揭示了京東的增長焦慮。

面對營收、使用者的天花板,京東轉型方向和目標一直很明確:擺脫平臺模式,降低對流量的依賴性,逐步向所謂的新型實體經濟企業過渡。一邊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繼續孵化新的線下零售業態,一邊繼續投錢搭建供應鏈和物流體系,過去兩年京東為轉型也作出了不少努力。

然而,一條心向實體經濟轉型、發力建設供應鏈、物流體系,京東自然要接受一些副作用:比如飆升的成本。

一季度,能夠在營收同比增速明顯收縮的情況下大幅提高淨利潤,成本控制是關鍵。如今零售業務已經實現降本增效,物流業務則尚需努力,徐雷和他的團隊還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

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圖片來自子圖網) 

營收、利潤超市場預期,京東還是難逃增長焦慮

5月17日美股盤前,京東集團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正式公佈。由於一季度疫情此起彼伏,財報出爐前不少投資者都為京東捏了一把汗。但最終的結果,卻超出了市場預期:營收保持在較高水平、淨利潤遠超市場預期、毛利率依舊堅挺。

然而,對於這份成績單,資本市場的態度較為複雜。

週二美盤時段,京東高開低走,在一度飆漲逾9%的情況下尾盤迴吐大部分漲幅;週三亞盤時段,港股京東集團、京東物流、京東健康全線低開低走,京東物流收盤跌幅高達6.27%,京東集團也收跌1.12%。

仔細翻看財報資料,價值研究所認為,在超預期的營收、利潤增速背後,資本對京東的擔憂可能來自轉型路上的不確定性:堅決向新型實體企業靠攏,京東該如何處理好營收結構改造、成本控制、人員管理上的各種複雜狀況?

昨天公佈的這份財報,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

1、財報亮點:營收、利潤雙增長,線上零售基本盤穩固

資料顯示,京東一季度營收達到2397億,同比增長18%,較彭博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高一個百分點。考慮到一季度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皆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影響,京東能取得這個成績已實屬不易。

當然,更大的驚喜來自利潤端。一季度,京東經營利潤為24億元,較市場預期的5億高出數倍,較去年同期的16.6億也激增45%。對比歷史資料,一季度的經營利潤率、毛利率都處於近年高位,顯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從具體營收結構來看,線上零售業務依然是絕對營收支柱,一季度收入2044億,環比雖有所下滑,但較去年同期增長17%,表現並不差。其中,自營數碼家電產品和一般商品營收分別錄得1184億和860億,同比增速分別為14%和21%,京東的零售基本盤依舊能打。

在各項細分業務裡,線上零售業務的營業利潤增速也最為矚目。資料顯示,京東零售業務一季度營業利潤為78.9億,是2020年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較去年同期增長8%。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利潤的同比增速之所以能遠超營收,關鍵在於一點——降本增效,這也是網際網路巨頭過去一年一直在追求的目標。

在穩住線上零售基本盤的情況下,京東大幅壓低銷售及營銷、技術、人力甚至倉儲物流管理費用,體現了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根據財報資料,京東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較市場預期低16億和6億,研發費用更是出現9%的同比下滑。

當然,為了壓低成本,京東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比如裁員。今年3月份,京東被爆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裁員,涉及京東科技、京喜、京東零售和京東物流等多項業務,裁員比例最高可達30%。其中,成本負擔過重、利潤微薄的京喜是裁員重災區。

而在裁員的背後,則是京東無法迴避的增長焦慮。

2、京東的憂慮:無法突破的天花板,貢獻有限的新業務

京東撞上增長天花板的直接證據,是不斷減少的淨增新使用者數和自2020年三季度以來就一直處於下滑曲線的活躍買家同比增速。

根據財報資料,截止Q1京東年度活躍買家數為5.8億,單季度淨新增1100萬,同比增長16%。對比歷史資料,淨新增年度活躍買家數是2019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增速也是最近三年的新低。

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對於仍要依賴線上零售業務拉動營收的京東來說,活躍買家數的增長停滯是一個不利訊號——尤其要注意的是,被寄予厚望的物流和其他新業務仍需要零售業務供血。

撇開已經獨立上市的京東物流和達達不談,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對京東的貢獻依舊非常有限。資料顯示,一季度新業務營業利潤僅錄得35億,較市場預期低31.8%,同比也僅微增5%——對比之下,去年四季度的同比增幅高達233%。

論成本,這些新業務可能比不上物流,但同樣是不小的負擔。過去一年,京東新業務累計虧損106億,淨虧損額連年放大。

新業務的未來當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季度同比明顯收窄的虧損額也表明情況正在好轉。但現階段,這些業務仍無法引領京東的營收、利潤增長——包括被寄予厚望的物流也不行。

從這個角度看,京東的轉型仍未完成,未來還有不少變數。

財報背後的秘密:京東堅持和平臺經濟分道揚鑣

京東的轉型方向和目標一直很明確:擺脫平臺模式,降低對流量的依賴,逐步向所謂的新型實體經濟企業過渡。

去年8月份,尚未接替劉強東擔任京東CEO的徐雷就說過,京東會繼續與平臺經濟“割席”。

“京東所創造的社會價值遠超一些僅限於流量和交易環節,但卻獲取了超高額利潤的平臺經濟企業。”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京東的轉型,既是順應線上流量枯竭、電商增長見頂之後的時代潮流,也受到監管環境的影響。

2月份,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有一條措施挑動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敏感神經:引導外賣等網際網路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的經營成本。

訊息一出,美團股價應聲大跌10%,這也是監管部門首次針對網際網路平臺進行調節指導。外賣先行,電商、社交等各個行業的玩家都在猜測自己是否成為下一個調節物件,網際網路巨頭們時刻注視著高懸頭頂的那一把利刃,不敢有絲毫放鬆。

監管層的態度很明確:平臺經濟要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這一方面會體現在對網際網路平臺的約束加強,另一方面則意味著針對各種非理性競爭行為的監管細則會不斷完善。總而言之,告別粗放模式和野蠻生長,是大勢所趨。

從近期的一系列調整中也可以看出,京東正在加強精細化運營,逐漸降低對線上流量的依賴,並主動砍掉一些邊緣業務,重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是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繼續孵化新的線下零售業態。

正如前文所說,零售是京東的基本盤,當前營收很穩但缺乏突破空間。京東的解決之道,是往線下尋增長。

日前,據媒體爆料,京東新百貨將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開設第一批主題精選集合店。據悉,新百貨集合店是京東內部評級為“S級”的重點專案,由去年年底新上任的京東時尚家居事業群總裁馮鐵親自掛帥。

此前,京東3C電子事業群和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線下佈局,京東零售三大核心事業群中就剩時尚家居一直紮根線上。此番高調走向線下,體現了京東全面擁抱實體經濟的決心。

另一方面,京東仍在繼續投錢搭建供應鏈和物流體系。

根據財報資料,截止一季度京東物流共擁有1400多個倉庫,倉儲網路管理總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包括雲倉生態平臺)。如果和德邦物流的收購案順利完成,京東旗下的倉儲物流體系還將進一步壯大。

早在京東宣佈分拆京東物流的時候,時任京東集團高階副總裁蕢鶯春就曾公開表示,物流是京東的核心資產,“正如遊戲之於網易、微信之於騰訊。”

如今回頭細品,價值研究所認為此言非虛。尤其是在京東高調向實體經濟轉型的當下,物流和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在紮根線上的年代,平臺是商家的連線、流量是促成交易的頭號利器;想要轉型為新型實體產業,連線億萬實體商家和客戶的就成了供應鏈和物流。

換句話說,現在並不賺錢的京東物流,可能會在將來成為京東最值錢的資產。

發力供應鏈/物流,控制成本是關鍵

一條心向實體經濟轉型、發力建設供應鏈、物流體系,京東自然要接受一些副作用:比如飆升的成本。

資料顯示,京東物流一季度總收入274億,同比增長22%,表現符合市場預期。其中,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179億,依然充當營收主力。然而,該季度京東物流仍舊虧損14億,人力和外包成本同比分別增長17.2%和10.8%。

根據官方資料,京東物流目前擁有超過30萬的一線員工,過去三個完整財年的資產負債率都超過100%,重資產屬性可見一斑。

將時間軸拉長,過去一年也是京東轉型的攻堅階段,投入不可謂不大。

根據財報資料,京東上一財年淨投入超過9500億,近三年累計投入超2萬億用於扶持實體經濟、促進數實融合。其中,光是倉庫去年就新增了400座,單日增幅超過1座,擴張速度相當驚人。

根據徐雷的規劃,京東的最終目的是打造高度開放的生態和供應鏈,帶動合作商家實現高質量增長、提升雙方的經營效率。

其中,諸如聯合達達上線小時購,開出包括京東之家、七鮮超市、京東便利店、京東mall在內數萬家線下零售店,以及打造下沉到縣級行政區的倉儲物流體系等一系列措施,都需要持續的投資、輸血。

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圖片來自京東物流財報) 

正如前文所說,京東能夠在營收同比增速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大幅提高淨利潤,成本控制是關鍵。如今零售業務已經實現降本增效,物流業務則尚需努力,徐雷和他的團隊還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

京東目前的應對之策是以節流為主線,再積極開源。

節流的關鍵,在於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強對外合作。

在技術升級方面,此前相當低調的京東雲所扮演的角色變得越來越重要。今年5月份,京東雲首發了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重點推介了“供應鏈+場景+數智化+產業”的所謂四位一體多方協同生態,簡化供應鏈、提高執行效率。此外,為合作商、品牌方提供營銷、物流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的京騰雲倉,也在不斷完善。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的外部合作伙伴也在增加。比如過去一年和中鐵快運的合作,就為京東帶來了300多條可利用鐵路線路,助其搭建多式聯運業務體系。

至於開源,則聚焦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身上。

一季度,京東物流和無印良品、雲米科技等頭部客戶的合作進一步深化,春節期間還承接了抖音電商的物流業務。從總體資料來看,該季度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同比增長20%至5.9萬個,總收入近160億,佔比接近6成。對比之下,來自京東集團的收入佔比較去年同期下滑4個百分點至41.6%。

可以看到,在不斷夯實供應鏈、物流基礎之後,京東物流正在兌現自己的商業價值。

寫在最後

今年4月7日,京東集團官方宣佈徐雷將接替劉強東出任CEO,負責集團日常事務運營、管理。曾公開表示“65歲前不會退休”的劉強東,正在沿著馬雲、黃錚、張一鳴等網際網路大佬的步伐逐步放權,培養自己的接班人。

曾統領京東零售業務的徐雷,也早就在京東告別平臺經濟,向實體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搭建京東的大市場營銷體系和使用者全生命週期管理體系等等操作。

在外界眼裡,他和阿里的現任掌門人張勇有不少相似之處,他們也將成為後馬雲、劉強東時代,網際網路江湖的新主角。

不過擺在這兩位新當家面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市場環境:eMarketer預計2022年全球電商銷售額增幅跌至12.2%,低於過去十年的均值;中概股處於進入千禧年後的最低潮,大量企業市值、股價接近歷史低位;網際網路巨頭遭遇前所未有的高壓監管,反壟斷大潮一浪高過一浪……

揮別網際網路黃金時代,徐雷、張勇,以及比他們更年輕的陳磊、程一笑、梁汝波們,都要面臨比他們的前任更復雜、更艱難的局面。

都知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既然如此,重建一個王朝比守住現有的江山或許更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正在轉型路上狂奔的京東,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謂不破不立,已經邁出第一步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或許正憧憬著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29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東Q1營收利潤雙增股價卻下探,"去平臺經濟"成發力重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