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表示,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優勢,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證監會也重點強調“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未來十年,配置金融資產才或將是最好的財富積累方式,我們將邁入一個全民財富管理的新時代。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末,權益類基金總規模為8.63萬億元,已經逼近9萬億大關,這一資料是2019年初規模3.95倍,在公募基金中規模佔比達到33.77%,同期也上升了17個百分點。
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居民財富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伴隨財富管理理念的持續推廣,權益類基金迎來爆發式增長。在此背景下,理財魔方推出《居民理財行為洞察報告》(簡稱《報告》)。
近三成願意拿出一半收入配置權益類資產
隨著投資者對理財的認識不斷成熟,“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念深入這代人的心。與此同時,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理財渠道和品種變得豐富,投資者能接觸到更多金融產品。此外,隨著理財經驗的積累以及經歷多輪市場“牛熊更替”,投資者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理財偏好也有更多考量。
從金融產品配置投入金額佔據總收入比重來看,《報告》指出,近30%的受訪者願意拿出總收入的30%-50%去購買股票和混合基金等權益類資產,佔比最集中,25.32%的受訪者願意拿出總收入的50%~70%用於理財投資,超20%的受訪者願意拿出10%~30%的資金去投資各類金融產品。
權益類資產在投資者大類資產配置中增加超六成
近20年以來,我國居民資產配置長期集中於房地產和銀行存款,資本市場參與程度非常有限。當前宏觀環境正從房地產週期切換至資本市場週期,資本市場發展紅利衍生了財富升值效應,配置金融資產是大勢所趨,居民財富正快速向資本市場轉移。
據基金業協會資料,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國境內公募基金機構管理資產25.32萬億元,較前年同期增長78%,公募基金業務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是主體。
從增加金融產品配置比重來看,《報告》指出,權益類產品配置增加超六成。同時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我國新一代年輕人的投資觀念正在發生轉變。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的調整下,權益類資產在居民大類資產配置中的比例不斷提升。
投資者配置權益類資產佔比超八成,近六成中年人都配置過重疾險等保險產品
從投資者理財年齡分佈和金融產品配置來看,《報告》資料顯示,25歲以下的投資 者佔比為1.69%,他們最喜歡購買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現金類產品配置佔比超九成;投資者的年齡在25~35歲的佔比為25.55%,金融產品配置較為均勻分佈;投資者年齡分佈35~50歲之間的比例超過50%,佔比最為集中,這年齡段人群配置保險類產品遠超於其他各年齡段人群,近六成人群都配置過重疾險、醫療險等保險類產品;50歲以上的投資者佔比為20.7%,他們在固收理財、股票、國債、私募、信託等金融產品配置佔比均超其他年齡段投資者。
總體來看,25歲~50歲以上的投資者配置權益類產品最多,均超八成。
從金融資產配置角度也可看出,投資者正逐漸降低銀行理財配置,把更多的錢轉向基金、 股票、債券等權益類投資,博取更高收益,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加強。(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