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保險獲悉,浙商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保險”)的增資計劃已經獲批,註冊資本從此前的30億元提升至50億元,引入兩位新股東,強化資金注入及資源統籌。
回顧浙商保險發展歷程,2016年前後,踩雷“僑興債”、高管“老鼠倉”等風險事件,暴露了其在風險管控上的不足之處,元氣大傷。雖有歷史包袱,但前行亦是必然。2018年,浙商保險以“全面改革、全面轉型”為主線,開始刮骨療傷。從最新資料來看,2020年,在連續減虧基礎上,公司已扭虧為盈。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受去年險資投資收益普遍高漲影響,浙商保險經營利潤能否延續具有不確定性,需要繼續在承保端加以改善,在經過甩包袱、調結構後,公司經營轉型也逐步進入“深水區”。此外,浙商保險總經理一職已空缺4年,事關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何時、何人補位,需要加緊提上日程。
浙江交通集團注資加持,聚焦發力交通板塊保險業務
在醞釀一年多之後,2021年2月7日,浙商保險召開2021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增資擴股方案的提案,擬新增註冊資本20億元,以1元/股發行20億股,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交通集團”)認購15億股、浙江省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經投”)認購5億股,公司註冊資本金由30億增加到50億元。
這一方案,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的快速放行。2月26日,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披露關於浙商保險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覆。目前,浙商保險官網已更新股東股權資訊。增資後的控股股東為浙江省交通集團,實控人為浙江省國資委。
從明面來看,浙江交通集團以新股東身份,空降成為浙商保險第一大股東,持股30%;浙江經投持股10%,順次為第五大股東;原股東未參與增資,持股比例相應縮水。不過,從股權關係來看,自2018年7月浙江省國資委將浙江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入浙江交通集團後,浙商保險早已成為後者旗下的成員公司。
一位保險公司管理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此次增資,浙江交通集團一方面直接持股浙商保險,一方面透過子公司浙江經投進行加持,將浙商保險地位提升至子公司層面,或是出於整合集團內部資源、最佳化配置的考慮,也便於直接管控,注入資源。
回顧發展歷程,浙商保險也曾走過一段“坎坷路”。2016年,因踩雷“僑興債”,履行提前賠付責任,浙商保險元氣大傷,當年虧損6.49億元。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9.03億元、3.76億元,三年期間累計虧損約20億,業績惡化,壓力顯而易見。
受此影響,2017年,浙商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一度逼近監管紅線,先收監管函,被原保監會發函勒令增資;後收罰單,機構被罰202萬元,停止接受保證保險新業務1年,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溯,給公司、給行業,敲響了關於信保業務的警鐘。
同年,浙商保險啟動增資擴股計劃,註冊資本從15億元增加到30億元,以滿足償付能力要求及現金流需求,各股東按比例增資。
此後,浙商保險開始了逐步“卸包袱”的歷程。2018年,浙商保險以“全面改革、全面轉型”為主線,開始採取壓規模、調結構、減人員、控成本、關機構等系列刮骨療傷的措施,並將目標定在“發力交通板塊保險業務”。
浙商保險在接受藍鯨保險採訪時表示,此次增資後,公司資本實力得到擴充,風險防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公司明確聚焦交通保險的差異化發展方向,依託省屬企業集團資源平臺優勢,建立覆蓋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輸以及相關業態的交通產業鏈的保險經營體系,有序拓面,形成發展優勢。
車險業務連年虧損,浙商保險業務轉型待突破
藍鯨保險注意到,依託浙江交通集團在交通領域建設方面的資源優勢,浙商保險構建“保險+工程風險管理+災後保障”的工程保險特色模式,挖掘浙江高速公路垂直生態客戶資源,圍繞浙客群建立車險生態圈。
另一方面,浙商保險透過拓展業務渠道,提升車險效益。2020年,浙商保險著力“總對總”合作渠道開拓,相繼與吉利、奇瑞、覽海等車企和經銷商集團達成總對總戰略合作,在統管專營思路下建立健全車商渠道管理體系。
不過,從經營表現來看,浙商保險的調整轉型或者還需要時間沉澱。
年報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車險均為浙商保險第一大險種,保費收入分別為30.3億元、32.42億元、35.24億元、32.65億元,規模相對穩定,佔保費比重約8成,但卻逐年虧損,且呈增虧態勢,分別虧損2.74億元、2.69億元、3.68億元、4.04億元。
“作為一個市場化程度高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小公司確實在車險業務方面難以實現正向收益,渠道費用、賠付率以及成本支出等因素都會導致車險虧損,實現利潤,需要有龐大的規模優勢來攤薄成本,或是把握業務質量,儘可以多做一些高質量業務”,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分析道。在其看來,地域性財險公司儘可能做一些政府業務、股東業務是比較務實的做法,“不一定能夠保證收益,但能夠保持現金流,平攤固定成本和部分變動成本”。
郭振華補充道,圍繞交通建設領域,工程險、企財險等險種方面,實際上大型公司承保能力更強,風險管理經驗更豐富,浙商保險聚焦於此拓展非車險業務,需要加強專業隊伍建設以及能力培育。
前述保險公司管理人士則表示,作為一家地方國資背景的財險公司,浙商保險利用股東既有資源和地方政策資源促進業務發展,譬如交通、建工相關的股東業務,是可探索方向。更進一步,除了承保端,投資端也可以與股東業務相結合,效益最大化。
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浙商保險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2.49億元,在連續兩年大幅減虧的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淨利潤2076萬元,扭轉了自2016年以來的連續虧損局面。不過,這樣的成績是否具有延續性,還是未知。
郭振華指出,從2020年財險行業整體表現看,多數公司投資端表現較佳,受疫情衝擊、商車綜改影響,承保端壓力為明顯,浙商保險綜合利潤也可能來源於投資收益,承保端仍有較大的最佳化空間。
人事層面,國有保險公司慣常由體制內的董事長搭配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來組建領導班子,但浙商保險的總經理一職,尚待補位。
2016年7月,浙商保險原董事長卸任、總經理被免職;2016年10月,高秉學出任浙商保險董事長,任期3年;2019年9月至今,現任浙江交通投資集團董事、副總經理的陳敏擔任浙商保險董事長。總經理職位自2016年空缺已超4年,期間業內也有關於候選人的訊息流傳,但一直未落定。
浙商保險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會將按照監管要求,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各項事件均在穩步推進中。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浙商保險留下的歷史包袱較重,且國有化程度較高,職業經理人考慮到經營轉型及發展難度,以及是否能夠取得足夠的話語權,會更為慎重。(藍鯨保險 李丹萍 [email protected])