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時代週報(ID:timeweekly),作者:郭梓昊,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催生”大軍又多一城。
4月25日,江蘇省無錫市衛健委、住建局等四部門聯合釋出《關於積極推動改善生育二個孩子及以上家庭居住條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在無錫市生育二個孩子及以上的無錫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在限購區域新增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此外,《通知》明確,二孩及以上無錫市戶籍職工家庭在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時,最高貸款額度在規定的可貸額度基礎上,可增加20萬元。
“政策充分體現了無錫對於本地的二孩以上家庭的購房權益保障,從公積金和限購兩方面進行了調整,具有積極的意義。”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作為萬億俱樂部成員,無錫人均GDP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兩座資源型城市。但在全國24個萬億GDP城市中,無錫常住人口規模最小,僅為747.95萬人。
人口增長緩慢一直是困擾無錫發展的問題。
嚴躍進分析,當前在調整購房政策方面,無錫加入了對人口生育和家庭撫養等因素的考量,預計後續其他城市在限購方面也會優先傾向於二孩以上家庭。
事實上,早在無錫之前,甘肅臨澤縣、江蘇海安市、四川資中縣等多地出臺購房補貼或獎勵、提高公積金額度、優先配租公租房等措施支援二孩三孩家庭購房或租房。可見,有關人口、生育,與購房形成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絡。
人口最少的萬億城市無錫人口增長緩慢,成為這次政策出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知》表示,安居是人口家庭發展的基礎,為推進落實最佳化生育政策創設有利條件,促進無錫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穩步提高,改善生育二個孩子及以上家庭的居住條件,制定了相關政策。
當前,無錫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連續兩年為負。無錫市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無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6‰。2021年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到-1.48‰。
從人口規模和增量上看,在24個GDP超過萬億的城市中,無錫的優勢並不大。
2021年末,無錫全市常住人口747.95萬人,比上年僅增長1.55萬人,人口規模在24個萬億城市中最小,增量也靠後。
以目前與無錫GDP相近的幾個城市為例,2021年,排在無錫之前的寧波和青島常住人口分別增加12.4萬人和15.1萬人,排在無錫之後的長沙和鄭州分別增加了17.85萬人和12.2萬人,人口增量均大於無錫。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無錫人口規模和增量不佔優勢的現象仍然存在。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無錫常住人口由637.44萬增加到746.21萬,十年間增長108.77萬人。儘管增長規模不小,但與其它萬億城市的常住人口相比,無錫的人口增量(108.77萬人)排在倒數第四,僅高於天津、泉州和南通。
此外,無錫人口還面臨老齡化問題。
無錫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無錫60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47.38萬人,佔全市人口比重19.75%;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09.35萬人,佔全市人口比重的14.65%。
而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無錫人買房難不難?對無錫人來說,生二孩、三孩後,在限購區域再多購一套房,難度大不大?
安居客資料顯示,4月無錫二手房掛牌均價為14972元/平方米,與上月相比上漲0.05%。
從成交情況看,4月無錫二手房的成交均價為16231元/平方米,高於二手房的掛牌均價,成交數量為5103套;新房3月成交均價為24033元/平方米,比二手房的成交均價高了近8000元/平方米。
△圖源:安居客APP
“政策釋出後很多人來諮詢買房,成交率也頗高,短短几天就我們賣了4單。”上述中介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剛剛以269萬的價格幫業主賣出了一套毛坯房。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釋出的《2020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顯示,無錫的房價收入比為10.5(越低說明買房難度越低),在50城排名第32,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例如,無錫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萬元,略低於廈門的6.4萬元。但從今年4月份的二手房均價看,廈門的51490 元/平方米,則要大大高於無錫。從這一點看,與廈門收入相近,但房價更低的無錫,本地人購房的難度和壓力更小。
上述中介同樣表示,自己每月六七千的工資,這在無錫還是比較常見,生活方面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是外地人想在無錫買房,雖然有一定難度,但還是能看到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找房4月份釋出的《2022年一季度無錫房地產市場監測報告》指出,2022年一季度無錫新房成交規模雖不及去年同期,但3月已顯露出回升跡象。
《該報告》預計,接下來,隨著樓市信貸環境逐步寬鬆,政策端釋放積極訊號的勢頭愈加強勁,以及疫情逐漸好轉,無錫房地產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二季度成交規模有望呈現回升態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