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準≠貨幣政策轉向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釋出了6月以及2021年上半年金融資料。資料顯示,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12萬億元,社融增量3.67萬億元,均超市場預期。展望下半年,伴隨著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銀行提供更多長期穩定資金來源,預計下半年金融將對實體經濟形成更大力度的支援。(7月12日《經濟參考報》)
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12萬億元,同比多增3086億元;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5萬億元,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比5月多0.62萬億。這些資料一方面意味著銀行發放貸款支援實體經濟意願強烈,另一方面意味著企業融資需求也很強勁。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形成較大的成本壓力,客觀上需要釋放更多流動性,以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毋庸置疑,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銀行提供更多長期穩定資金,正是在有針對性地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一次全面降準。對市場而言超乎預期,力度的確很大。降準是一種釋放長期流動性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透過增強銀行資金實力來提升銀行發放貸款的意願,包括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兩種方式。我國執行的是穩健貨幣政策,更加註重貨幣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對於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較為謹慎,以確保正確引導市場預期。2014年以來,央行降準時多是採用定向降準來釋放流動性,以更好地實現結構性貨幣政策目標。此次央行採取全面降準而非定向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了變化呢?筆者以為,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採取全面降準而非定向降準,可以一次性釋放較多流動性以緩解銀行流動性緊張,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對大中小型銀行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形成更有力度的激勵。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國家實施“降準”的前提很明確,即“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意味著流動性不會大放大收,依然會把好流動性總閘門。“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顯示出很強的貨幣政策定力,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變,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取向不會變。降準更多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最佳化流動性結構,體現的是穩健貨幣政策的靈活性。
降準的最終目的是“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援,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降準讓銀行擁有更多資金髮放貸款,但要確保降準釋放的資金流向中小微企業,還需要配套結構性政策措施,著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同時,要對銀行發放貸款加強監管,控制資金流向,嚴防資金流向股市、樓市吹高資產價格,以增強貨幣政策的精準性,切實支援實體經濟,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