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富周評榜」石油化工股牛年伊始飄紅:“兩桶油”穩居市值榜前二,中國石油上市13年市值蒸發8萬億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財經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道

國際原油進入“開掛式”上漲,僅一個月時間就已逼平2020年疫情爆發前的價格水平,WIT於2月16日輕鬆突破了60美元/桶,漲至了13個月以來的新高位,與之對應的是,牛年首個交易日,石油化工板塊也是一片飄紅。

2月18日,A股開盤,中國石化一度逼近漲停,另一隻備受股民關注的石油股中國石油也大漲5.95%,截至當日收盤,中國石化收於4.48元/股,漲7.43%,中國石油也上漲4.29%錄得4.38元/股;不過似乎是股價上漲一日遊,“兩桶油”在次日則以下滑收盤。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行能源安全新戰略,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化石能源的一系列目標下,傳統石油化工行業公司又將如何迎接機遇與挑戰呢?自本週起,《華夏時報》將以選出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A股石油化工市值TOP10的公司,來一覽石油化工行業的變動。

“兩桶油”穩居市值前二

曾經在上市時買入中國石油的股民,至今仍看不到任何解套的跡象。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中國石油上市首日股價開盤價高達48.6元,相較發行價漲幅高達191%,最高觸及48.62元,總市值更是達到8.89萬億元后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滬深兩市第一大權重股,其總市值甚至遠超深市總市值;但盛極而衰,48.62元成為了中國石油股價的歷史最高點,此後,中國石油股價一路下滑,驗證了那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儘管股價長期穩定在10元/股以下,甚至在2020 年疫情後,長期穩定於5元/股以下,被網友調侃為“熊大熊二”,但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的市值則是難以撼動的前兩名。市值早已蒸發8萬億元的中國石油以7907億元位居A股石油化工公司市值top10第一名,中國化工以5291億元位居第二名。

緊跟“兩桶油”後面的則是萬華化學,市值高達4317億元。作為MDI龍頭,萬華化學的市值是隨著股價從2020年12月開始一路高攀,突破90元/股關口,再是在2021年伊始就突破100元/股關口,隨後一路高走在2月直奔150元/股關口,市值才到了3000億元后再來到了4000億元關口。

萬華化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業務涵蓋MDI、TDI、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產業叢集,丙烯酸及酯、環氧丙烷等石化產業叢集,水性PUD、PA乳液、ADI系列、橡塑材料等精細化學品產業叢集;並漸形成了聚氨酯系列、石化系列、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系列三大業務,

MDI,即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是生產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而聚氨酯擁有橡膠和塑膠的雙重優點,是不可或缺的新興材料。而據記者瞭解,MDI的價格自2020年就一路高歌。

萬華化學釋出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96億元到1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5.3億元到基本持平,同比減少5%到基本持平。其中,第四季度歸母淨利潤預計42.5-47.5億元,同比增長91%到113%。

市值位於第四、第五的為恆力石化與榮盛石化,市值分別為3099億元與2849億元;東方盛虹、恆逸石化、桐昆股份、上海石化、新鳳鳴則分別以739.7億元、653.5億元、630.2億元、402.6億元及306.6億元位於市值第六至第十名。

恆逸石化上漲最多達7.12%

在牛年的兩個交易日裡,在A股石油化工公司市值前十股價中,恆逸石化股價漲幅7.12%。

恆逸石化目前已逐步形成“滌綸+錦綸”雙綸驅動的石化產業鏈為核心業務,石化金融、石化貿易為成長業務,化纖產業大資料、智慧製造為新興業務的“石化+” 多層次立體產業佈局;主要的產品包括精對苯二甲酸(PTA),參控股產能達到1,350萬噸;己內醯胺(CPL)產能30萬噸;聚酯(PET)切片、瓶片以及滌綸預取向絲(POY)、滌綸牽伸絲(FDY)、滌綸加彈絲(DTY)、短纖等差別化產品,參控股產能共410萬噸。

與之相對的是,恆力石化股價下滑最多達4.57%。

恆力石化目前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包括江蘇恆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恆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恆力石化(大連)煉化有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等二十餘家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已涵蓋石油煉化、石化、芳烴、PTA、民用滌綸長絲、工業用滌綸長絲、工程塑膠、聚酯薄膜和熱電等產業領域。

不過,在國金證券最新研報中分析,恆力石化當前市值仍處於嚴重低估狀態,參考上一輪海外石化企業成長週期及大煉化板塊和申萬化工近年市盈率倍數,給予恆力石化2023年20倍PE,目標價為71.4元,在此基礎上,恆力石化市值有望達5024億元。

而牛年伊始石油化工股整體飄紅與國際油價密切相關,無論是WIT還是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都早已突破了60美元的關口。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奚佳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推動2021年開年原油市場向好的因素,主要集中在OPEC+加大減產規模、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美國有望推出新一輪的財政刺激政策、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以及嚴寒的天氣令能源危機加重等。”

當然,國際油價上漲的同時,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也在2月18日24時迎來了“七連漲”,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出行成本將增加,本輪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上調政策落實之後,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轎車為例,加滿一箱92#汽油將較之前增加11元左右。

對於今年國家油價的走勢,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看,2021年的油價總體應該比2020年要平穩一些,我相信不可能再出現負油價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於能源的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對化石能源的需求總體呈下降的趨勢,所以我們認為油價可能還是在中低油價區間執行。”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來源:華夏時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