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鑫聞丨上市豬企大面積虧損機構還熱衷“看豬”,什麼訊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道
A股市場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快報密集釋出,目前已有多家生豬養殖類企業公佈業績預告。從盈利情況來看,上市豬企整體呈虧損狀態。其中,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羅牛山、天邦股份、新五豐為首虧。正邦科技、溫氏股份預計2021年虧損均超過100億元,天邦股份、傲農生物、新希望等企業預計虧損均在10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整體虧損的形勢下,機構似乎更熱衷於生豬養殖業。在溫氏股份、唐人神披露的最新調研資訊中,高瓴資本、淡水泉、廣發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個頂流機構也在其中。
豬價下跌、原材料價格上漲,豬企業績慘淡
事實上,從2022年春節後,豬肉消費就進入淡季,豬源充足導致豬價持續下跌,本輪豬週期正處於下行階段。
資料顯示,2022年春節後,豬價加速下跌至12.5元/公斤附近,豬糧比價跌破5:1,同時飼料價格再次上調,生豬養殖行業陷入豬價下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面擠壓,2022年上半年註定是行業更為難熬的“寒冬”。自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量開始環比下降,截至目前產能調減的幅度已經達到5%-6%,
同時,養殖飼料價格上漲,也推高了生豬企業的養殖成本。對此,溫氏股份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是整個養殖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相比於中小養殖戶而言,大型養殖企業在飼料成本控制方面往往具有優勢。公司已積極做好應對措施,透過多種方式,如充分發揮飼料原料集採優勢和飼料營養配方技術優勢,加大優勢原料使用規模,有效控制飼料成本。據悉,溫氏股份2022年1~2月豬料生產成本同比上漲約5%。
神農集團公司也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對飼料銷量產生不利影響,但飼料銷售的毛利率會保持相對穩定。因為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飼料行業的終端產品都會提高售價,保證自己的合理利潤。目前,對飼料業務產生影響的主要原因在於生豬價格低位執行,飼料漲價會直接導致生豬養殖出欄成本增加並加大養殖虧損,導致養殖戶飼料購買量減少,從而影響到飼料業務的發展。
在處於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下,上市豬企自然不能好過。資料顯示,正邦科技預計2021年虧損182億元;溫氏股份業績快報顯示虧損133.37億元;新希望、天邦股份、傲農生物等預計虧損也在10億元以上。
業績與股價背道而馳,機構密集調研
按照常理,上市公司業績和二級市場股價表現又之間關係。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豬肉上市企業二級市場表現卻似乎並沒受到影響。以溫氏股份為例,相較於去年8月的相對低點,該公司股票最高已反彈達87%,此外,唐人神、金新農等近期的漲幅也不小。
與此同時,機構也似乎對上市豬企格外關注。3月份以來,溫氏股份、唐人神、牧原股份、金新農等多家豬企獲機構關注。
3月13日,溫氏股份披露機構調研資訊顯示,有107家機構在3月11日調研該公司,其中既有廣發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此類的頭部公募,也有高瓴資本、淡水泉等明星投資機構。
牧原股份的調研活動也吸引了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廣發基金,高毅資產、淡水泉、盈峰資本眾多明星機構參與。
而從今年來看,機構對豬肉股調研頻次更是明顯增加。據統計,今年以來,唐人神獲機構10次調研,牧原股份獲5次調研,得利斯、金新農獲4次調研,大北農、溫氏股份獲3次調研;從調研機構數量來看,溫氏股份今年來合計有294家機構對公司進行了調研,唐人神有226家機構調研,天康生物、牧原股份等企業也有超過百餘家機構前來調研。
機構預計二季度豬價或將迎拐點
國盛證券認為,2018年非瘟爆發行業產能驟減,推動2019~2020年生豬價格飆升,高盈利推動行業快速補欄,能繁母豬存欄在2021年6月增至峰值,產能過剩導致豬價開啟下跌程序,能繁母豬自2021年7月開始環比下滑,預計2022一季度行業仍面臨出欄高峰,本輪深度虧損幅度與週期長度均大於往年,目前已進入二次深度虧損階段,飼料成本高企+豬價低位執行,產能去化有望加速,2022二季度豬價有望迎來反轉。
中原證券研究認為,2022年4、5月份預計市場上生豬供應將到達峰值,2022年下半年生豬供應發生顯著變化。同時,2022年3月初發改委啟動了2022年第一輪凍豬肉收儲,此次預計收儲4萬噸凍豬肉。中央收儲難以改變生豬價格趨勢,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信心,形成豬價的底部區間。生豬價格在本質上取決於市場上的供需關係來決定,建議在週期拐點到來之前持續關注行業產能去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