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艾琳
盈利衰退的程度將決定未來美股的下行空間,這也將主導全球市場情緒。
近期,中美財報季紛紛開啟。美國快速加息導致美股估值收縮,而盈利衰退的程度將決定未來美股的下行空間,這也將主導全球市場情緒。
A股也進入中報季,隨著A股此前已迅速反彈至3月初的股價水平,市場進入階段性盤整。“前期新能源和新能源車賽道出現資金過度擁擠,每天滬深兩市成交量前十名的股票都為新能源行業,新能源一個行業的成交量佔兩市成交量的16%,比亞迪單隻股票成交量佔兩市成交量的6%。交易過度擁擠就埋藏了較大風險,一旦下跌,資金出逃就會造成多殺多的局面。雖然新能源和新能車的行業景氣度很高,但目前盤面交易上積累了一定壓力。同時,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91.08%,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89.9%,基本上都是歷史最高倉位,需要關注後續增量資金的變化。”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機構預計普遍性的盈利預期下調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聲,屆時有望迎來更為明顯的估值提升。
盈利衰退幅度決定美股熊市長度
美股上半年回撤超兩成,創下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差的走勢。此次二季度的財報至關重要。
上週四,華爾街“大小摩”(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財報靴子率先落地,二季度財報均顯示利潤降幅超過預期,這是自2020年初疫情以來兩大投行的首次盈利下滑,銀行業業績的下滑也反映美國經濟衰退可能不是捕風捉影。
在疫情期間,華爾街銀行透過大量併購、IPO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上市業務,賺取了創紀錄的費用。但自今年年初以來,由於投資者對SPACs和蒙受虧損的初創企業避而遠之,企業上市業務尤其是IPO節奏明顯放緩。摩根大通2022年二季報業績顯示,其二季度淨利潤為86.5億美元,合每股2.76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投資銀行業務營收僅14億美元,同比下滑61%。
由於投資者在動盪的金融市場中進行了大量交易,兩家投行交易部門的收入大幅增長,但投行業務收入下滑幅度都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並且還出現了無法出售給第三方的貸款損失。二季度,摩根大通建立了4.28億美元的不良貸款儲備,促使利潤大幅下滑。而去年同期,該行從貸款損失準備金中提取了30億美元,將利潤推高至119.5億美元。
本週開始,科技股巨頭也將緊隨其後,包括微軟、亞馬遜和蘋果在內的科技巨頭將釋出業績報告。
二季度,標普500指數一度從4700點附近大跌至3600點區間,近期持續反彈到3950點附近。美聯儲加息引發的估值收縮主導了此前的暴跌,但多數機構認為美股仍有進一步下行的風險,這可能來自於盈利下滑。
“在過去的四個週期中,美聯儲在經濟衰退到來之前暫停了收緊政策。例如在上一個週期,加息到經濟衰退之間的這段時間對股市有利。然而,此次的週期與我們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歷的任何週期都不同,因為目前高通脹率(9.1%),美聯儲不得不收緊政策,或導致經濟陷入衰退。”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分析師威爾遜(MichaelWilson)稱。
專注美股市場的煜德美元基金經理助理杜宛忻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標普500的盈利增速已從一季度的同比增長9.3%,下降到了9%左右,納斯達克指數的同比盈利增速已從一季度的15.9%附近下降到了-2.3%。“其實盈利下調的幅度非常大,市場在回撤20%的過程中,已計入了一部分盈利的下修,關鍵在於,下修的幅度是否已經到位?”
她分析稱,市場對標普500的2022年盈利增速的預期約為10%,年初時的預期則為16%。覆盤歷史,除了一些深度衰退的年度,比如2008年的次貸危機,在其他的溫和衰退中,盈利下調的幅度是在10%以內。“目前已經從16%下調到10%,可能還有5%左右的下調空間。”
因而,二季報可能會是市場密集下修業績的視窗期。包括微軟、蘋果、特斯拉在內的很多的大型科技公司已開始宣佈裁員或者是放緩招聘。多位投資機構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儘管業績下調已在預期之中,但還可能會有一大批公司在二季度會低於市場預期,或給出較差的下半年的展望。
威爾遜表示,隨著財報季推進,修正幅度繼續大幅下降,這對耐用消費品、金融、工業、材料、半導體、科技硬體和電信服務尤其不利。“這只是第一個令人失望的季度,之後可能還會有好幾個季度令人失望,最後才會出現預期的低谷。因此,對於大多數股票來說,近期盈利下降帶來的正面價格變動不太可能意味著價格見底,因為當我們進入重大修正週期時,買入第一次盈利下降的股票通常是不明智的。”
不過,盈利下修和估值擴張共同主導美股。一旦市場預計美聯儲緊縮週期逐步見頂,市場情緒可能再度回暖。本週四,美聯儲將宣佈利率決議,市場預期美聯儲本週加息75BP,將基準利率上調至2.50%。兩週前釋出的遠高於預期的CPI報告,催生美聯儲加息100BP的猜測。但過去一週各種經濟資料的陸續揭曉,比如樓市資料、初請失業金人數和製造業資料,悉數弱於預期,削弱了前述猜測。高盛預計,10月、11月和12月將分別加息50BP、25BP和25BP。
中報季A股迎階段性盤整
A股近期明顯陷入震盪盤整。截至上週五(7月21日),北向資金當月淨流出200億元,與6月730億元的淨流入量形成對比。週一,市場整體較弱,電池回收延續熱度,但明顯降低,僅剩下龍頭個股上漲,板塊效應較差。同理,風電、光伏等均表現出熱度大幅下降。
上週,上證指數週度漲幅1.3%(再前一週下跌3.8%),主要得益於國內政策層及地方政府積極應對房地產相關問題,投資者情緒邊際改善。但成交小幅回落,日均成交額連降三週已回落至萬億元以下,北向資金繼續淨流出37.4億元。
“本週市場關注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的增速定調,相關穩增長政策落實的安排,對於地產領域‘保交房’的政策指引,對於消費及其他新產業趨勢的政策指引,可能會指引下半年A股配置的重要方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方面對記者表示。
業績穩定性和可預見性是當下的關鍵。瑞銀證券A股策略師孟磊對記者表示,考慮到A股市場已迅速反彈至3月初的股價水平,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將重新開放和政策支援加碼反映在了股價中,市場可能在短期進入階段性盤整。
“盈利預期將在二季報期間出現普遍下調。我們並未觀測到外場資金大幅入市的跡象。公募新發規模環比出現反彈但總體仍處於較低位。”他稱。
增量資金也是關鍵。目前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股票資產配置比例上升。主動偏股型基金股票倉位回升至82.73%,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預示短期繼續增配的空間有限。未來,新增基金髮行能否放量值得關注。
機構普遍預計,盈利預期下調可能在三季度末接近尾聲,屆時市場有望迎來更為明顯的估值提升。“在風格上,相較於價值我們略青睞成長。我們傾向於具備較強的盈利可預見性、穩健的定價能力且受益於政策利好的行業。我們建議投資者超配食品飲料、動力電池、可再生能源和國防軍工。”孟磊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波動加劇,但滲透率提升空間廣闊的新能源仍受機構青睞。富達國際亞太區股票研究主管繆子美日前對記者表示,“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我們重點關注中國太陽能行業的機遇。”她稱,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比重從2021年的12%提高到26%。這將推動中國太陽能和風能裝機長期結構性增長,估計每年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將從2021年的55GW增加到2026年的120GW。風電裝機容量將從2021年的48GW增加到2026年的68GW。
多家機構投資經理也對記者表示,海外的綠色趨勢也為中國製造商提供了更多業務機遇。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至少有44個國家和歐盟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它們總共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和GDP的70%左右。在此驅動下,繆子美認為,包括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中游裝置製造商和下游運營商在內的整個供應鏈都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