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 彭一力)訊,10月31日,紅杉中國宣佈向遠景科技集團旗下業務追加數億美元投資。而僅在10天前,紅杉中國和春華資本才剛聯合完成對遠景科技6億多美元的戰略融資,這是碳中和領域迄今為止最大一筆融資。間隔10天就再次追加投資,中間發生了什麼尚不得而知,至少充分顯示出紅杉中國對遠景科技業務、對碳中和賽道的看好和重視。
紅杉中國和遠景科技的合作,並非始於最近。早在2019年1月,紅杉資本就與遠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3月,遠景宣佈與紅杉中國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碳中和技術基金,這也是國內首支綠色科技企業攜手創投機構成立的百億規模碳中和技術基金,此項基金將用於扶持碳中和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此後,紅杉與遠景還聯合釋出了“碳中和關鍵技術”生態夥伴計劃,9月,遠景紅杉碳中和基金正式落地無錫。
在紅杉中國創始人沈南鵬看來,遠景科技基於數字智慧化思路升級打造的“遠景方舟碳管理系統”,展示出遠景科技在碳中和領域的優秀碳管理能力,這是投資人在進行決策時作為ESG投資方向(environment、society、governance)的重要考量維度,也是綠色金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提早佈局“碳中和”賽道
作為最早入局碳中和賽道的投資方之一,紅杉中國從2008年即開始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細分領域進行投資。今年初,紅杉中國首發碳中和報告:《邁向零碳——基於科技創新的綠色變革》,總結歸納了在碳中和賽道可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十大技術方向,可以視為紅杉中國在碳中和領域的投資邏輯。
其中有:破局續航天花板的固態電池技術、太陽能搭配鋰電池的一體化家用儲能、促進節能減排的新材料技術、緩堵減排的智慧車路協同技術、暖通空調AI資料採集與節能控制系統、高能效比的存算一體AI晶片等。
沈南鵬表示,碳中和是中國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和產業方向之一,這是紅杉中國關注碳中和投資的根本出發點。中國要想實現“雙碳”目標,必須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下一步就需要關注經濟發展和二氧化碳排放脫鉤的問題。
具體看來,除了直接相關的產業鏈上下游,紅杉的觸角伸向了更為具體細分的領域:如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在2020年領投的彗晶新材料A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石墨烯、超高導熱材料的研發;投資的宇數科技,專門研發電機技術、控制技術、研發生產高運動效能機器人;此外,紅杉連續追投了一家美國的“碳中和”新電商概念創業公司Joro,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計算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會產生多少碳排放,即培養消費者的“碳感知”。
動力電池成投資佈局焦點
實現碳中和需要降低碳排放,在這個過程中,動力電池產業成為發展關鍵。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電池生產的碳排放範圍在61~106 kg CO₂e/kWh,最高可以佔據電動汽車全生命週期的60%以上。電力領域的碳排放量佔總排放量的40%,也成為了減碳焦點領域。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分析認為,對於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而言,碳中和是無法繞開的一個必答題,誰越早行動,就越能掌控接下來的主動權。隨著越來越多資本和企業入局,碳中和賽道的拼搶也會愈發激烈,業內人士觀察,資本早已在動力電池領域進行前瞻性佈局。
仍以紅杉為例,紅杉一直在搭建電池產業鏈生態圈。早在2018年,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就已投資智慧物聯網產品與服務公司---江行智慧。今年6月,紅杉中國又跟投了A++輪。江行智慧志在為發電企業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服務,目前正在智慧充電站、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等新能源領域,打造具有行業標杆意義的專案。2019年初,紅杉資本戰略投資了遠景AESC動力電池專案,並支援遠景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佈局和產能落地。
在應用端,紅杉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2017年,紅杉中國成為零跑汽車除原始股東以外唯一的投資方,融資金額達到億級。2020年,紅杉中國領投了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的戰略投資,投資金額共達19億元。參與小鵬汽車近5億美元C+輪融資。此後恆大汽車40億港元的定向增發中,再次出現紅杉中國的身影。負責紅杉中國負責工業科技領域投資的合夥人富欣表示,政策利好、技術發展迅速、產業鏈逐漸成熟,是紅杉中國佈局電動車領域的重要原因。
此外,知名動力電池企業也都已積極行動,將此作為企業ESG或CSR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德時代不斷大筆出資,擴大產業優勢。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繼續擴大產業佈局,爭搶上下游資源。此外,蘭鈞新能源、聚創新能源、吉利科技也紛紛入局。根據公開報道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包括寧德時代、中航鋰電等在內的十多家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主要投資專案就已共計57筆,金額超3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